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君教学法:语用型文本教学设计成果

王君教学法:语用型文本教学设计成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题型文本”的课,天然偏向“文学教育”,是“文学气质”,而“语用型文本”的课,天然偏向“汉语教育”,是“语用气质”。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

王君教学法:语用型文本教学设计成果

备课沙龙

王 君:上一讲我们依据文本特质给文本分类,让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这一讲,我们要落实一个更重要的备课能力点——语用型文本的设计方法。2016年,我曾经写过一篇重要的长篇论文,题目叫《基于文本特质分类思想的语言应用训练例谈》,在这篇文章中,我是这么阐述“语用型文本”研读设计的必要性的:

主题型文本的上法和语用型文本的上法天然不同。

主题型文本侧重于文学教育(这个词语不一定恰当,姑且暂用之),它的“语言训练”,是隐性的、柔性的,课堂目标是直接指向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的。所以其课堂状态颇有些似政治课哲学课。

语用型文本侧重于汉语教育(这个词语也不一定恰当,姑且暂用之),它的“语言训练”,是显性的、直接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文本的某一种语言特质的认识和学用。这样的课,也有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但这一块恰恰是隐性的、柔性的。

这两种课,在一线,是客观存在的,都是必须的。也就是说,上一篇课文,是侧重于文学教育,还是侧重于汉语教育,对执教者而言,应该心中有数,因为心中有数,所以,课堂有清晰的定位。而作为听课者,如果心中也有数,对听的课,也可以有清晰的界定。而不是因为头脑中只有一种课型,所以,就对另一种课型不理解,甚至全盘否定。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缺乏课型意识。按照王尚文先生在《回归语文的必由之路》中调侃的,现在的很多语文课,“不语不文、若语若文、亦语亦文,结果汉语教育、文学教育的目的都没有达到,致使‘语’‘文’两空。换言之,我们一定要明确,语文课程必须要有适量的课时用于汉语教育,让学生学习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提升自己言语作品的语文品质。”

我的认识和王老先生是一样的。“主题型文本”的课,天然偏向“文学教育”,是“文学气质”,而“语用型文本”的课,天然偏向“汉语教育”,是“语用气质”。这两种课,只要关注平衡好“语言训练”和“思想启蒙”的关系,都能上出好课来。

大家对这些说明有疑问吗?

孙秋备:王老师,您认为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主题型文本和语用型文本的处理比例多少比较合适呢?

王 君:我认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本都应该处理为语用型文本。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也是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的。只有那种主题确实具有多义型,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的文本才有必要处理为主题型文本。在上期研讨时,我举出了《紫藤萝瀑布》的备课为例。因为这篇文章很励志,所以很多老师习惯性地把这个文本当作主题型文本来对待,在课堂上挖空心思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对于这篇经典的托物言志散文为什么成为经典却几乎没有去研究。但事实上,《紫藤萝瀑布》属于意蕴外显的一类散文,其主题,作者在文本中简直就是用“演讲”的方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具争论性,也没有多义性。这个文本,就没有必要处理为主题型文本。

陆 艳:对,我很认同王君老师在上一次研讨中表明的观点:《紫藤萝瀑布》作为宗璞散文的代表作,它的结构安排、语言表达、主题表达都异常精美,几乎算得上宗璞这一类散文的巅峰之作。老师备课的时候应该去研究这个,讲课的时候应该努力让学生多少懂得一点点此类散文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技巧,而不是钻在“主题思想”的套子里,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周忠玉:我们现在的困难是在一篇文章中很难看出,更难发掘出有用的语用知识出来。

王 君:是的。现在,“语用解读”在现行文本解读的体系中还比较薄弱,其研究的空白点还非常多。我们的老师面对一个文本,头脑中除了一点中小学学来的可怜的修辞方法知识外,其他的语用知识几乎为零。我觉得要突破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超越文字个体或词句小团体,扩大到段、章、篇、书的文字大团体;二是超越“有辞格”——传统的修辞方法,进入“无辞格”的研究。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段落衔接、语篇结构、作品风格等方面全面透视一个文本。这也将是我们工作室持续研究的一个重点。

吴凤云:一个文本被定位为语用型文本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再说主题了?

王 君:不是。在一个文本被定位为语用型文本后,并不是说就不研究主题,不探究思想,不做情怀熏陶的工作,而是说,“语言的训练”成了教学的主体,而主题探究仅仅只是辅助内容。要呈现,但呈现方式应该是含蓄的,呈现时机应该是巧妙的,其所占的时间和内容的比例应该是相对较小的。总之,不可喧宾夺主,挤占了语言学习的时间。

孙秋备:那如果我们把一个文本当作主题型文本来对待了,是不是在语用上就准许大而化之呢?

王 君:这个问题复杂一些。首先,从根本上来看,不可能有完全超越了语用学习的“主题研究”,只不过看呈现方式是显性还是隐形罢了。这我们在主题型文本设计方法研讨时会专门讨论。其次,就算是主题型文本,在主题解读之外,也依旧应该有“语用解读”。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自己对文本的认识,梳理文本有用的语用知识,适时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尽可能“教得清清楚楚、学得明明白白”。

俞春霞:请王老师再讲一讲对语用型文本我们有哪些处理方法吧。

王 君: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式很多。主要路径有两种:一种是聚焦法——侧重解决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问题,比如《安塞腰鼓》,整个课就只研究它的排比。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近两年来我着重研究实践的是“五看式——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针对文本特质,或者“五看”均看,或者选择其中“几看”来看。这个方法简单易学,变式也很多,既可以是老师研读文本的方法,也可以是学生课堂上学习文本的方法。这一期,我们着重研究“五看法”。

“五看”如何看呢?我先抛砖引玉。大家先聊聊我的课。忠玉,你给大家介绍一些我的《紫藤萝瀑布》,“五看”,看到了什么?

