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对儿童的美术学习的评价来说,这种发展既有利于儿童在身心方面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在美术行为方面的成长。将儿童与自我做比较的过程就是关注儿童发展的过程,忽略了这点,评价就是不全面甚至是不真实的。对学前儿童美术作品评价时,要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具体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把握。
(一)学前儿童与自我
将儿童当前的美术作品与儿童自己过去的美术作品相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了解儿童各方面成长的程度。同时对于儿童来说,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其自信心,激发其更强的学习美术的动机。为此,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注意评价的个别差异性。
(二)学前儿童与团体
将某一儿童的美术作品与其他儿童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对某一团体中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的把握。但是,如果是在儿童面前进行评价,就容易给儿童带来自卑感或自负感。因此,教师对这种评价应持谨慎态度。教师应注意把这种评价与其他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地看待儿童的美术行为。拿吴诺浛小朋友画的《大公鸡》(图9-3)与其他几位小朋友画的《大公鸡》相比(图9-4、图9-5、图9-6)[14],确实在造型和色彩表现上有一定的差距,但他却在画纸右下角用简洁的笔法画了一个大公鸡背面的姿态,表现出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能力。
图9-3 儿童画《大公鸡》
图9-4 儿童画《大公鸡》
(www.xing528.com)
图9-5 儿童画《大公鸡》
图9-6 儿童画《大公鸡》
(三)学前儿童与标准
将儿童的美术作品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儿童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定今后发展的目标。如大班的绘画活动的有关色彩知识技能目标要求是“能够运用对比色、相似色、同种色等多种配色方法,注意色彩的整体感与内容的联系”。这一目标是要经过一定的美术教育活动才能够使大班儿童要达到的,如果儿童表现的差别太大,就要分析原因以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但是,有的中班年龄的儿童却已经达到这一标准,就要根据其能力发展的程度,制定更高的教育目标。如4岁儿童绘画作品《彩虹与房子》(图9-7),色调统一是这个画面的重要特色,也因此更加突出了画面的主题,简单的造型构成了浓厚的情感意识,画面上虽然并没有画出光芒四射的阳光和漫天的彩霞,但此时已是无声胜有声了!又如4岁儿童绘画作品《五彩的路》(图9-8),构图饱满富有张力、线条疏密有致、色彩明快跳跃;作品整体符合作者内心世界,赋予充满童真、画面节奏韵律感强,给人美好向往的情感碰撞!
图9-7 《彩虹与房子》(4岁)
图9-8 《五彩的路》(4岁)
总之,要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儿童美术作品,让每一个儿童获得成功的感觉。如果对作品评价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为儿童的美术作品创作创设良好的评价氛围,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我们才能更好地体现儿童美术作品评价的价值,正确地进行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我们的美术教育将会是一片晴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