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案例与评析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案例与评析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活动过程1.开始部分以“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形式,引起兴趣,提出绘画活动内容。教师告诉儿童这张画像是采用漫画方法,提出本活动内容是用漫画的方法来画头像。提醒儿童可以画不同的表情。儿童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案例与评析

一、绘画活动《夸张的漫画》(大班)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漫画夸张、变形的特点。

2.根据自己脸部特征,尝试用简单的线条画有趣的漫画头像。

3.在创作中体验画漫画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镜子水彩笔,PPT课件

2.经验准备:观赏过篮球运动员姚明的球赛节目,知道姚明是我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以“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形式,引起兴趣,提出绘画活动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画像,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5]

教师打开PPT,显示篮球运动员姚明的漫画,请儿童欣赏。因平时观看过有关姚明球赛的电视节目,所以儿童看了这一画像,会马上有兴趣地指认出姚明的名字。教师告诉儿童这张画像是采用漫画方法,提出本活动内容是用漫画的方法来画头像。

图6-57 漫画《篮球运动员姚明》①

2.基本部分

(1)观察漫画《篮球运动员姚明》,了解漫画简练且夸张的表现特点

“姚明叔叔是我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看了姚明叔叔的漫画像你们都在笑,为什么?画上的姚明叔叔跟我平常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样子一样吗?虽然画的不一样,怎么还能够认得出来他是姚明叔叔呢?”

引导儿童观察比较姚明叔叔的画像,找出漫画中的姚明叔叔与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姚明叔叔的真实样子有哪些不同——姚明叔叔的脸是宽大的,漫画把他的脸画得夸张更宽大了;姚明叔叔是个篮球健将,身材高大,投篮有力量,漫画把姚明叔叔画得身材高大,而且以长城作为背景,突出表现了姚明叔叔高大有力量……所以,虽然画上的姚明叔叔与真实生活中的不一样,但由于夸大了姚明叔叔的身材和面部特征,能够使人很容易地认出画的是姚明叔叔。

教师小结漫画的特点:这张画画的虽然与姚明叔叔长的不一样,但还是看起来很像姚明叔叔。这种奇特的画称作漫画,漫画是一种是用简练且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漫画本身是供给大家观看的,带给大家欢乐和悲伤等等。可能也有很多人会在里面学到很多东西。漫画《篮球运动员姚明》夸大了姚明叔叔的身材和面部特征,表现出姚明叔叔高大有力量。大家看了会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2)教师以给自己画头像为例,演示讲解画漫画的方法

第一,观察认识表现对象特征(头形、五官、表情、发型)。如老师的脸是圆圆的,其他人的脸型有长的、尖的、三角的;老师的头发是短卷法,其他人的发型是长发或短发等。

第二,从整体到局部画出头像。先画椭圆形表示老师头的基本形状;再添画老师短卷法的发型;最后再画出老师五官。注意:在画头像时不仅要画出老师与别人不同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把这些与别人不一样的特征夸张地画出来。如老师的脸是圆圆的,我们就可以画得更圆;老师的眼睛是大大的,我们就可以画得更大……引导儿童抓住老师最典型的特征来进行夸张的表现。

(3)引导儿童给自己画头像,练习掌握画漫画头像的方法

老师提出作画要求:拿出小镜子,先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后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方法把这些特点画出来。提醒儿童可以画不同的表情。

儿童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时注意启发儿童注意观察自己头部特征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并用夸张的方法把自己的样子画出来。对能力强的儿童指导他们把自己的特征恰当地表现出来;对能力弱的儿童,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头部特征,并鼓励他们把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画出来。

3.结束部分

(1)以“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形式,总结练习漫画的表现方法。

教师将儿童画的漫画头像收集在一起,然后逐张出示,以让儿童快速抢答出描绘者是谁的方式总结漫画简练且夸张表现方法,同时也使儿童感受漫画艺术带来的乐趣。

(2)教师组织儿童将漫画作品拿到别的班级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漫画创作的快乐心情

