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家必备事类全集》:中国饮食典籍史

《居家必备事类全集》:中国饮食典籍史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编纂的类书并不多,但元代无名氏编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与饮食有关的内容较多,此书一向受到国内外研究元代饮食文化史的学者重视。当代已故版本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还提出熊宗立是《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出版者而非编撰者的观点。(一)《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内容《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共十集,体例简洁,以十天干为目录。其中,己集的全部和庚集的四分之三左右的内容与饮食有关。

《居家必备事类全集》:中国饮食典籍史

元代编纂的类书并不多,但元代无名氏编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与饮食有关的内容较多,此书一向受到国内外研究元代饮食文化史的学者重视。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及作者众说纷纭,有的将其断定为元时著作,有的将其断定为明代著作;有的认为其为无名氏所编,有的认为其为熊宗立或李梓所编。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书为元代无名氏所编。当代已故版本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还提出熊宗立是《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出版者而非编撰者的观点。

(一)《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内容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共十集,体例简洁,以十天干为目录。其中,己集的全部和庚集的四分之三左右的内容与饮食有关。己集分“诸品茶”、“诸汤”、“渴水”、“熟水”、“法制香药”、“果食”、“酒曲类”、“造诸醋法”、“诸酱类”、“诸豉类”、“醖造腌藏日”、“饮食类”(下分“蔬食”、“腌藏肉品”、“腌藏鱼品”、“造鲊品”)等。庚集的“饮食类”下又分“烧肉品”、“煮肉品”、“肉下酒”、“肉灌肠红丝品”、“肉下饭品”、“肉羹食品”、“回回食品”、“女直食品”、“湿面食品”、“干面食品”、“从食品”、“素食”、“煎酥乳酪品”、“造诸粉品”、“庖厨杂用”。下面对各类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诸品茶”,共15 条。其中,前6 条抄自宋代蔡襄的《茶录》,并有删节;其他诸条为添加料物的“杂茶”,所添加的料物以绿豆、龙脑、麝香为主,另有豆蔻沉香、山椒、木樨、茉莉、橘花、枸杞、胡麻、白米等。如“脑麝香茶”:“脑子随多少,用薄藤纸裹,置茶合上密盖定,点供,自然带脑香。其脑可移别用。取麝香渣安缶底,自然香透,万妙。”众多“杂茶”的记述反映了元代民间饮茶时仍盛行往茶中添加料物,这与明代以后人们多饮用清茶大不相同。

“诸品汤”,共30 条。其中有用梅花、橙子、豆蔻等制成的香汤,用枣、姜、熟梅、核桃制成的菜汤,用乌梅砂糖、桂末、丁香生姜等制成的荔枝汤,用白茯苓、白豆蔻、木香等制成的醒酒汤,等等。

“渴水”,共8 条。除了用苹果杨梅木瓜葡萄等果实榨汁制作“渴水”外,还有用桂花、丁香、檀香等香料制作的“渴水”。如“香糖渴水”:“上等松糖一斤,水一盏半,藿香叶半钱,甘松一块,生姜十大片同煎。以熟为度,滤净磁器盛。入麝香绿豆许大一块,白檀香末半两。夏月冰水内沉用之,极香美。”

紫苏

“熟水”,共7 条。“熟水”即添加甘草、香料等的开水,多放凉饮用。但也有必须热饮的,如“紫苏熟水”:“紫苏叶不计多少,须用纸隔焙,不得翻,候香先泡一次,急倾了再泡。留之食用,大能分气。只宜热用,冷伤人。”

“浆水”,共5 条。“浆水”是把砂糖、蜜、淀粉等放入水中,使其自然发酵,以产生乳酸味的水为主要成分的清凉饮料。如“浆水法”:“熟炊粟饭,乘热倾在冷水中。以缸浸五七日。酸便好吃。如夏月,逐日看,才酸便用。如过酸即不中使。”

“法制香药”,共9 条。多为口含类的清凉剂,如木香煎:“木香二两,捣罗细末,用水三升煎至二升,入乳汁半升,蜜二两。再入银石器中煎如稀面糊。即入罗过粳米粉半合,又煎候米熟稠硬,擀为薄饼切成棋子,晒干为度。”

