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功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
1.第1自然段应填入的句子是( )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B.济南的秋天是温柔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2.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什么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3.对第2自然段划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艳丽景色与济南的秋天作比,衬托出济南秋天之美;用上帝馈赠秋冬两季,反衬出济南之好。
B.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的艳丽景色与济南的秋天作比,烘托出济南秋天之美;用上帝馈赠秋冬两季,衬托出济南的独特。
C.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夏天瑞士蹬风光和上帝馈赠秋冬两季与济南的秋天作比,反衬出济南秋天的独特性。
D.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的风光与济南的秋天作比。
4.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是感叹句,它具体赞美的是( )
A.赞美了天的蓝,蓝得要变绿了。
B.赞美山顶的颜色随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C.赞美塔在蓝天的映衬和阳光照耀下,更高了些,棱角曲线更真、更分明。
D.赞美塔被轻轻地扶上了一层各色俱全面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5.第四自然段中“它们知道他们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各指代的是什么?
答:。
6.对下列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www.xing528.com)
②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③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④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A.暗喻 排比 反问 拟人
B.暗喻 排比 反复 拟人
C.借喻 排比 反问 反问
D.明喻 排比 反问 比喻
参考答案:
1.C2.古朴、安静、秀美3.D
4.C5.均指代“绿藻”6.A
阅读赏析
读《故都的秋》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1.文章本是要写北国之秋,可为什么要写江南之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国之秋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江南之秋意在烘托对照故都的秋。
2.清、静、悲凉
3.含苞欲放的名花,让人微醺的美酒是美好的,但领略秋色时,那种半开半醉状态是不适宜的,秋味应该是浓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