(四)活动延伸

教师在美术活动区中张贴世界著名漫画大师的作品,如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漫画作品《父与子》,引导儿童自由欣赏学习,培养儿童对漫画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附:埃·奥·卜劳恩《父与子》简介及漫画作品《最佳方案》

《父与子》是德国画家埃·奥·卜劳恩(E.O.Plauen)所绘的著名漫画集。故事描绘了一位平凡的父亲和他那淘气的儿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生活中,他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但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有时甚至是在不经意间——化解了危机。父与子这个题材以及作者那犹如涓涓细流般细腻的表达方式使整册书洋溢着温馨感人的亲情。如《最佳方案》:一天,儿子闹着爸爸带他出去玩,爸爸答应了。在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刚开始雨比较小,可以不用打伞。但过了一会儿,雨比之前大了一些,爸爸说:“怎么办?要不我们躲在别人的伞底下吧!”儿子听了,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他们躲到了一位高个子的伞下面。起初那个人把伞举在头顶上,这样爸爸就不用太费劲地躲在那人身后,儿子就躲在了爸爸的衣服里。可好戏不长,雨下得越来越大,爸爸二话没说就把那个人扛了起来,慢慢地走着。这样三个人就都不会被雨淋着了。这对父子俩有趣的行为使大家感受到生活快乐!

图6-58 埃·奥·卜劳恩作品《最佳方案》

二、绘画活动《我学潘天寿爷爷画指画》(大班)[6]

浙江省宁海县潘天寿艺术幼儿园 冯静聪

设计思路

潘天寿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的指画可谓别具一格,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均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匀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为继承传统文化,我们传承大师的墨韵精神,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引导儿童在玩中感知指画的趣味性,让儿童通过整个手、手掌、手腕、手指、指甲、手肘和前臂等创作出各种绘画作品,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力。

(一)活动目标

1.在欣赏、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感受潘天寿的指画特点,初步萌发对潘天寿的敬仰之情和对指画的兴趣。

2.通过水印游戏,拓展指画方法,体验用手的不同部位(不同手指、不同组合)作画带来不同效果的乐趣,激发创造性思维

图6-59 潘天寿《映日荷花》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课件:潘天寿画指画的照片和其代表作品《映日荷花》;

儿童作画工具:涂碘宣纸、宣纸、墨、颜料等。(www.xing528.com)

2.经验准备

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水墨画知识和作画方法。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潘天寿作品《映日荷花》,引入绘画主题

(1)课件展示潘天寿作品《映日荷花》,引导儿童赏析

“画面表现的什么?”(水墨画、荷花)

“你觉得美吗?哪里美?”(花、叶子、墨晕)

“你知道是谁画的吗?”(潘天寿爷爷……)

“他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毛笔、宣纸、国画颜料……)

“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你猜得对不对?”

(2)课件展示潘天寿手指作画照片,介绍潘天寿生平

潘天寿爷爷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国画大师……

指画又名指头画,指头画是用指头、指甲蘸墨作画的。潘天寿发展了这一画种,他之所以喜爱画以粗放取胜的指头画,是因为这种技法正适合于他那刚直倔强和深沉质朴的性格……

(分析:课件展示潘天寿画指画的照片,虽然儿童能根据已有的水墨画作画经验,将国画和绘画工具进行了很好的联系,但国画怎么还可以是用手指画的?这个问题激发了他们探究指画的兴趣。)

2.讨论《映日荷花》表现手法,认识手指作画技法

师:“你知道潘爷爷是怎么把画画出来的吗?”(根据作品,儿童猜测并尝试指画)

幼:“花茎,用手指匀画出来的。”(师请儿童现场尝试)

幼:“荷叶,用手掌抹画出来的。”(师请个别儿童尝试抹画)

幼:“花茎上的点,用手指点画出的。”(也请小朋友尝试点画)

师:“潘爷爷为什么用手指匀画茎,用手掌画叶,用手指印点?”

