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情节画活动设计

学前儿童情节画活动设计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节画是在物体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教师引导儿童学习将个别物体与其他物体相配合,表达一定的情节的绘画活动形式。因此,大班儿童的绘画活动可侧重于情节画教学。此时,教师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连贯地表现情节发展过程的内容。由于故事、童话、儿歌中的人物、动物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情节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儿童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注意为儿童设计一些表现故事、儿歌内容的情节画内容。

学前儿童情节画活动设计

情节画是在物体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教师引导儿童学习将个别物体与其他物体相配合,表达一定的情节的绘画活动形式。在情节画教学中,教师不仅指导儿童进一步表现物体形象,而且还要求儿童根据主题内容,把相互关联的各个形象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上,以形成一个情节,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例如:“小朋友拍皮球”“小朋友看花”“美丽的公园”“快乐的幼儿园”“动物园”“放风筝”“堆雪人”“热闹的大街”“过新年”等。情节画教学除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绘画造型基本技能外,对于培养儿童绘画的目的性、计划性,培养儿童构图、布局的能力,促进儿童思维的综合性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3~4岁(小班)

对3~4岁(小班)儿童绘画要求,主要是引导儿童认识基本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用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培养其画画的兴趣。在情节画上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是引导儿童学会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

(二)4~5岁(中班)

对4~5岁(中班)儿童情节画的要求,主要是引导儿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在画面上作简单的布局,将景物都画在基底线上,并能画一些辅助物来表现简单的情节。如画小朋友时,在小朋友手中画上绳子、皮球、扫帚等等,借以表现“小朋友跳绳”、“小朋友拍球”、“小朋友扫地”这样一些简单的情节。(www.xing528.com)

一般来说,中班儿童已能较清楚地画出个别物体的形象,视觉经验也日益丰富,已经具备了在绘画中表现物体相互关系的能力。但是,他们的空间知觉发展还不完善,对物体之间较复杂的空间关系不能理解。因此,在为中班儿童设计情节画内容时,可以先从简单的内容着手,即要求儿童在画纸上重复地画某一物体,然后在主要物体旁添加背景或辅助物以构成简单的情节。如“小鸡吃米”,可在纸上画上三四只小鸡,再添加一些米粒、小虫、小草等,构成简单的小鸡吃米的情节。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为儿童设计一些较复杂的情节画,把几个物体相互连接起来,添上背景以构成简单的情节。如“我的家”,可以画正面人物,简单地添画一些家庭中的家具如床、橱、桌子等。刚开始画由几个物体连接起来表现一定情节的课题时,儿童往往不注意物体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三)5~6岁(大班)

对5~6岁(大班)儿童情节画的要求,主要是引导儿童学习表现前后、远近等简单的空间关系及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以自己周围的实际事情作为表现题材,画出简单的情节。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绘画技能的逐步提高,5~6岁(大班)儿童已经产生了描绘一个事件、表达一定情感的愿望。因此,大班儿童的绘画活动可侧重于情节画教学。在为大班儿童设计情节画内容时,在题材上可根据儿童自己的生活印象和故事、诗歌的内容画简单的情节画,如“美丽的春天”“我的好朋友”“我们一家人”“幼儿园的运动会”“小熊过桥”等。要求儿童把这些熟悉的生活画面表现出来。在表现方法上初步学会恰当地安排画面,并能表现出各物体形象间的主次关系、相对位置和物体之间前后遮挡重叠等空间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后,大班儿童已能独立地构思画面,表现简单的情节。此时,教师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连贯地表现情节发展过程的内容。如“过新年”,启发儿童把新年里发生的事编成故事,用二至三幅画面表现出来,如“放鞭炮”“闹元宵”等等。儿童喜欢听故事、童话,也喜欢说儿歌。由于故事、童话、儿歌中的人物、动物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情节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儿童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注意为儿童设计一些表现故事、儿歌内容的情节画内容。例如,讲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可引导儿童用三至五幅不同的画面来表现这一情节。第一幅画的是小蝌蚪把鸭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第二幅画的是小蝌蚪把大金鱼当成了自己的妈妈,第三幅画的是小蝌蚪把大螃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第四幅画的是小蝌蚪把大乌龟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最后一幅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青蛙的妈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