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觞政》,明袁宏道撰。宏道,字中郎、无学,号石公,又号荷叶山樵,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考功员外郎、稽勋司郎中等职,事迹具《明史·文苑传》。与兄宗道、弟中道齐名,时称“三袁”,而文学成就居三袁之首,是晚明文坛“公安派”代表人物。除《觞政》外,其著述还有《明文隽》(八卷)、《瓶花斋杂录》(一卷)、《袁中郎集》(四十卷)等。
“觞政”即饮酒时用的酒令。关于撰写本书的缘由,作者云:“社中近饶饮徒,而觞容不习,大觉卤莽。夫提衡糟丘,而酒宪不修,是亦令长者之责也。今采古科之简正者,附以新条,名曰《觞政》。凡为饮客者,各收一帙,亦醉乡之甲令也。”由此,作者作此书的目的在于使饮酒者遵守酒法、酒礼,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做到文明饮酒。但《觞政》一书与一般的酒令不同,袁宏道“趣高而不饮酒”,“不能酒,最爱人饮酒”,故此书乃趣高之作,非酗酒之作。
万历三十八年刻本《觞政》书影(www.xing528.com)
是书仅一卷,分十六则:“一之吏”、“二之徒”、“三之容”、“四之宜”、“五之遇”、“六之候”、“七之战”、“八之祭”、“九之典刑”、“十之掌故”、“十一之刑书”、“十二之品第”、“十三之杯杓”、“十四之饮储”、“十五之饮饰”、“十六之词具”。卷末,另附酒评一则。此书虽无关烹饪技术,但其中提到了一些有关饮食习俗的内容,可作为研究我国古代饮食习俗史的参考资料。如第十二则“品第”云:“凡酒以色清味冽为圣,色如金而醇苦为贤,色黑味酸醨者为愚。以糯酿醉人者为君子,以腊酿醉者为中人,以巷醪烧酒醉人者为小人。”这里对酒划分了品第,并与人进行类比,很有意思。又如第十四则“饮储”云:“下酒物色,谓之饮储。一清品,如鲜蛤、糟蚶、酒蟹之类。二异品,如熊白、西施乳之类。三腻品,如羔羊、子鹅炙之类。四果品,如松子、杏仁之类。五蔬品,如鲜笋、早韭之类。”这里作者对下酒菜进行分类,“清品”、“异品”、“腻品”、“果品”、“蔬品”一应俱全,荤素搭配,清淡适宜,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的饮食情趣和对“清”、“雅”之物美的追求。
是书版本主要有:万历三十八年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有收,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有藏)、《广百川学海》(癸集)本、《袁中郎集》本、《宝颜堂秘笈续集》本、《程氏丛刻》本、《说郛续》本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