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民族饮食、宫廷饮食、贵族与官府饮食、地方饮食、民间饮食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它们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共同把中国封建时代的饮食文化推向了高潮。可以说,清代饮食文化达到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代表着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特点。反映在饮食文化典籍上,清代出现为数众多、内容丰富、集大成式的饮食文献。概而言之,分布在如下几个方面。
食经类著作:主要有曹寅的《居常饮馔录》、张英的《饭有十二合说》、朱彝尊的《食宪鸿秘》、顾仲的《养小录》、李化楠的《醒园录》、谢墉的《食味杂咏》、袁枚的《随园食单》、无名氏的《调鼎集》、施鸿保的《乡味杂咏》、黄云鹄的《粥谱》、曾懿的《中馈录》、鹤云氏的《食品佳味备览》、薛宝辰的《素食说略》等。
食疗类著作:主要有吾炙主人的《叚食良方》、朱泰来的《饮食须知》、曹庭栋的《养生随笔》、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章穆的《调疾饮食辩》、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费伯雄的《食鉴本草》、陈其瑞的《本草撮要》等。
农书类著作:主要有顾景新的《野菜赞》、陈鑑的《江南鲜鱼品》、吴林的《吴蕈谱》、汪灏的《广群芳谱》、陈廷灿的《续茶经》、清代官方编辑的《授时通考》、汪昂的《日食菜物》、陈定园的《荔谱》、陈淏子的《花镜》、林嗣环的《荔枝话》、陈鼎的《荔枝谱》、丁宜曾的《农圃便览》、胡炜的《胡氏治家略》、金学曾的《金薯传习录》、陆燿的《甘薯录》、郝懿行的《记海错》、郭柏苍的《海错百一录》及《闽产录异》、李调元的《然犀志》、褚人获的《续蟹谱》、佟世志的《鲊话》、琇的《广东月令》、褚华的《水蜜桃谱》、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赵信的《醢略》、何刚德的《抚郡农产功略》、刘应堂的《梭山农谱》等。(www.xing528.com)
笔记类著作:笔记方面与饮食烹饪关系密切的有李渔《闲情偶寄》、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周亮工的《闽小记》、李斗的《扬州画舫录》、顾禄的《桐桥倚棹录》与《清嘉录》、钱泳的《履园丛话》、汪森的《粤西从载》、陈译裔的《蜀都碎事》、黄本骥的《湖南方物志》、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陈作霖的《金陵琐记》等。其他如王士祺的《池北偶谈》与《香祖笔记》、阮葵先的《茶余客话》、李光庭的《乡言解颐》、王有光的《吴下谚联》、金埴的《不下带编》与《巾箱说》、欧阳兆熊和金安清的《水窗春呓》等,也有涉及饮食烹饪的内容。
类书类著作:类书方面与饮食烹饪有联系的主要有《古今图书集成》、《子史精华》、《格致镜原》、《清稗类钞》、《艺林汇考》等。
文字、文学类著作:文字方面与饮食烹饪有联系的主要有蒲松龄的《日用俗字》、汪曰桢的《湖雅》、郝懿行的《证俗文》等,诗词、小说方面与饮食烹饪有联系的主要有林苏门的《邗江三百吟》、孙殿起的《北京风俗杂咏》、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刘锷的《老残游记》、署名“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