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著。王士雄(1806—1867),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孟英,自号半痴、梦隐、随息子、华胥小隐、睡乡散人等,浙江海宁人。晚年侨居上海,自称居处为随息居,斋名“潜斋”。士雄早年家贫,曾在盐行做过会计,后自学岐黄之术,研究医道,对温病的诊治和理论有独到见解,终于成为清代名医,和叶天士、吴鞠通、薛雪同为中医温病四大家。同时,他对寒霍乱、热霍乱的鉴别和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人们日常饮食与食疗作过较系统的研究。除《随息居饮食谱》外,王士雄的著作还有《简效方》、《霍乱论》、《王氏医案》、《潜斋医话》、《潜斋医学丛书》、《温热经纬》、《归砚录》等二十余种。
《随息居饮食谱》书影
《随息居饮食谱》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秋,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著,是作者几十年临诊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在该书《序》中,王士雄阐述了写作本书的目的:“善颐生者,必能善教民也。”“国以民为本,而民失其教,或以乱天下。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卫国、卫生,理无二致,故圣人疾与战并慎,而养与教并重也。”作者说自己忍着饥饿而作此书,藉此以“画饼思梅”,而深意在于使人们能了解周围的食材,寻求安全的果腹,度过饥荒。
全书共分为水饮、谷类、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个部分,收入日常饮食品类三百三十余种,对每一种饮食物品的性味、功能,及其医疗用途、食疗功效、饮食禁忌等,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是研究中医食疗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备参考书。在内容编排上,每类食物多先释名,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比较产地优劣等。以下略述每部分内容。
《随息居饮食谱》书影
“水饮类”列举了水、乳、茶、露、酒、烟等17 种饮料。水包括天雨水、露水、冬雪水和溪河湖池水、井泉水等。王士雄不仅记述了每种水的性味,而且介绍了高地探测水源、凿井、“试水美恶、辨水高下”、建水库、水仓的各种方法及清代著名中医何西池《医碥》中的“煎药用水歌”。乳包括乳汁、牛乳、马乳、羊乳及酪酥、醍醐等乳制品,王士雄在肯定各种乳及乳制品营养价值及医疗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强壮小儿,周岁即宜断乳。必以谷食,始可培植后天。造物之功,不容穿凿。故大人饮乳,仅能得其滋阴养血,助液濡枯,补胃充肌而已。设脾弱气虚,膏粱湿盛者饮之,反有滑泻酿痰、减餐痞闷之虞。”书中认为茶能“清心神,醒睡除烦”、“消肉食”,称“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露为“凡谷菜果蓏、草木花叶诸品具有水性之物,皆取其新鲜及时者,依法入甑,蒸馏得水”。对于酒,书中有褒有贬,指出酒是祭祀、宴宾时所必需,可以壮胆祛寒、和血养气,不但可以用药,更是厨师烹调菜肴去腥的最佳调料。但“多饮必病”,指出“贞洁之人,以酒乱性;力学之人,以酒废业;盗贼之人,以酒结伙;刚暴之人,以酒行凶。凡世间败德损行之事,无不由于酒”,告诫人们“禁酒,可以使民富”。在“水饮类”之末,附有淡巴菰和亚片。淡巴菰即烟草,亚片即鸦片。王士雄对清代鸦片盛行深感痛心,在书中提及“戒法”及“解毒”,颇有忧国忧民之情。