周忠玉:王老师的《紫藤萝瀑布》可谓是研究语用型文本的经典,“五看”齐全,是有序展开的。首先是宏观“看篇”,带领学生整体俯瞰,看到的是“首尾”“人物”“时空”“虚实”的组合特点;其次是中观“看段”,看到的是段落展开是由整体和局部的配合;第三是细观“看句”,看到宗璞的散文清新雅致的特点,是通过巧夺天工的拟人比喻实现的;第四是微观“看词”,我们看到的是雅致新奇的文言气质。主要是对宗璞的用词进行大数据分析,并通过朗读来悟出其总体风格;第五是大观“看意”,看到的是文本传递出来的思想和情怀。“看意”是课堂的点题,师傅通过背景简介以及背景文字和文本精华段落的对比朗读实现对主题的感悟。这种有代入感的朗读,简短、深情、有力,有“豹尾”之效。

王 君:凤云,你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看云识天气》,这堂课又是如何“五看”的?

吴凤云:好的,师傅,2016年暑假我在宜昌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您在讲台上讲这课的情景。在课堂伊始,您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两大优点,然后您把课堂聚焦在研究第二个优点上:学习课文“表达特别有条理”,用的方法是“四看”。一是宏观看全篇骨架,教孩子提炼信息的方法,把长文读短,然后用孩子们喜欢的明星做练习,分别练习分类别和给段落写总起句、总结句。二是中观识段落铺展,告诉学生横式展开和纵式前行是段落内部结构的奥妙,并以一位影星周迅为例练习纵式发展的段落展开方式。三是近观析层次构造,从组合方式找到层次安排的规律,再用明星做练习。四是微观鉴句内逻辑,用思辨性阅读找找课文的不足之处。最后,我觉得师傅在课尾还进行了看意,这体现了您说明文教学不仅教科学价值,也要教情怀的理念。

王 君:司艳平老师曾经也用“五看法”设计过《吆喝》,成功参加了一个应聘活动。请司艳平老师谈谈她的“五看”,又看到了《吆喝》的什么?

司艳平:在安徽凤台四中曾听过王君老师用“五看”法上的《风雨》,深感震撼。参加永康外国语学校的应聘考试,要讲的篇目是萧乾的《吆喝》,两篇文章同为散文,语言均具个性特色,因此想到用“五看法”设计《吆喝》。宏观看篇,看的是内容,是文中写到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吆喝,这些吆喝分时间、分种类、分人物、分情感,因为多,才更显记忆清晰深刻;中观看段,看的是段落铺排,看的是过渡领起、呼应收束,旨在引导学生领悟段落统筹、框架安排;微观看句,通过整合发现,比读观照,让学生明白儿化、副词、大词小用等的语言表现力,进而管中窥豹,体悟作者情感;大观看意,看的是情感思想与灵魂信仰,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展示我改写的课文诗,助力学生理解。

王 君:后来艳平又用“五看”的思想设计出了《植树的牧羊人》,非常漂亮。我们接下来的研讨,就用她的课例。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植树的牧羊人》课堂实录

司艳平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

由“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导人。

第二部分 看篇——统筹梳理文本内容

【投影展示】

速读文章,分类归纳词语。

环境的词语有——

写牧羊人的词语有——

写“我”对他评价的词语有——

师:请同学们速读全文,分类寻找词语。

生:写环境的词语有荒地、游人稀少、狂风呼叫、风吹雨打、无边无际、不毛之地。

师:“不毛之地”找得好,这是关于环境的词语,我们再来找关于牧羊人的词语。

生:神秘、安静、忠厚、不张扬、自信、平和

生:慷慨无私、不图回报、伟大、毅力、敬佩。

师:这是评价牧羊人的词语。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勾画内容为——人物、时间、事件以及你认为的关键词句等,按照示例梳理文本内容。

【投影展示】

这篇课文写了——

也写了——

生:既写了牧羊人结实的房子,又写了他仔细挑选橡子。

生:既写了阿尔卑斯山的荒凉,又写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勃勃。

生:这篇课文既写了他养了忠厚的狗,又写了他养了一百来箱蜂。

生:既写了他失去了独子失去了妻子,也写了他好好生活,努力种树。

师:真好!既写了他处境的凄惨,又写了他热爱生活的执着。我们来看看这个总结。

【投影展示】

这篇课文写了牧羊人严实牢固的石头房,也写了他干净整洁的餐具、房间、地板

这篇课文写了“我”最后一次见牧羊人的难忘,也写了景象完全改观、散发健康光芒的高原。

……

第三部分 看层——读通读懂牧羊老人

师:请同学们选读4 到11 自然段“我”与牧羊人初遇的情形,思考选读的内容,领悟牧羊人的品格精神,自然流畅表述,可采用以下格式。

生:我选读的是第5 段,“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上也上过了油。”可以看出牧羊人非常讲究,干净整洁,注重生活细节。

师:确实如此,看得出牧羊人非常热爱生活。

生:“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感觉他做事情不在意收获,只是默默地做事,很无私,很忘我。

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是人生大境了啊!

生:“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这里可以看出他心无旁骛,只是很专注,很投入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师:心无旁骛用得好极了!笃定如斯,专注如斯!

师:选读13、14、15、19 段“我”与牧羊老人最后两次见面的情形,思考牧羊老人的“改变”与“未改变”,思考他最打动人心的品质。

生:改变的是养动物的种类,还养了许多白桦树,不变的是对树的情感。

生:他改变的是他一小部分的生活方式,不变的是他对植树的执着热爱。

师:“生活方式”一词提炼精准,将前面同学的回答做了概括。

生:他改变了阿尔卑斯山的环境,不变的是他继续种树。

师:前者说得很好,不变的是种树,其实是什么没变?

