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研究: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研究: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具备儿童文学素养己成必然的趋势。《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组的方智范先生客观指出了:“目前我们的老师具备很多教学素质,但教师最缺乏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在新课标中,处处直接或间接地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尤其儿童文学方面的素养有了更多、更高要求。“教学建议”部分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研究: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具备儿童文学素养己成必然的趋势。而在本部分内容里,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面细致地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儿童文学素养的意义: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以及促进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前提。

(一)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21世纪课程改革十年实践的基础上,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部分都进行了不同幅度的修订。如“前言”部分中,正面明确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学性回归到语文教育的应有地位;“教学建议”中有如下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视学生在阅读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教师在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和指导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从新课标的各个部分里,我们都能探究到语文学科和儿童文学的紧密联系,也说明教师具备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1.新课标“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部分

2011版新课标是这样描述课程性质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载体,有着鲜明的工具性。同时,语言文字又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人文性。而文学作品,尤其儿童文学作品在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

“基本理念”部分,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把“语文素养”放在新课程的重要地位,使得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更加全面了。新课标“基本理念”部分要求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均衡发展,也是变相要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儿童文学素养当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2.新课标“阅读目标”部分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有明确规定:“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独立阅读和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都是在阅读和积累大量的课外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取并提升。

在低年级阅读故事和诗歌中,不是以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为首位,而重在阅读过程的展开,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对其中涉及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内容,儿童文学中有相当多可供语文课程学习和练习的资源。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学生会慢慢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等。

另外,在阅读数量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楚明了地看到,新课标重新整合了相关目标,不同学段的目标设计比较清楚。小学一、二年级,注重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喜欢阅读。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素养的要求也逐步提升,相应地课内和课外作品的阅读面、阅读方法、阅读指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要求也明显提高。

3.新课标“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

(1)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联系。对于教材编写,新课标一共有十条建议。其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让真正优秀的课本脱颖而出,体现了新课标的纲领性作用。

建议第1条:“教材编写应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第3条:“教材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这强调教材要注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学习能力。

再如第5条:“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大量优秀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又不乏儿童情趣和教育性的文学作品进入教材的选择视野,儿童文学作品亦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教材需要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即在课程内容已经合理安排好的基础上,地方、学校和教师要被给予一定的创造空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疑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材资源,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必须重视起来。

(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共同组成语文课程资源。作为众多课程资源中的一种,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发挥着熏陶作用,这是作为课外学习资源而言的。而文学作品一旦被选编入教科书且成为课堂学习资源后,就等于把文学教育、人文教育纳入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

(3)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

2011年版的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这六年里课外阅读总量要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对这阅读材料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如安徒生童话。

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

故事,如成语故事

诗歌散文作品,如冰心《繁星 ·春水》。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

我们可以从中很明确地看到,无论童话、寓言、故事,还是长篇文学名著等,课外读物里几乎全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在语文教学中下大功夫,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让学生养成朗读与思考课文的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他们逐步对经典作品产生兴趣。与此同时,教师本身也要对儿童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4)新课标小学部分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教师素养,即教师专业素养,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随着社会进步和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组的方智范先生客观指出了:“目前我们的老师具备很多教学素质,但教师最缺乏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在新课标中,处处直接或间接地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尤其儿童文学方面的素养有了更多、更高要求。

例如,“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这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文学性,学生要多读书和积累。

学生要多读书,老师相应地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介主动去阅读。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而教师自己得有足够的文化积累和匹配的文学素养,尤其是有一定儿童文学素养才能担当引导的重任。

“教学建议”部分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而,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不断提升自我。提高综合素养,是教师提升自我、促进教学的一贯要求,而文学素养是综合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目前大部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不太重视且极其缺乏的。(www.xing528.com)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途径

“教师素养是影响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现代教师素养结构应该与时俱进,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素养结构一般包括文化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素养、心理素养、思想政治素养等几大方面。

对于文化知识素养,《论语》中“传道授业解惑”最简明阐述出教师的基本角色任务就是传播文化知识。而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知识储备不太多,但却对世界充满求知欲的学生,他们希望老师能帮助他们解开生活里的一个个谜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而教师要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做学生知识的“活水源头”。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是必须能准确掌握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教学知识的知识体系,能明了课本里的重难点。大部分语文教师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如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知识以及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但是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儿童文学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教材中。如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外读物建议中,也列举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这就意味着教师原有的语文基本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现在语文学科要求的,必须学习和积累足够多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

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是语文教师的必要条件,但只是基础条件。语文教师还需要有较好的教学能力素养(如把握课堂教学)和心理素养(如更全面把握儿童心理)等,这两项将在后面部分逐条详细地阐述。