“果实”,共22 条。前14 条是用梅、杏、杨梅、藕、冬瓜等制作蜜饯的方法,如“蜜煎笋法”:“笋十斤和壳煮七分熟。去皮,随意切成花样,用蜜半斤浸一时许,漉干。却用蜜三斤煎滚掠净,拌匀。入磁器收贮,浸久不损。”有些蜜饯是用砂糖代替蜜制作的,还有添加山椒、生姜等调料的;后8 条是水果蔬菜的贮存方法。不少方法构思巧妙,符合科学道理,如“收藏石榴”:“选择大石榴,连枝摘下。用新瓦缶一枚,安排在内使纸十余重密封。可多日不坏。”贮存梨、柑橘时,则连枝一起摘下,用纸密封,和萝卜一起堆放。贮存瓜和茄子等蔬菜,则用染房里的淋退灰晒干埋藏。

“酒曲类”,共19 条。介绍了东阳酒、神仙酒、天台红酒、长春酒、鸡鸣酒、烧酒、羊羔酒、菊花酒等酒类的酿造技术。其中菊花酒的制作与前代颇不相同,前代的菊花酒多是用酒液浸泡菊花制成的,而“诸酒”中的菊花酒则是将菊花、木香、腊梅等花装入绢袋里,将其悬挂在酒瓶内酒的上方,密封瓶口使花香浸入酒内。

“造诸醋法”,共11 条。传统酿醋多用麦,“造诸醋法”中仅列麦醋三种,而用稻米或稻糠酿造的醋则多达五种。“造诸醋法”中还列有一种“千里醋”,它是用醋和乌梅做成的乌梅丸,非常便于携带,用水化开后可直接当醋使用。

“诸酱类”,共11 条。先列用曲和面粉制作的面酱,后列以黄豆、黑豆、小豆、豌豆等为主要成分的豆酱,再列添加猪肉、鹿肉的肉酱和用榆钱制成的芜荑酱,最后论述造酱的一般原理和处置酱蛆的方法。

“诸豉类”,共6 条。列有用黄豆和各种蔬菜制作的“金山豆豉”,有用黑豆和紫苏制作的淡豆豉、咸豆豉,有只用面粉制作的麸豉等。

“醖造腌藏日”,共7 条。记载了规定做酱、酒、醋、脯、鲊类的吉日和忌日。

茭白

“蔬食”,共35 条。其中,蔬菜鲊5 条,所用原料分别为茭白、笋、蒲笋、藕和胡萝卜。鲊多为鱼肉制品,蔬菜鲊实际上是临时腌的淡咸菜。腌制时间一般较短,如胡萝卜鲊仅腌一时即可食用,腌制时间最长的藕鲊,也仅用时一夜即成。制作蔬菜鲊,“除了曲之外,也有放入少量饭的,总之没有使其变酸的时间”。[29]“蔬食”中另有盐、糟、蒜渍、齑各3 条,其他诸条多为腌制蔬菜,如“腌韭菜花”:“取花半结子时收,摘去蒂。每斤用盐三两捣烂,纳磁器中。”

“腌藏肉品”,共18 条。以制作各种腊肉为主,也有制作腌蛋及生肉的贮藏方法等。其中,“脯法”的歌括云:“不论猪羊与太牢,一斤切作十六两。大盏醇醪小盏醋,马芹莳萝入分毫。拣净白盐秤四两。寄语庖人慢火熬。酒尽醋干方是法,味甘不论孔闻韶。”以歌诀的形式叙述了如何制作肉脯,方便记忆。

“腌藏鱼品”,共12 条。记载鱼蟹等水产品的加工和储藏,如“酒曲鱼”:“大鱼净洗一斤,切作手掌大。用盐二两,神曲末四两,椒百粒,葱一握,酒二升拌匀,密封。冬七日夏一宿可食。”

“造鲊品”,共8 条。所述造鲊的原料广泛,有鲤鱼、青鱼黄雀、鹅、蛏、蛤蜊等。比较出名的有“玉版鲊”:“青鱼、鲤鱼皆可。大者取净肉,随意切片。每斤用盐一两腌,过宿控干。入椒、莳萝、蕈、橘丝、茴香、葱丝、熟油半两、橘叶数片、硬饭二三匙,再入盐少许调和,入瓶箬封,泥固。”

“烧肉品”,共6 条。其中,第一条为“筵上烧肉事项”,是蒙古族回族的大型烤肉筵席的菜单,使用的原料多达二十六种,分别论述了牛、羊、獐、兔、黄鼠、沙鼠、鞭剌不花、雉、鸭、雁、鹑、冰扎兔等肉类及其肝、肾、肠内脏和皮的烧法。

“煮肉品”,仅1 条。但此条实际上可细分为15 条,除列举了普通的猪、羊肉之外,还有马、驴、骆驼、鹿、獾等野兽,雁、鹚、鹰、青埧等野禽的煮法。此外,还列举了硬肉、肥肉、败肉的煮法。如“熊掌”:“用石灰沸汤燖净,布缠煮熟。或糟尤佳。”“败肉”:“入阿魏同煮。如无,用胡桃三个钻十数窍。臭气皆入胡桃中。”