生:是理想没变,精神没变,思想没变。

师:对啊!阿尔卑斯山的环境变得生机勃勃,流水淙淙,鸟语花香,而这一切源于牧羊老人坚守的精神初心。

第四部分 看句——“我”见天地“我”见众生

师:跳读寻找包含“我”与“他”词语的语句,思考辨析:这篇文章虽是小说,却用第一人称来写。“我”与“他”出现在同一空间,有一种什么味道?读后讨论。

【投影展示】

1.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

2.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

3.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生:第1 句和第2 句中的“我”,好像我很主动,他很平静,“我”似乎有点热情过头,而他却能以不变应万变,内心好像很笃定。

生:我从第2 句中的“我”读出了一种陌生,但“我”好像要把这种陌生给消除。

师:“陌生”一词用得好,而“我”就是在努力地打破这种陌生,努力地去接近牧羊人。

生:在我们的交往中,“我”好像很积极,很主动,仿佛正是“我”的积极主动衬托了牧羊人的平静、波澜不惊。

师:他做事不为赞扬,不为评价,永远是那样的平静。

生:从第3 句中,读出了“我”与牧羊老人的感情很深厚,所以才每年都去看他。而且,是从精神上了解了牧羊人。

师:大家有没发现,这几句在渐进中让“我”慢慢地走进牧羊人的内心世界,真正地理解了他的行动与境界,这就是对他的懂啊!

【投影展示】

本文虽是小说,以“我”写“他”,真实客观

本文虽是小说,以“我”看“他”,专注真诚

本文虽是小说,以“我”思“他”,惺惺相惜

师:寻找文中含有“我们”的语句,深情朗读,“我们”包含一种怎样的情怀?请同学们齐读这三个句子

【投影展示】

1.我们一起喝了热汤。

2.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

3.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

生:“我们”一词好像传递着一种安全信任。

师:信任用得好!当我们表达世界时,愿意用“我们”来表达,就意味着我们真正融入了对方。

师:我与牧羊人之间建立了纯粹深厚的情感。同学们再从记录者与被记录者的角度思考,还可以读出什么?

生:读出一种真实,一种真诚。

生:读出一种坦诚以待,好像在彼此欣赏。

师:聪慧如你们啊!我们一起来看,来读!

【投影展示】

透过“我们”,看见了世界的温暖和谐

透过“我们”,看见了奉献的无私忘我;

透过“我们”,看见了记录者与被记录者的坦诚相待。

第五部分 看意——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说说“我”如何评价牧羊老人的?你同意“我”的评价吗?

生:在“我”的眼里,牧羊老人是一个慷慨无私的人。

生:牧羊老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生:“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情。

师:文中的“我”认为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他慷慨无私,不计回报,他将沙漠变为绿洲,他将荒芜变为生机,他为这个世界留下片片绿荫,阵阵清凉。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变着这个世界。我们来看看本文的作者让·乔诺是一个怎样的人?

【投影展示】

(出示让·乔诺生平简介)

生:让·乔诺拥护和平、热爱和平。

生:让·乔诺热爱他的家乡,用笔记录其中的点点滴滴。

师:你们看,其实让·乔诺也是一个让人发自内心钦佩和景仰的人啊!

师:这些愿意播撒美好,记录美好,带给世界美好的人,他们的精神息息相通。请同学们拓展思考左宗棠和张迎善的故事,看看他们的精神与牧羊人有哪些相通之处?

(投影展示左宗棠西北植柳的诗)

师:据传,十九世纪下半叶他为收复新疆而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水土不服,左宗棠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他们种的柳树,被后人称为“左公柳”。

【投影展示】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山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

师:这是《一双手》里写林业工人张迎善的片段,张迎善也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愚公。这些人身上共同的特质是什么呢?

生:他们目标笃定,愿意改变这个世界。

生:他们意志坚定,执着专注。

师:正是这些愿意改变世界的人们改造着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世界越变越美,越变越好。

【投影展示】

他们目标笃定,执着如一,改变着这个世界;

他们孤独坚守,矢志不移,改变着这个世界。

他们的精神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他们的精神是夸父逐日的精神!

他们信奉活着就要为荒山穿上绿色的衣装,

他们信奉活着就要为世界留下绿意和荫凉,

他们信奉活着就要改变这个世界!

(在铿锵有力的齐读中下课)

“三看”《宇宙里有什么》——《宇宙里有什么》课堂实录

陆艳

一、导入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古往今来,四方上下的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今天我们用“三看式”方法去学习郑文光的《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宏观看全篇骨架——会提炼

师:拿到一篇说明文如何进行全篇提炼呢?你会从哪里找到信息?

生:可以看标题,还可以看开头和结尾。

生:每段的首句,有时候是末句。

师:除了你们讲到的,还可以看一些关键词。

【投影展示】

全篇提炼的方法:

提取全文关键词两个或两个以上

用标题概括全文

用文中的一个关键句概括全文内容

用几个关键句概括全文

师:缩写课文,只保留最核心、最关键的信息,对于这篇《宇宙里有些什么》如何用几个词概括?如何用一个关键句概括?如何用几个关键句概括?

生:用一个词语的话就是“无穷无尽的宇宙”。

生:用一个句子的话就是“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生:用几个句子来概括是“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生:还有“这样就可以知道,宇宙里有发光的星星,还有亮星云、暗星云等。”和“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投影展示】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穷无尽的宇宙。

这样就可以知道,宇宙里有发光的星星,还有亮星云、暗星云等。

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师: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是什么结构?这些句子都在什么位置?

生:这是一种总分总的结构,这些句子都是段落的总起或总结句。

师: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宇宙的什么特点?