另外,语文教师要全面、综合地提高自身素养,还必须把高尚的职业道德重视起来。教师是学生的第一个系统的道德塑造者。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现行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内容,其中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典范,如有的赞美少年英雄主义精神,有的崇尚勤学苦练,有的宣扬爱国情怀等。这就意味着具有一定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可以仔细研究和充分挖掘教材里作品的德育元素,并进行言传身教。

(三)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

课程资源,是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对于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课程理论之父泰勒曾强调:“在解决课程中生成的问题和制定评价的过程中,要多方利用不同的资源。”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实现新课改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内容。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而儿童文学,历来就和教育,尤其是语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小学生也是儿童,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与他们生命特征是符合的。”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有多方面的依据。首先,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相关的领域,儿童文学作家的理论研究成果能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提供大量且有用的信息。

其次,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相较于其他的文学形式,儿童文学更贴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更容易深入孩子的内心。首先,儿童文学作品或多或少能传递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儿童文学知识,扩充其词汇量并提高理解力。另外,作品里天马行空的想象、风趣幽默的故事和一波三折的情节等,都能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产生深刻的影响。儿童教育家浦漫汀也认为“多数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丰富情感,能带领孩子们进入社会之前,提前感受人世间冷暖”。

另外,语文教育本身具有双重性质,强调文学性与教育性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而儿童文学,按照教育价值的评判标准来看,大多数的儿童文学都带着一定的教育目的,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作品都有很好的口碑。

教师具备了儿童文学素养,则更有助于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推动教材中儿童文学教学。具体而言,即教师能更好地参与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来真正利用好教材中每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中的精华部分,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

(四)促进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前提

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就能更全面地把握儿童心理,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理解、尊重儿童。只有获得了同孩子深入对话的钥匙,才能在后面的教学中顺利沟通,更深入指导学生阅读和有效改善课堂教学。

1.更全面地把握儿童心理

小学语文的教学里,教师虽然处于主导地位,但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完整的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因此,为了保证语文教学进行得更加顺畅,教师至少要对儿童的行为动机、心理特点等有基本的认识。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就能更加关注和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

首先,教师会更明晰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倾向于感性的形象思维。朱智贤强调:“小学儿童思维为形象思维逐渐到抽象思维。但这个阶段的抽象思维依旧带着具体形象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是感性的形象思维。具体来说,就是处在儿童这一成长阶段,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都普遍缺乏。孩子在感知和分析事物时,主要从自我感性观点出发,很难产生客观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的教学中,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时,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放在第一位,再进一步培养其理性的抽象思维,逐步推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具备一定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会更倾向于保护儿童独特的自我意识。卢梭曾为儿童呐喊:“在成人以前,儿童就要像儿童的样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充分肯定了儿童自身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如果完全按照我们成人的想法来塑造儿童,最后只会事与愿违。因而教师要在承认和肯定儿童自身的独特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现实教学,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才是有效与合理的。

总之,小学阶段的文学教育具有特殊性,如果把成人的文学经验全部灌于小学生脑子里,就成了一种单向的、成人主导的教学取向,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全面把握儿童心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2.更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儿童文学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当前全国流行的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几乎都被儿童文学作品覆盖。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里,儿童文学作品至少占据了总篇目的80%以上。而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除了几篇古诗文外,其余均为儿童文学作品。

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被纳入教材里,小学语文教师也就需要投入新的学习之中才行。因为如果教师自己对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者作者都不太了解,那在教学时,要怎么保证从文本出发不偏题,怎么能够充分挖掘出作品的价值,使学生能够从中受益呢?为了上好每一堂与儿童文学作品有关的课程,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能游刃有余地抓住每一篇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性和知识性并存的高效阅读境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3.更深入地指导学生阅读

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文本是客观的,又是开放的;阅读是主体的思考,又离不开一定的制约”。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具有创造性,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判断和理解。因而教师如果具备相应的儿童文学素养,尤其是儿童文学阅读鉴赏素养、教学素养,就能使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尊重学生的感悟,鼓励他们自由联想,并且兼顾教育的教化指导作用,进行合理的价值观引领。

首先,小学语文的学习里文本阅读占主导,但是学生要实现高效阅读,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基础。强迫式的灌输阅读只会适得其反。郑振铎先生曾强调:“对于阅读,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人们的任何一种学习都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可以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即兴趣能推动工作和自我水平的提升。

因此,教师在对儿童的阅读指导过程中要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能够发现和挖掘出儿童文学中的儿童乐趣,并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爱上儿童文学。

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推荐富有教育意义又不失童趣的书目。只有尊重儿童的阅读兴趣,尊重市场选择,关注作品的趣味性与思想性,才能在阅读过程中给出更好的指导。

以上这些阅读指导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只有教师自身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够给不同阶段、不同性格、不同学情的孩子相应的阅读指导建议。语文老师应该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改革与时代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