“谷食类”列举了米、谷、麦、豆、薯等26 种粮食及粮食制品。“隋唐五代时期,大豆完成了由主食向副食转化的过程”,[39]但王士雄仍将豆类列入“谷食类”之中。其中原因,一是明清本草类医书如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仍将豆类列入谷物之中;二是本书写于“石米八千,斤齑四十,茫茫浩劫,呼吁无门”之夏,[40]王士雄深感于时艰,非常看重豆类的救荒作用。他指出黑大豆可以“辟谷救荒”,“黑豆(淘净,蒸极透,晒干,如是三次、九次更妙)。磨细末,柿饼(煮烂,去蒂核)。与豆末等分,捣丸鸡子大,每细嚼一丸,津液咽下,勿用汤水,可终日不饥”;青大豆可以“兵荒救饥”,“豆(青黄随用)七斗,芝麻(黑白不拘)三斗,并淘净即蒸。蒸过即晒,晒干去壳,再蒸再晒,凡三次捣极熟,丸胡桃大,每细嚼一丸,津咽下,可三日不饥,诸无所忌。所费不多,一料可济万人”。出于同样的原因,对于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王士雄同样非常重视,认为玉米“亦为荒要物。但性粗粝性燥,食宜半饱,庶易消化,至东䅟子,各种杂粮,及黄精玉竹之类,并可充饥作食,造酒济荒”;甘薯“大可救饥,切而蒸晒,久藏不坏。切碎同米煮粥食,味美益人,惟性大补”。
“调和类”列举了胡麻、麻酱、脂麻油、盐、豉、酱、蜜、川椒等28 种油脂或调味品。其中,谈到了今天人们广泛食用的辣椒,称其性味与功用为:“辛苦热。温中燥湿,御风寒,杀腥消食,开血闭,快大肠。种类不一,先青后赤,人多嗜之,往往致疾。阴虚内热,尤宜禁食。”但王士雄将辣椒误认为“古人重九所佩之食茱萸”,这是错误的。(www.xing528.com)
“蔬食类”列举了葱、韭、薤、蒜、海带、紫菜、木耳、冬瓜、笋等50 种蔬食。与其他本草类书籍不同的是,王士雄将豆腐列入了蔬食之中,称其性味与功用为:“甘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在豆腐之下,王士雄还介绍了豆腐浆、豆腐皮、豆腐干、豆腐花、豆腐乳、千层、臭腐乳等豆腐制品,书中特别叮咛“腐干坚者,甚难消化,小儿及老弱病后,皆不宜食”。王士雄之所以将豆腐及其制品列入蔬食,是由于豆腐在当时“处处能造,贫富攸宜。洵素食中广大教主也”。在当时普通人的眼中,豆腐及其制品早已和葱、韭一样是蔬食了。
《随息居饮食谱》书影
“果类”列举了53 种果食。其中,既有梅、杏、桃、李、橘、橙、柑、柚等水果,也有栗、枣、银杏、胡桃、橡实、榧等干果,还有一些现代不再属于果食的品种,如落花生、藕、藕实(莲子)、芡实、凫茈(荸荠)、百合、山丹、甘蔗、蔗饴、赤沙糖、白沙糖等。
“毛羽类”共88 条,主要介绍家畜、家禽及其他野生陆生动物。对于人们经常食用的猪、羊和鸡,作者分开多条进行介绍。其中,对猪的介绍最为详细,共分“豮猪肉”、“猪皮”、“千里脯”、“兰熏”、“猪脂”、“猪脑”、“猪月刻”、“猪肺”、“猪心”、“猪肝”、“猪胆”、“猪腰子”、“猪石子”、“猪脾”、“猪胃”、“猪肠”、“猪脬”、“猪骨髓”、“猪血”、“猪蹄爪”、“猪乳”等21 条,几乎涵盖了猪身上的所用器官。这也反映出猪在当时饮食中的地位较高,是人们最重要的肉食来源。
“鳞介类”共68 条,主要介绍了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对“炙食味佳”的蚕蛹与“北人皆炙而食之”的渒螽(稻蝗),作者也一并附在其后。在“渒螽”条中,王士雄认为:“若旱年水涸、鱼虾诸子。悉化渒螽之类而食禾。人始称为蝗矣。……蝗得水而复可为鱼虾也。”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书中所述多为王士雄实践所得,正如其言“每物求其实验,不为前人臆说所惑”,故有不少食疗方是有效的。然由于时代医学水平所限,不少医方疗效尚需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方法去研究、验证,读者在阅读时还应细加分辨,未可全盘吸收。
《随息居饮食谱》成书后,曾在湖北、浙江、上海等地多次再版,有《潜斋医书五种》本等。1985 年中国商业出版社以民国三年(1913)上海文瑞楼石印本为底本,出版了周三金的注释本,列入“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