生:宇宙是运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师: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也是可以探索的。

【投影展示】

宇宙是物质的

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是运动的

宇宙还是可以探索的

师:如果我们再在里面添加一些要素,这就是全文的一个缩写。大家发现作者在介绍恒星、星云和恒星系时运用了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生:分类说明。

【投影展示】

宏观看全篇骨架

方位上由近处及远处,

逻辑上从已知到未知。

顺序清楚特点也凸显,

分类介绍层次更分明,

总分分总结构真清爽。

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投影展示】

薛嘉鹏 王淑丽 王 瑞 何皓宇

陈 浩 史 锦 王 婧 毛予乐

史天路 刘小江 郦安源 王 楷

杨明宇 张媛媛 贾 睿 张欣悦

师:请你给这些同学进行分类。

生:男生和女生。

生:走读和寄宿。

生:班干部、课代表、普通同学。

生:学科进步学生、文体优秀代表。

师:请你来填句。

【投影展示】

全文总起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淑丽、张媛媛、贾睿生活自理强,史锦、王楷、刘小江自我管理棒。

总结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薛嘉鹏、王瑞劳动生活用心管,王淑丽、贾睿班级纪律狠心抓,王楷、史锦、刘小江学科代表真心强。

总结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皓宇、陈浩、杨明宇后进男生同进步,张媛媛、张欣悦、毛予乐低头女生往前赶,王婧、郦安源、史天路体育文艺齐争光。

总结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篇总结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让我们把镜头转向七(十二)班!

生:寄宿走读,各有所长。

生:班委干部,各科代表,齐抓共管。

生:一枝独秀不是春,全班共进才欢欣。

生:迈入初中实不易,都需调整共努力。七(十二)班真厉害,精神明亮氛围佳!愿大家期末考前心神定,创造佳绩迎新春!

师:这就是从全篇提炼的方式进行写作迁移,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看”。

三、中观识段落铺展——作比较

【投影展示】

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只有几千摄氏度。

师:看看这些段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是并列关系,每个段落的开头都有提示。

【投影展示】

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师:看看这个段落内部的关系是怎样?

生:是时间关系,看“足不出户”的时代,到今天,以及将来。

【投影展示】

横式展开是并列,纵式前进看发展

标志词语来引领,小小段落有颜值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刚才进行了学生分类,我们来给课堂特点分分类。

【投影展示】

我们班的课堂真——

有的(过去)

也有(现在)

还有(将来)

真是——

生:有时,老师在讲解一个重要的知识,同学们一边连连点头,一边思索着,课堂是专注的。

生:有时,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先是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都高高举起了手,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课堂是活跃的。

生:还有时,原本一个气氛凝滞的课堂,经老师的一番指导和同学配合,课堂的活跃值直线飙升,课堂是变化的。

生:我们的课堂真有希望。过去我们上课很吵,没有规矩;现在上课知道纪律的重要性,就是思考问题还不够到位;将来我们的课堂要让更多老师满意。真是值得期待的十二班课堂!

师:我们日常的段落写作既可以横向也可以纵向,安排就更有方法了,接下来进行最后一看。

四、近观析层次构造——找规律

师:以下段落中每一句分别讲了什么?

还有难于计算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星云,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间,浮游在宇宙空间里,阻碍星光的通过。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等。

生:这段讲了对象星云以及所在位置,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从地球上望出去,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当它一半没在平线下,另一半横过天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是一条天河,它把多情的织女和牛郎隔开了。

生:银河系及其特点和位置还加了传说故事。

我们肉眼能看到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每当初冬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差不多在天空正中有一个纺锤形的小光斑,就是这个恒星系。它距离我们那样远,光线从它那到地球上得走二百二十万年。在每一个恒星系里,光线从这一头到那一头也得走几万以至十几万年。不要忘记,光线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若是宇宙飞船,不知道要走多少万万年呢。

生:恒星系及其位置还有特点和距离。

师:找找这些段落内部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投影展示】

对象+位置+特点+分类

对象+特点+位置+传说

对象+位置+特点+距离

生:原来段落内部安排可以是有共性的,也可以是有个性的。

师:很聪明,在进行段落层次安排的时候有放有收,有张有弛,层次安排其实也有章可循。

【投影展示】

小小段落有层次,微雕工艺最精绝

有章可循巧组合,错落有致见功力

师:我们进行第三次游戏

【投影展示】

请自由组合“性别、年龄、形象特点、上课风格、性格特点”等要素,用准确而活泼的文字介绍我们班的任课老师。

生:敬业的数学老师认真负责。虽然身体不大好,面色微白,但是她也总是尽心尽力地给我们上课,常常给我们辅优补差。她上课要求极其高,大家丝毫不敢分神。对待我们的错误,批评起来毫不留情。但是大家都知道,她是标准的刀子嘴豆腐心。

生:地理老师虽然是大海上的前浪,却气势不减,老当益壮。英语老师、数学老师,正值生命磅礴的中年期,给人一种精力旺盛的感觉。语文老师是走向成熟的年龄,对语文教学独有一份见解。历史老师青春年华,言行与谈吐中无不透出青春之力与未脱的稚气与可爱。他们都有独特的教学门道,都能让大家受益匪浅。

师: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这样的段落层次安排方法,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创造,既注意了结构安排又关照了内部逻辑,既有清晰的层次又有细致的描绘。

五、总结

师:无穷无尽的宇宙,期待我们去探索,有滋有味的生活,等待我们去咀嚼,今天“三看”《宇宙里有些什么》,可以——

【投影展示】

学用条理清晰的结构,写出眉清目秀的文章

六、作业

学会有条理地介绍我们的班级,合作完成《我们的班级》。

评 课

王 君:学习了两位老师的设计,大家谈谈收获吧。

孙秋备:两节课都能依体而教,凸显了文本特质,把文本中最突出的语用知识教得清清楚楚。艳平老师的课是长文短教的绝好范例,“看篇”“看层”两个环节用合宜的主问题梳理内容、感知形象,“看句”则抓住这篇小说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把语用训练落到了关键点上。陆艳老师的课聚焦说明文的条理性、严谨性,课堂活动扎实而有成效。

周忠玉:这两节课都有温度,有情怀。她们都抓住不同文体的文本特点进行解读与设计。艳平以“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为教学主旋律,以“四看”来结构课堂,层层深入。语用与情怀兼顾。陆艳将文本与自创内容结合,科学的知识与游戏练习结合,从宏观到中观到近观,实实在在教语文,悟生活。用文本教写作更是一绝!

