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1)电阻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直接下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之后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引入电阻概念时,我引用生活中车辆在不同的路面行驶导致速度不同来做类比,并通过实拍的视频来说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路面越窄,路面越不平,路面车辆越多,汽车受到的阻碍就越大,速度越慢。电荷在导体中运动和汽车在路面行驶很类似,电荷在导体中运动也会受到阻碍作用。这样就自然引入电阻的概念,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
(2)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学生们很难凭空去想象电阻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我还是用车辆在不同的路面的例子来做类比。如某人开车要从单位回到家里,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走哪一条路时遇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车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直线,一条要转一大圈,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同样的水泥路面,相同的路面长度,但一条水泥路宽,另一条很窄,你会选哪条路?路面越宽,车越容易通过,也就是受到的阻碍越小。利用这种生活情境,学生很快理解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3)本节课我努力做到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问题式教学。无论是在概念的建立,还是在分组实验中,我都通过各种手段向学生提供多条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课堂自始至终贯穿一种多向探索、勇于创新的积极氛围。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www.xing528.com)
(4)本节课我最大可能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是我没有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以至于有一组学生在探究电阻和横截面积关系时没有顺利得出结论。另外,有一个小组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课上我没有有意识地设置简单的问题点名提问,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以后讲课时候应注意改进。
(5)本节课是本教研组搞的一次听课活动,听课老师们认为此节课是很成功的,尤其一些平时爱玩闹的同学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但是应注意到个体差异,尽可能调动所有的学生。尤其不活跃的那组,应尽力鼓励他们,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使他们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