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馈录》:中国饮食典籍历史与烹饪技术参考

《中馈录》:中国饮食典籍历史与烹饪技术参考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馈录》,清曾懿撰。她还亲自主持家中饮食,积累了许多烹调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馈录》。《中馈录》是一本关于食物制作与食品保藏的专著,也是一本供女子“练习”用的烹饪著作。因此曾懿据此而定书名为《中馈录》。作为一本可供家庭妇女制作的以川味为主的食经,《中馈录》对四川家庭烹饪技术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研究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史也有一定参考作用。

《中馈录》:中国饮食典籍历史与烹饪技术参考

《中馈录》,清曾懿撰。曾懿,女,字伯渊,又字朗秋,号华阳女士,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女烹饪家,四川华阳(今四川双流)人。《清史稿·列女传》有传,谓其“通书史,善课子”。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道光光绪年间,曾随父亲和丈夫到过江南不少地方,熟悉和掌握了江南一带的食俗、烹调和食品保藏方法,并一一记载。她还亲自主持家中饮食,积累了许多烹调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馈录》。除《中馈录》外,曾懿还著有《女学篇》九章、《医学篇》两卷、《古欢室诗集》三卷、《词集》一卷。光绪三十三年(1907)其子袁励凖将五种合辑为《古欢室全集》刊印行世。

《中馈录》是一本关于食物制作与食品保藏的专著,也是一本供女子“练习”用的烹饪著作。何谓中馈呢?《周易·家人》云:“无攸遂,在中馈,贞洁。”即指在家中负责烹调事务的主妇。曹植《送应氏诗》云:“中馈岂独薄?宴饮不尽觞。”亦指“中馈”为饮食。因此曾懿据此而定书名为《中馈录》。关于作此书的目的,曾懿在《中馈总论》中提出:“昔藻咏于《国风》,羹汤调于新妇。古之贤媛淑女,无有不娴于中馈者。”即在于“庶使学者有所依归,转相效仿,实行中馈之职务”,也即帮助新妇提高烹饪技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中馈录》共一卷,由“总论”和二十节构成,集中介绍了江南一带民间常用食品的制作和保藏方法,详细记载了“制宣威火腿法”、“制香肠法”、“制肉松法”、“制鱼松法”、“制五香熏鱼法”、“制糟鱼法”、“制风鱼法”、“制醉蟹法”、“制皮蛋法”、“制糟蛋法”、“制辣豆瓣法”、“制豆豉法”、“制腐乳法”、“制酱油法”、“制甜酱法”、“制泡盐菜法”、“制冬菜法”、“制酥月饼法”等20 种家庭常备食品的做法,有的还兼及保藏方法。有些食品的做法不仅很有特色,而且简单易学。

宣威火腿

如“造宣威火腿法”:“猪腿选皮薄肉嫩者,剜成九斤或十斤之谱。权之每十斤用炒盐六两、花椒二钱、白糖一两。或多或少,照此加减。先将盐碾细,加花椒炒热;用竹针多刺厚肉,上盐味即可渍入。先用硝水擦之,再用白糖擦之,再用炒热之花椒盐擦之。通身擦匀,尽力揉之,使肉软如棉。将肉放缸内。余盐洒在厚肉上。七日一翻,十四日翻两次,即用石板压紧,仍数日一翻。大约腌肉在冬至时,立春后始能起卤。出缸悬于有风日处,以阴干为度。”是书不但有制作宣威火腿的方法,而且还有贮藏的方法:“火腿阴干现红色后,即用稻草绒将腿包裹,外以火麻密缠。再用净黄土略加细麻丝和融糊上,草与麻丝毫不露。泥干后如有裂处,又用湿泥补之。须抹至极光。风干后,收于房内高架上,无须风吹日晒。俟食时连草带泥切下,另用麻油涂纸封其口,虽经岁肉色如新。此真收藏之妙法也。”

又如“制肉松法”:“以豚肩上肉,瘦多肥少者,切成长方块。加好酱油、绍酒,红烧至烂。加白糖收卤,再将肥肉捡去。略加水,再用小火熬至极烂极化,卤汁全收入肉内。用箸扰融成丝,旋搅旋熬。迨收至极干至无卤时,再分成数锅,用文火以锅铲揉炒,泥散成丝。焙至干脆如皮丝烟形式,则得之矣。”(www.xing528.com)

再如“制风鱼法”:“法以大鲫鱼,切勿去鳞。鳃下挖一洞,掏去杂碎,塞以生猪油块、大小茴香、花椒末、炒盐等,塞满腹内,悬于过风处阴干。食时去鳞,加酒少许蒸之。制时宜用冬日,至春初以之佐酒,肉嫩味鲜。若至二三月干透,则肉老无味矣。”

再再如“制香肠法”:“用半肥瘦肉十斤、小肠半斤。将肉切成围棋子大,加炒盐三两、酱油三两、酒二两、白糖一两、硝水一酒杯,花椒、小茴各一钱五分,大茴一钱共炒,研细末;葱三四根,切碎和拌肉内。每肉一斤可装五节,十斤则装五十节。”

本书收录的食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涉及多个地区的饮食风味,如云南的“宣威火腿”、四川的“泡盐菜”、江苏的“醉蟹”等。作为一本可供家庭妇女制作的以川味为主的食经,《中馈录》对四川家庭烹饪技术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研究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史也有一定参考作用。

是书有光绪三十三年《古欢室全集》长沙刊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 年单行本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