吴凤云:这两堂课都是目标明确,内容合宜,方法得当的好课。司老师的课用“四看”贯穿全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及同类信息整合法、拓展比较法等方法教孩子们积累词语,梳理内容,感知人物,砥砺思想。陆老师的课则用“三看”统筹全篇,教方法,重实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富有实效。

俞春霞:司老师、陆老师两课文体不同,都采用“五看”模式,可见“五看”实用范围广泛。司老师四“看”,从宏大处着笔,在微细处品味,紧随文本,逐步推进,探微知著。陆老师通过三“看”,帮助积累,类比实例,学习规律,实践训练,耐看实用。

陆 艳:司老师的设计看出了篇章结构,看懂了人物精神,看到了天地众生,看见了作者匠心,语用训练,逐层深入,小说课上出了新味道。而我的设计,主要从篇章提炼到段落铺展以及内部层次,重于文章结构开掘和训练,语用到写作的迁移比较突出。

司艳平:王荣生教授说,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陆艳老师这节课很好地阐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她将《宇宙里有些什么》的教学内容挖掘到极致,从教给学生提炼内容的方法到深入剖析作比较,从教给学生段落安排到找规律,启发学生用科学理性的思维阅读说明文,文本资源没有浪费,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王君:语用型文本课堂设计处理的“五看式”,是一种驾驭文本的思想。不仅是课堂设计的思想,也是研读教材的思想。它有很多的变式我们将深一步去研究。

精品课堂

荡气回肠学语用——《风雨》课堂实录

执教:王君

整理:司艳平

导语:介绍学习方法

(课前请学生上黑板写“凹”和“凸”,关注其笔画,带领全班同学把这两个字写对。活跃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写风雨,名篇很多,比如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的节选《在烈日和暴雨下》,我选几段给大家读读。

【投影展示】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组织生读)

师:大家看,老舍也写得非常漂亮不是?人家老舍,是老老实实地写,对风雨进行细致刻画。但今天写风雨的贾平凹不一样,他被称为什么?

【投影展示】

鬼才

师:鬼才啊!从不走寻常路的。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一定看出来了,贾平凹和老舍,哪点儿不同?

生:贾平凹的文章中一句都没有提风雨。

师:对,他的路子,比较怪僻,这法子叫啥?

生:侧面描写。

【投影展示】

鬼才写风雨

不着一字风雨

满篇尽是风流

侧面描写见功夫

师:咱们今天就在老师的引导下来欣赏这篇奇文。欣赏的方法是这样的——

【投影展示】

读法推荐

看篇

看段

看句

看词

师:具体一点就是,咱学《风雨》啊——

【投影展示】

学风雨

宏观学选材构篇

中观学析段写段

微观学嚼字炼词

第一部分 看篇

师:看篇,同学们先要研究一下贾平凹到底写了些什么?咱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做一个挺简单的练习。

【投影展示】

看篇

我从__________看到了风,那风……

我从__________看到了雨,那雨……(www.xing528.com)

(生自由朗读,准备)

师:请自由说起来。

生:我从“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中看到了风,那风太大了,大得可以随意地蹂躏一片树林子。

师:嗯,就像这样说,既有引用,又说自己的理解,好得很!

生:我从那垂柳的变化中看到了风,那风啊,折磨着垂柳,让它“乱了线条”,让它“被抛举在空中”,让它“僵硬”,让它“扑撒”下来,那风看来是一阵子一阵子的,还不断变化方向。

师:嗯,知道挑选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是个有心的孩子。

生:我从那些瓦片上看到了风,那风太可怕了,力量特别大,居然把瓦片卷得像纸张一样。

生:我从孩子们放纸船看到了雨,地上都可以放纸船玩了,可见雨太大,门外的水已经涨起来了。

生:我从老头儿使劲捶着腰腿也看到了雨,风大雨大,老头儿的风湿病看来是犯了。

……

师:真是无一处点风雨,但又时时刻刻都在写风雨。这就是侧面描写的手法。贾平凹是如何把侧面描写写得这么成功的呢?你看它,写的内容好丰富。

【投影展示】

树林、垂柳、杨叶、芦苇、羊、女孩、葡萄蔓、苍蝇、鸟巢、鸟儿、废纸、猫、瓦片、浮萍、鱼儿、木架、门、窗、油灯、老头、孩子……

(生读)

师:找出来不够,同学们试着归归类,看看贾平凹是如何选材的,我们这样来说话,这些材料中啊——

【投影展示】

既有人,也有……

既有生物,也有……

既有植物,也有……

既有天上飞的,也有……还有……

既有男的,也有……

既有老的,也有……

既有屋外的,也有……

既有大范围的,也有……

既有体型大的,也有……

既有动景,也有……

既有远景,也有……

(引导学生尝试说)

师:贾平凹这鬼才,选材就是大视野啊!一起来读——

【投影展示】

既有人物,也有生物

既有生物,也有非生物

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既有天上飞的,也有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

既有男的,也有女的

既有老的,也有小的

既有屋外的,也有屋内的

既有大范围的,也有小局部的

既有体型大的,也有身形小的

既有动景,也有静景

既有远景,也有近景

……

(学生读得兴高采烈)

师:发现贾平凹选材的特点还不够,这么多材料,如何安排呀?我考考同学们。

【投影展示】

进一步宏观看篇

树林子干吗要放在第一段?

