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契合

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契合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研究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育,首先要搞清楚语文课程的性质,以及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也就是说,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国原有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课程体系,它的课程教育目标侧重于知识技能取向。毫无疑问,儿童文学精神与本次课程改革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契合点”。

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契合

要研究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育,首先要搞清楚语文课程的性质,以及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是什么?“语”,大家都认为是指语言;“文”,有人说是指文字,有人说是指文章,有人说是文学,有人说是文化。也有人考证这门课程定名的由来,认为“语文”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我们说,“语文”应该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包括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做了非常准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首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再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程要同时实现这两方面的目标并不矛盾。当然,要实现两方面目标的高度结合,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下功夫,还要在目标与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上下大功夫。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www.xing528.com)

我国原有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课程体系,它的课程教育目标侧重于知识技能取向。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因此,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新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性,从而使新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毫无疑问,儿童文学精神与本次课程改革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育都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