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书籍《争锋:晋楚文明》揭示了世界各大城市的时间框架

中国历史书籍《争锋:晋楚文明》揭示了世界各大城市的时间框架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看这个展览,我们要有点时间概念。是表示世界各大城市的时间,供你对表。春秋战国,各国记各国的事,头绪纷繁,彼此有出入,只有通过“对表”,才有统一的时间表,好像看电视新闻,世界各地有什么大事,“天涯共此时”。荀子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郑国与宋、卫等国冲突,也谈不上争霸。当时的大国是秦、晋、齐、楚。即使到了春秋晚期,晋、楚仍然是超级大国。

中国历史书籍《争锋:晋楚文明》揭示了世界各大城市的时间框架

首先,看这个展览,我们要有点时间概念。

现在,大家到宾馆大堂办入住,墙上挂着一大堆钟。这些钟是干什么用的?是表示世界各大城市的时间,供你对表。春秋战国,各国记各国的事,头绪纷繁,彼此有出入,只有通过“对表”,才有统一的时间表,好像看电视新闻,世界各地有什么大事,“天涯共此时”。

什么叫春秋?什么叫战国?史学界有不同理解。我不想拿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折磨大家,只想讲一下通常使用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讲这段历史,他有两个年表,一个是《十二诸侯年表》,一个是《六国年表》。这两个年表都是参考各国史料,通过“对表”,整合在一起。前者以周、鲁的纪年为经,其他十二国的纪年为纬,始于共和元年(前841年),终于周敬王卒年(前477年)。后者以周、秦的纪年为经,其他六国的纪年为纬,始于周元王元年(前476年),终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

这两个年表,前841年—前771年属于西周晚期,前770年—前222年属于东周史,前221年—前207年属于秦代史。东周史分前后两段,前一段是春秋史,后一段是战国史。

春秋本指《鲁春秋》涉及的年代,始于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哀公十六年(前479年),但隐公元年距平王东迁,前面还有48年,哀公十六年距周元王元年,后面还有2年。

战国多指《六国年表》涉及的年代,始于前476年,终于前221年,但前255年,秦取西周,前249年,秦取东周(案:这里的西周、东周是指前367年从周王室分裂出的两个小国),周亡距秦代还有28年。

广义的东周史是在狭义的春秋史前面加48年,后面加2年,并在狭义的战国史后面加28年。只有加上这78年,才能同前面的西周史和后面的秦代史衔接起来。(www.xing528.com)

春秋五霸,见《荀子·王霸》。荀子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前三霸是春秋中期的霸,后两霸是春秋晚期的霸,春秋早期没有霸。这是最早的说法。唐宋以来,有不同人选,没必要多讲。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一部东周史,晋楚争霸,主要是春秋中晚期的事。

春秋早期,郑、虢争政,其实是王畿内的杯中风波,他们是王朝卿士(案:严格讲,郑国、虢国都不是诸侯,因此他们的国也不是诸侯国那样的国),窝里斗。郑国与宋、卫等国冲突,也谈不上争霸。当时的大国是秦、晋、齐、楚。

春秋中期,齐桓公存邢救卫,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固然可以叫霸。但齐桓公的霸,只是称霸,不是争霸。真正可以称为争霸,主要是齐桓公死后的晋楚争霸。晋楚三战,城濮之战(前632年)是晋文公和楚成王之间的大战(晋胜);邲之战(前597年)是楚庄王与晋景公之间的大战(楚胜);鄢陵之战(前575年)是晋厉公与楚共王之间的大战(晋胜),这才是标志性事件。

春秋晚期,吴楚之争和吴越之争,惊心动魄,极具戏剧性和文学性,[1]但与晋楚之争没法比。即使到了春秋晚期,晋、楚仍然是超级大国。

据《左传·昭公五年》,晋有49县,每县出长毂百乘,战车数量可达4900乘。而《左传·昭公十二年》说,楚国光陈、蔡、不羹(不羹包括东不羹、西不羹),“赋各千乘”,如果按3个县算,可出兵车3000乘,如果按4个县算,可出兵车4000乘,全部兵车,当在4900乘之上。

这里,战车4900乘是个什么概念?《孙子·作战》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4900乘,按战车2000乘配10万人计算,兵员当为24.5万人。

战国初期,北方,魏最强;南方,楚最强,仍承其余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