老头儿、孩子干吗要放在最后一段?

(生讨论)

生:树林子大,是宏观地看,所以放在第一段。其他都是细节了,就放在后边。

生:先写物,再写人,所以老头子、孩子就放在最后一段了。

师:我不同意。第三段不也写到女孩子了吗?

生:我觉得最后一段开头第一句就是“最北边”,看来作者是从南看到北的。最北边的就最后写。

师:这个观点我同意。

生:作者整体的思路是先写风,后写雨,写老头和孩子主要是为了写雨,所以放后边。

师:这样去看也有道理。总之,孩子们,材料丰富是一个优点,如何安放材料是一个难点,我们稍稍研究就可以看到,作者还是花了心思的,是很讲章法的。咱们赞一赞贾平凹——

【投影展示】

一赞贾平凹

天地都在他心中

信手拈来有章法

(生读)

第二部分 看段

师:段落的展开从来都是难点,今天不细讲,老师带着大家做一点点研究。你可以怎么研究呢?

【投影展示】

看段

从段落内容展开来看,1 段和7 段的写法基本一样,2 段和其他段落的写法基本一样。你能看出段落展开的奥妙吗?

师:大家自由读读看,简单交流交流。

(生读,简单交流)

师:这个问题我主讲。你们看,第一段,描写对象是什么?

生:树林子。

师:对,作者写树林子,整个段落便都扣着这个树林子来写。写树林子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方方面面,作者描写的对象是没有变的。第七段也是这样,写池塘里的水,几句话便都围着水来写。作者写树林子和池塘,语句的展开基本思路是相同的。但第二段是这样吗?仅仅写垂柳吗?

生:没有。第二段写了垂柳,还写了杨叶,写了芦苇。

师:对,你看,描写对象发生了变化,是不?这也是一种写法。其实这代表着段落展开的两种重要方法……

【投影展示】

树林……

【写一样景物,扣住树林往纵深写】

垂柳——杨叶——芦苇

【并列铺排,横式写多种景物】

师:这法子很有用的。马上学马上就可以用。横式纵式结合起来,你就不愁段落展不开了,也不用愁段落雷同了。来,咱们再赞赞贾平凹的好法子。

【投影展示】

二赞贾平凹

纵式横式巧展开

段落铺排不简单

第三部分 看句

师:鬼才之鬼,要微观看才看得清楚。《风雨》不长,句句锦绣,字字珠玑,好文笔啊!老师初读,就拍案叫绝。咱们来做这样一个游戏好不好?

【投影展示】

看句

如果要评选《风雨》“感动读者”最精妙句,你把桂冠给哪个句子?说说你的推荐原因。

师:自由读读,只选择最精妙句就可以了。而且一定要把这个句子读好哟!

生:我把桂冠给这个句子:“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我读《风雨》,第一句就把我吸引了。“面团子”的比喻,太妙太妙了。

师:为啥妙?我告诉你一个理由。大凡比喻句,如果本体和喻体的距离越远,但相似度又很大,那这个句子,就妙不可言。树林子和面团子,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吧,但闭着眼睛一想,好传神好逼真啊,这就叫精妙。

生:我的桂冠要献给这个句子:“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这个句子把鸟儿在风中完全无力控制自己的状态写活了。

师:最厉害的是那一系列的——

生:动词。

生:我的桂冠最愿意颁给这个句子:“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反正我读这个句子的时候,眼前这只猫活灵活现的,湿漉漉的,还有那吃惊的样子也总是忘不了。

师:好的语言确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如果这语言能够在你心中形成了难忘的图像,让你忘不掉,老惦念着,那这句子,一定是好句子。

生:我的桂冠要给这个句子:“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简直写得太妙了啊!把葡萄蔓比喻成死蛇,好恐怖,细细一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

师:这句子,好在哪儿,待会儿告诉你。

生:我最爱的句子是:“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我读出了一种欢乐,特别是那“一只一只”,井然有序的,不慌不乱的,还写出了孩子们的兴致盎然。这一句最有活力了。

生:我想把桂冠给前头写红衣女子的那句:“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那场面真是历历在目啊,这样的经历,我也有。

师:我也有。我到北方来,第一次春天吹大风,我没有思想准备,被风困在操场上前行不了,那个着急,那个狼狈啊。不过,这个句子的好,也待会儿告诉你。

……

师:我的感受和同学们是一样的,精妙句子太多,一个奖,哪里颁得完呀。我呢,给这些美句颁了好多奖。

【投影展示】

平凹写句

铿锵鼓点短句奖

奇思妙想比喻奖

一气呵成连动奖

多角描摹雕像奖

……

师:来,同学们再往前走一步,研究一下老师为什么要颁这些奖。请看屏幕,我们来一个对比阅读。

【投影展示】

【改句】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然后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原句】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组织生读)

师:这样一比较,你就看出贾平凹句子的特点了。你觉得这是发的什么奖?

生:应该是鼓点铿锵短句奖吧。我发现贾平凹的短句非常多,他喜欢用短句。

师:再看一个——

【投影展示】

【改句】无数的苍蝇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地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原句】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生读)

师:其实用长句子短句子都是可以的,贾平凹喜欢用短句子,你觉得他想表达什么?

