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的教学时,为了讲清楚物体的悬浮条件,我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演示:用小瓶子装水后,放入烧杯的水中,不断地调节瓶中的水量,来使瓶重与浮力相等,使小瓶子处于悬浮状态。这个实验的关键是调节瓶内的水量,差之毫厘,瓶子就无法悬浮。我们几位老师在办公室共同花了近十分钟,反复调节瓶中的水量,才使小瓶悬浮起来。我心想,反正是在自己的学校上课,我花上几分钟,总能演示成功吧。带着这样的侥幸心理,我走进了教室。果然,我在演示小瓶在水中悬浮时,遇到了麻烦,我反复用注射器调节水量,都无法让小瓶子悬浮在水中,心里着急窝火。突然,一个声音响起:“老师,你用注射器吸点盐水,放入烧杯中,试试看。”
“哎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我不禁喊了起来。我转而一想,何不让这位同学来试试呢?
很快,这位同学在其他同学的注视下,用注射器往烧杯中滴注盐水,小瓶子终于悬浮起来了!“哗——”一阵掌声响起,这位同学带着满意的笑容回到座位上。(www.xing528.com)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课堂上,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的滔滔不绝,学生边听边记,紧跟不舍。看起来,老师讲授不遗余力,学生听课认真用心,其实课堂一潭死水。在课堂上,总是教师实验演示,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动手操作,低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上,这种灌输式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会动手做实验探究也就不足为怪了。物理是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应当给学生留下更多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并能主动地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与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将科学实验活动和自主思维的空间归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