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儿童的泥工制作最初意图多是自发型,儿童最初刚开始接触泥工活动,其实就是玩泥,表现为无目的的用手抓、拍、揉、掰各种形状的泥块;他们在该阶段只是觉得玩泥很有趣味,把摆弄手工工具、切分泥团、揉搓泥丸当作玩耍游戏,此时心中预先并没有明确的制作目的。在此过程中,儿童手上的动作开始从手掌动作逐步发展到手指动作,并且越来越精准,塑造出来的形象也逐步显得丰富而复杂起来。
泥工是以黏土、橡皮泥、面团等为原材料,借助搓、团、压、捏、拉等手法来表现形体的一种造型活动。学前儿童的泥工制作最初意图多是自发型,儿童最初刚开始接触泥工活动,其实就是玩泥,表现为无目的的用手抓、拍、揉、掰各种形状的泥块;他们在该阶段只是觉得玩泥很有趣味,把摆弄手工工具、切分泥团、揉搓泥丸当作玩耍游戏,此时心中预先并没有明确的制作目的。在团团搓搓的活动过程中,会发现团搓后的泥条、泥块和泥团,似乎与以前在生活中感知过的某些形象很相像。于是,他们“手的动作”和“动作的结果”,便开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从而想做一些自己心目中的“东西”。比如,把泥放在手中搓一搓而成的泥条就成了“面条”“筷子”或“小香肠”;把泥放在手中团一团所成的圆泥球就成了“苹果”或“皮球”;把泥球拍一拍、压一压就成了“饼干”和“烙饼”等。虽然,儿童这时塑造出来的形象大多是非常粗糙的,比如,做出的小香肠可能粗细不匀,做出的饼干可能厚薄不同,小皮球也可能不十分圆,但却是儿童心目中非常神圣的“成果”。渐渐的,在活动过程中儿童觉察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并能够注意到物象的很多细节,进而,其视知觉也就越来越敏感;他们还会拿自己的“作品”与原型进行比较,对自己“动作的结果”更加在意,希望做出来的“东西”尽可能与真的东西一样。在此过程中,儿童手上的动作开始从手掌动作逐步发展到手指动作,并且越来越精准,塑造出来的形象也逐步显得丰富而复杂起来。4~5岁的儿童,进入中、大班学习阶段,已经能够塑造出一些简单的物体形象,有时甚至能同时塑造出两个以上的艺术形象,并加以组合,构成简单的故事情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