生:短句子有一种紧张感,节奏特别快,和大风大雨相得益彰。

生:短句子读起来感觉强调的东西特别多,就像第二句,“一只挨着一只”强调了密密麻麻,“再不飞动”强调了停止的状态,“也不嗡叫”强调了寂静的状态,“黑乎乎”的是颜色,用短句就可以让读者都注意到这些。

师:说得在理。以后我们还会谈到这个句子的写法,叫作状语后置。来,短句有短句的读法,短句重停顿,一看到可用可不用但是用了的逗号,大家就要小心,读出急促的节奏。来,把大风大雨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指导生读)

师:再看一组,这个奖一目了然。

【投影展示】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鸟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生:这当然是奇思妙想比喻奖。

师:先不评,先来读,读好。

(用指名读、对比读、个人读、齐读等各种方式朗读这些句子)

师:奇思妙想比喻奖,最奇最妙是哪句?来,背背这个最妙句。

(组织鼓励生背诵)

师:闭上眼,回答老师,这些普通的事物在贾平凹的笔下成了谁的神奇喻体。死蛇——

生:葡萄蔓。

师:面团——

生:树林子。

师:树叶——

生:鸟。

师:蘑菇——

生:落叶。

师:刚才老师说,精妙的比喻往往是本体和喻体的距离很遥远,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作家的眼光。大家可以学。再看一组——

【投影展示】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

四面都在鼓,

鼓了就陷,

陷了再鼓;

接着就向一边倒,

漫地而行;

呼地又腾上来了,

飘忽不能固定;

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

再也扯不断……

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

却飞不下来,

向右一飘,

向左一斜,

翅膀猛地一颤,

羽毛翻成一团乱花,

旋了一个转儿,

倏乎在空中停止了,

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

连声响儿也没有。

(组织学生读,朗读辅导的时候强调动词的读法)

师:这是什么奖?

生:一气呵成连动奖。

师:同学们描写,写得艰难,写得不细,你可以学学贾平凹,同一个事物,连续写几个动词,可能效果会不错哟。写连续动词是个好法子,下面这个法子更好用。

【投影展示】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师:前面说了这叫横式写法,一个段落同时要写好几个景物,这也考人呢。高手是如何写的,他变着法子,变着重点来写。比如读垂柳句。

生(读):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师:这是重点写形。再读写杨叶——

生(读):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师:这句重点就不是写形了,是写——

生:颜色。

师:对,重点写色。再读写芦苇——

生(读):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师:这是重点写——

生:声。

师:大家看一个段落,三样景物,写形、写色、写声,这就是高明的作家,方寸之内也在腾挪变化的。贾平凹写声写得特别好,看——

【投影展示】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组织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重点放在拟声词“唰地”“啪地”“哗哗啦啦”的指导上,学生读得兴致盎然,课堂出现高潮。)

师:这是什么奖?

生:多角描摹雕像奖。

师:老师这么命名的意思是,多角度地描写事物,就像雕像一样,用文字把景物定格了,让景物的样子在我们的头脑中凹凸有致。文字无形,但文字如雕刻刀,很有力量的。来,我们再赞一赞贾平凹。

【投影展示】

平凹写句

铿锵鼓点短句奖

奇思妙想比喻奖

一气呵成连动奖

多角描摹雕像奖

……

【投影展示】

三赞贾平凹

修辞炼句真工夫

句句都如原上花

(组织生读)

第四部分 看词

师:现在是语言研究的最后一个部分的学习了。同学们,请拿起我们的显微镜,看词。

【投影展示】

我们来跟当年年轻的贾平凹“PK”一下,他的用词是不是真的一词不可换。

师:这样啊,老师给出几组句子,你看你对哪组感兴趣,就是括号中的词语,跟作者挑战,能找出更好的词语吗?

【投影展示】

第一组: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了就(),()了再()。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第二组: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在东墙上,一会儿()在西墙上,突然()出墙头,立即不见了。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

第三组:

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却突然就垂直()下,碎成一堆。

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第四组: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着,忽地()在一棵树上,又直()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第五组: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了,随即就()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第六组:

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要返回,()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师:你可以选一组你感兴趣的,自己试一试能否找到超过贾平凹的词语。

(生朗读、思考、讨论)

生:我说第二组,“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飞”,我觉得“飞”好像比“飘”更好。

师:同意吗?

生:不好。“飞”是有方向感的,“飘”没有方向感。风特别大,风中的瓦片没有方向感更能突出风大。

师:我同意。

生:我也觉得“飞”不如“飘”,“飘”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而“飞”是有重量的。瓦片本来有重量,但在狂风面前,似乎变成纸一样轻了。“飘”好。

师:第一个同学从方向来分析,第二个同学从重量来分析,角度不同,都很精辟。

生:我也觉得“飘”不能换成“飞”,“飘”有一种找不到家的漂泊感,孤零零的感觉,更有表现力,“飞”没有这种感觉,好像目标很明确,很坚定,和大风雨中可怜兮兮掉下来的瓦片不相符合。

师:嗯,我也有同感,“飘”,有一种孤苦无依的感觉,从感情色彩来说,也是更具表现力的。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是今天的发言中最漂亮的了!大家重点看看第六组,前边我说这个句子好,但没有说为什么,你用老师的思路去比较一下,能够找出超越原文的词语吗?

(学生换了几处,都跟原文差距不大)

师:大家看,这里用的不是我们常常分析的动词、形容词,而是什么词语?