阿魏

“肉下酒”,共11 条。其中8 条为脍,所用原料有羊、猪、熊、鸡、鱼、虾等,同时掺入各种不同的蔬菜和调味品。剩下3 条为“生肺”,“獐肺为上,兔肺次之。如无,山羊肺代之”。具体制法为:“一具全无损者,使口咂尽血水。用凉水浸。再咂再浸,倒尽血水如玉叶方可。用韭汁、蒜泥、酪、生姜自然汁。入盐调味匀,滤去渣。以湿布盖肺,冰螝,用灌袋灌之。务要充满。就筵上割散之。”

“肉灌肠红丝品”,共5 条。如“灌肠”:“肥羊盘肠并大肠洗净。每活血杓半,凉水杓半搅匀,依常法灌满。活血则旋旋对,不可多了。多则凝,不能灌入。”

“肉下饭品”即供吃饭用的肉肴,共16 条。其中,6 条为羊肉菜肴,3 条为兔肉菜肴,2 条为鱼肉菜肴。此外为用酱、齑等调和煮制的肉肴。最有名的当属“一了百当”,此肴的制法为:“牛羊猪肉共三斤剁烂,虾米拣净半斤捣为末。川椒、马芹、茴香、胡椒杏仁红豆各半两为细末,生姜细切十两,面酱斤半,腊糟一斤,盐一斤,葱白一斤,芜荑细切二两。用香油一斤炼熟。将上件肉料一齐下锅炒熟。候冷装磁器内封盖,随时用之。亦以调和汤汁尤佳。粘合平章常用。”文中的粘合平章,即元世祖忽必烈的中书平章事粘合南合。粘合南合任职中书平章事的时间为中统四年(1263),由此条记载也可判定《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是元代人的作品。

“肉羹食品”,共15 条。不仅有羊肉、鸡、鱼、鳖、虾、蟹、螺等肉食,还包括用黄瓜、茄子、笋、萝卜、蘑菇等原料制成的素食菜肴。如“三色酱”:“熟面筋一块,碎切。酱瓜儿二个,糟姜半斤各细切,下油锅,加葱丝炒熟食。无糟姜,生姜亦可。”

“回回食品”,共12 条。除“卷煎饼”、“糕糜”、“酸汤”、“河西肺”外,其名称多为音译,如“设克儿匹刺”、、“秃秃麻失”、“八耳搭”、“哈尔尾”、“古刺赤”、“海螺厮”、“即你匹牙”、“哈里撒”等。这些食品的用料多羊肉、酥、酪、蜜、回回豆等。其中,“酸汤”、“河西肺”、“海螺厮”、“哈里撒”为肉食,余为面食,以甜点居多。如“即你匹牙”:“豆粉和面为稠糊,于滚油内浇下炸,如软食之类。或去豆粉,止用面蜜饧花,冷水调糊炸。”

栗糕

乳饼即今天的“豆腐

“女直食品”,共6 条。记载了“厮剌葵菜冷羹”、“蒸羊眉突”、“塔不剌鸭子”、“野鸡撒孙”、“柿糕”、“高丽栗糕”等女真族的特色食品,其名称亦杂有音译。

“湿面食品”,共14 条。所谓“湿面”是指带汤水的面食,如汤面条疙瘩汤、棋子面等。比较有名有“山药拨鱼”,是将面片撕成小块,投入沸腾的汤,因其像鱼跳跃时的样子而得名。还有将嫩槐叶研汁合面而制成的“翠缕面”,将虾擂烂滤汁和面而制成的“红丝面”,以及像经带那样拉长的“经带面”。

“干面食品”,共12 条。所谓“干面”是指不带汤水的面食,如馒头包子等,多为包馅面食。其馅料丰富多彩,荤馅以羊、猪肉为主,也有用鱼、鸟、蟹和家畜的胃、肠、肚、肺、尾等“杂碎”等作馅的;素馅有松仁、杏仁、桃仁、梅仁、笋、蘑菇、木耳等。(www.xing528.com)

“从食品”,共12 条。主要有油饼、胡饼、烧饼、饺子等,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点心

“素食”,共29 条。记载了从甜豆馅到苦豉的各种素菜。其中,有用蒟蒻和面筋制作的“假水母”、“假灌肺”等象形菜。

“煎酥乳酪品”,共5 条。介绍了制取干酪、酥、乳饼等乳制品的方法。如“造乳饼”:“取牛乳一斗,绢滤入锅,煎三五沸。水解醋入乳内,渐渐结成。漉出,绢布之类裹,以石压之。”可见,其“乳饼”即用奶制成的“豆腐”,故这种食品原料有时又称“乳腐”。[30]