幼:“手指印:手指面比较小,便于用手指印点(茎节点)。”

幼:“手指匀画:手指动作灵活,便于匀画各种线(茎)。”

幼:“手掌抹画:手掌面比较宽大,便于用手掌抹画面(荷叶)。”

师:(小结)“潘天寿爷爷的指画可谓别具一格,他用手的不同部位来画点、线、面,还经常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匀线。我们在作画时也要思考:我要画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可以用手指的哪个部分来画?”

(分析:在此环节中,引导儿童能大胆猜测并表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如引导儿童首先将画面上的点、线、面与手指进行联系:花茎上的点是用手指点出来的,因为荷花茎是长长的,所以用手指画线就能画出来;具有难度的是荷叶,但经过教师引导,儿童发现了自己的手和画面之间的联系,因为荷叶是宽宽的,所以用手掌来画。在此环节中,教师注意提升儿童的语言概括能力,如线可以用手指匀画出来,比较大的面我们可以用手掌来抹画等,为下一步的作画作好经验准备。)

3.通过水印游戏,拓展表现方法

师:“除了用手指点画、匀画,用手掌抹画,我们的手还可以怎样作画?”教师为每组提供一张涂碘宣纸,让儿童用手指作画。

教师引导集体分享讨论:“你还有什么画法?画出来是什么样的?”

(分析:此环节让儿童在涂碘纸上用手蘸水进行探索,激发了儿童的表现欲,能将孩子的作品留住,并让他们对他人的方法进行联想和拓展,如几个手指同时匀画,手指弯曲匀画、印画,用掌侧刮画,用拳头印画等。)

4.分组操作练习,掌握手指作画方法

(1)教师为每组提供一份墨、水、颜料和人手一份宣纸。

(2)提出作画要求:“先想好自己要画什么,用手的哪部分画,注意画面整洁”。

(3)儿童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经过猜测、探究、拓展,此环节引导儿童在自己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上,练习掌握手指作画方法。)

5.相互欣赏评价,体验成功快乐

(1)教师引导儿童个体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最令人满意的地方在哪里?是用什么方法画的?”教师引导儿童集体互动评价“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跟潘天寿爷爷学画了指画,尝试了用指头作画的方法。其实作画的方法有很多,作画的工具也有很多,像绳子、牙刷、麦秆、海绵等都是很好的作画工具。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勇于尝试,就会掌握绘画的多样方法和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分析:教师通过组织儿童的自我评价和集体互动评价,引导儿童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美术作品,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使儿童感受成功的快乐。)

6.活动延伸

请家长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帮助儿童一起搜集各种绘画工具进行创作,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评析

此活动有别于一般的传统美术活动,采用了让孩子在边欣赏、边探究、边验证、边学习的策略来习得一种新的美术方法,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孩子们对此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强。本活动选材契合点好。虽然此活动是对大师名作的欣赏和模仿创作活动,但其忽略“形”像而求“神”似,从方法上引导孩子感受用手的各部位来作画的效果,这样不但让孩子一直对活动有兴趣,同时还能让他们在探究模仿的过程中意会大师的作画方法。在传统的绘画教学中,过多的演示或过多的探究都对孩子对绘画目标的达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活动采用了讨论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儿童模仿了大师的指画特点,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他们手指作画的范围,手指的不同组合、手指甲、手臂的共同配合都成了他们的创意之举,同时让他们的画面也有了许多个性之处。活动中儿童的主动尝试与教师的适时指点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儿童学习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身份。

【注释】

[1]http://www.ahjwb.com/2011.asp?id=8408

[2]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3.

[3]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3.

[4]http://www.xwjy.org/tresearch/blog/showArticle.jsp?ArticleCode=1932991669&CID=00028

[5]http://sports.syd.com.cn/content/2007-07/04/content_24060764.htm

[6]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全国优秀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课例评析[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1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