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寓言教学中,有的教师生怕学生难“明理”,很少给学生自己判断推理的机会;更怕学生想远了收不回来,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刚一出格,就立即制止,结果学生的思考唯老师所想是瞻,养成直线的、单一的思维模式。有次听一位教师上《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时,有个学生说,地球本是圆的,那个驾车人一直往前,就能到达目的地,完成环球旅行。其他学生都大笑起来,盯着老师等判断。这位教师的应变能力很强,认为这是开拓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好机会,于是表扬这位同学敢想、会想,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一下由“要我想”变成了“我要想”,他们的所想和所说都比以往放得开。
《买椟还珠》寓指的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却把贵重的东西丢掉的行为。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这点是很容易的。例如,一位青年教师讲这则寓言时,教学设计没有停止在只让学生了解寓意上,而是运用这则寓言的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维至更宽广的领域,最终效果很好。下面将课堂实录的后部分摘要如下。
师:我们已经明白了这则寓言的寓意,现在我们来想想这个问题,装珠子的盒子有没有价值?
生:也有价值,它是“用名贵的有香味的木料做成的”,并且“装饰得十分美观”。
师:那为什么说“把没价值的东西留下来”了?
生:这是因为和宝珠相比显得没价值了。
师: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生:有价值还是没价值要通过比较才能知道。(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后,学生也举了一个例子。略)
师:我们再想想,如果这个郑人从艺术的角度看,认为这个人工做的盒子的价值超过了那个天然的宝珠,你认为有没有道理?(www.xing528.com)
生:我认为没有道理,因为“宝珠比盒子贵许多倍”,宝珠值钱得多。
生:我认为有道理,因为从艺术上看,人创造的艺术品比宝珠更有价值。
师:两个同学都说得好像有理,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比较的标准不同。一个从值多少钱的标准说的,一个从艺术的标准说的
师:对,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说什么东西有没有价值,要看用什么标准。(老师举了两个例子。略)
师:郑人出高价买这个盒子,说明这个盒子在他看来超过了宝珠,包装超过了内容,形式超过了内容,见到过这样的事没有?(学生举了很多例子。略)
这个教例,虽然对一些缺少这种训练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了点,但我们可以肯定,它注重学生的多向和逆向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其收获远远胜过学一篇寓言只明白一个寓意的教学。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学生作文里的毛病,往往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条理不清。究其实质,是学生的思维的呆滞、条理不清造成的。因此,提高学生的理性的思维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明确的计划,从小学中年级就开始有目的地加强开拓学生思维和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训练。这种训练,虽然用什么体裁的课文都行,但寓言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的结论(寓意)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参与性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