生:副词。

生:转折连词。

师:对,不是实词,而是虚词。大家明白了吧,好的文章,连虚词都是很讲究的。这叫作家炼字,我们呢,要读出它们的好,就得有咬文嚼字的习惯和能力。这样,下边各找一个地方,和你的同桌说说这个地方的词语可不可以换,请对方帮着判断一下,练练说话。

(生自由说)

师:好,可以了。来,做个总结,我们——

【投影展示】

四赞贾平凹

咬文嚼字善推敲

一字一词少疵瑕

(生读)

师:好,现在我们完成了《风雨》的语言学习,用的方法是四看——

生:看篇、看段、看句、看词。

师:这法子,你读任何文章都可以用。这么一个来回读下来,某一位作家语言的好处你就大概看出来了。我们做个大总结,赞赞贾平凹——

【投影展示】

赞平凹

天地都在他心中,信手拈来有章法。

纵式横式巧展开,段落铺排多变化。

修辞炼句真功夫,句句都如原上花。

咬文嚼字善推敲,一字一词少疵瑕。

侧面描写最霸道,风雨不碰成绝杀。

火眼金心已炼就,短文传世赞平凹。

(生读)

师:这种用顺口溜总结的方式,这段时间老师经常用,大家也可以学学,也是一种有趣有意义的语言训练。本来学到这个地方,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但我们还可以往前走一步,这一步,叫“看意”,如何看,我不讲,我们只读,你就理解了。

尾声 看意

师:我请一个同学起来当主要诵读者。这位同学是在今天的课堂上诵读方面表现得最好的一位,最有表现力的一位。他是谁?

(生一致推荐一位朗诵极为出色的女生,她站了起来)

师:她是主读,我们全班同学配合她,我们只读第一句“生命的风雨来啦”,其他的都让她读。明白了吗?老师配了乐,同学们都酝酿一下感情再开始读。

【投影展示】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像那片树林子,犹如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乱得像麻团一般。我千万次地变着模样: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深得黑清。我全然倒伏了,像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像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像那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成了那无数的苍蝇中的一只,我们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像那窄窄的巷道里的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像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我也吃惊了;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像几片瓦落下来,如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像那冲出门去牵羊的红衫女孩儿,想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我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上去。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像困在土炕席上的老头,只能使劲捶着腰腿……

生命的风雨来了!

我是那“孩子们”中的一个,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生命的风雨来了,我到底会怎么样呢?

(音乐荡气回肠,学生的诵读也荡气回肠,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师:是,孩子们,生命的风雨一定会来,没有人躲得过,我、你、你们,到底会怎么样呢?下去想想吧。下课。

课堂鉴赏

荡气回肠读,语用气韵足——王君老师《风雨》课堂实录鉴赏

王君老师评价贾平凹:“鬼才写风雨,不着一字风雨,满篇尽是风流。”我则评价其《风雨》教学:“天才教风雨,环环聚焦风雨,满堂诵读,语用气韵十足。”

《风雨》是文质兼美的散文,语用的价值优胜于精神的价值,因此,王君老师将《风雨》处理成语用型课堂主特质。而语用型文本侧重于汉语教育,它的“语言训练”,是显性的、直接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文本的某一种语言。因此,言语的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奠基工程、养正工程。由言语而抵达作者的内心,最省力的方法是朗读。

王君采用“五看式”结构课堂,即“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并通过形式多样地朗读来大张旗鼓训练语用,内化语用。具体做法如下:

1.有一种感动叫对比朗读。如果你对初一的孩子讲文学创作中的侧面描写概念,那孩子们大多是云里雾里。而导入环节,王君老师就巧妙选取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直接描写的风雨片段和本文比较,学生在对比中瞬间体会了贾平凹写《风雨》的侧面描写手法。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省时省力。“看句”环节也同样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直观地体悟到贾平凹散文句式上的特点及效果。

2.有一种诗心叫变式朗读。《风雨》语言文字有美感有质地,且多用短句,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王君老师将连续使用动词的语段拆成诗行的形式,由散文变成小诗的样式,富有诗歌的结构美、节奏美和跳跃美。学生朗读起来也能充分体会其文字的音韵美。这样的设计,在王君老师现代文教学的课堂中,还有很多。

3.有一种慈悲叫点拨朗读。《风雨》重在写景,而景物描写的角度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难点。而教学《风雨》又是绕不过的重难点。王君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个段落同时要写好几个景物,是如何变着法子变着重点写的。她采用先读句子,后评价的点拨朗读方式,告诉孩子们,写垂柳,重点写形;写柳叶,重点写色;写芦苇,重点写声。教者的慈悲就是替学生着想。先读后评,学生即能悟出高明作家写景物的方法:可以视觉写形、写色,可以听觉写声,当然还可以调动味觉和嗅觉来写。接着,又将重点放在读好拟声词的训练上,学生读得兴味盎然。注重详略,开发趣点,这既是王君老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拿手绝活,又是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更大慈悲。

4.有一种活法叫咀嚼品读。杜甫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王君老师课有“课不惊人死不休”之追求。侧重表现咀嚼品读语言时,她常带着孩子“在文字里出生入死”。“看词”环节,王君老师让学生向作者挑战,通过换词、比词等活动进行反复品,单一个“飞”与“飘”,王君老师就让学生体会到“飘”所承载的方向上、重量上、感情色彩上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咬文嚼字比品,浓墨重彩生成,既是她的教法,也是她的活法。

5.有一种余味叫只读不讲。结尾诵读整合融了“我”的生命之意象的“变式”风雨语段,既呼应了开篇朗读《骆驼祥子》中的“风雨”,又让学生在“生命的风雨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样?”的反问中结课,余音绕梁,言有尽而意无穷。

有人评价贾平凹散文:“细腻悠长,令人寻味。他的笔法如电影镜头,推、摇、拉,一个个镜头将美景逐一展现。”而王君老师通过比、变、点等一切可以有效训练学生能品味其细腻文笔的诵读,读得荡气回肠,读得气韵十足。整堂课,学生通过其设计的朗读,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被卷入,被感染,被唤醒,并彻底打开自己,达到人课合一的佳境。

王淞舟老师评一堂好课得有“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我想,王君老师的《风雨》一课当是三味十足。同时,更体现了青春语文之核心追求——语用价值和精神境界的双向开掘和情趣呈现。

(周忠玉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初级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