“造诸粉品”,共3 条。介绍了用藕、菱、乌慈姑、野慈姑、葛、芋、茯苓等制取淀粉的方法。

“庖厨杂用”,共4 条。记载了用马芹、胡椒、茴香、干姜、官桂、花椒等制成调味丸的制法,用榆钱制作芜荑、用小麦作鲊的方法。如“造芜荑”:“榆钱不拘多少,晒干于磁器内。铺榆钱一层,撒盐一层。如此相间以浆水浇。候软控起,用面裹拌,覆盖合黄上。晒干为度。”

(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价值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所录的众多肴馔,对于人们研究宋元时期的饮食烹饪及古代特殊食品极具参考价值。邱庞同先生对此作过系统论述,邱先生认为此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有助于对宋代食品的考证。宋代饮食业极其繁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耐得翁《都城纪胜》、佚名《西湖老人繁盛录》等为我们描述了北宋东京开封南宋“行在”临安的繁华景象,为我们留下数以百计的肴馔品种。然而,这些肴馔品种多数只有名称而无具体制作方法。虽然在宋代的《山家清供》、《本心斋疏食谱》、《事林广记》等著作中也可以查找到一些宋代名菜名点的制法,但数量毕竟有限。所幸的是,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却保存了一定数量的宋代肴馔的制法,这是值得人们重视的。如“兜子”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中曾分别记载了“决明兜子”、“石首鲤鱼兜子”、“江鱼兜子”等食品的名称。但由于缺少制法,故人们不明白兜子究竟为何物。但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却收录有“鹅兜子”、“杂馅兜子”、“蟹黄兜子”、“荷莲兜子”等四种“兜子”的制法。对之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所谓“兜子”,乃是用绿豆粉皮铺在盏中,包裹馅心,蒸熟,再装在碟子里浇调料食用的一种点心,其名称往往由馅心而定。馅心为“蟹黄”,则名曰“蟹黄兜子”;馅心为“鹅肉”,则名曰“鹅兜子”。由此,可知前面提到的宋代的几种兜子分别是用“决明”、“石首、鲤鱼”、“江鱼”做馅心制成的。

“兜子”与今天的烧麦类似

又如“两熟鱼”。在《梦粱录》“素食分茶”中,记有临安著名素菜“两熟鱼”。宋代的其他文献中并无“两熟鱼”的制法。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的“素食”却记载了这一食品的制法:“每十分,熟山药二斤,乳团一个,各研烂,陈皮三片、生姜二两,各剁碎,姜末半钱,盐少许,豆粉半斤,豆粉半斤调糊,一处拌,再加干豆粉调稠作馅。每粉皮一个,粉丝抹湿,入馅,折掩,捏鱼样。油炸熟。再入蘑菇汁内煮。碟供。糁姜丝、菜头。”从这条资料中,人们可以看出,“两熟鱼”之“鱼”是用山药泥及干乳酪加多种调料拌和成馅然后再用粉皮包裹“捏”成“鱼样”的。至于“两熟”,则指先用油炸熟,再用蘑菇汁煮熟。

又如“金山豆豉”是镇江金山寺的著名豆豉,至迟在宋代就名闻遐迩了,据《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记载,张俊供进的御筵中“脯腊一行”第八道菜就是“金山咸豉”。《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诸豉类”中,却收录有“金山寺豆豉”:“黄豆不拘多少,水浸一宿蒸烂、候冷,以少面掺豆拌匀,用麸再拌。扫净室,铺席匀摊约厚二寸。将穰草、麦秆或青蒿、苍耳叶盖覆其上待五七日,候黄衣上,搓挼令净,筛去麸皮。走水淘洗,曝干。每作豆黄一斗,物料一斗。预刷洗净瓮候下:鲜果瓜(切作二寸大块)、鲜茄子(作刀划作四块)、桔皮(刮净)、莲肉(水浸软,切作两半)、生姜(切作厚大片)、川椒(去目)、茴香(微炒)、甘草(挫)、紫苏叶、蒜瓣(带皮)。右件将料物拌匀。先铺下豆黄一层,下物料一层,掺盐一层,再下豆黄、物料、盐各一层。如此层层相间,以满为度。纳实,箬密口,泥封固。烈日曝之。候半月,取出,倒一遍,拌匀,再入瓮。密口泥封。晒七七日为度。却不可入水,茄瓜中自然盐水出也。用盐相度斟量多少用之。”从这条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山寺豆豉”用料精细,制作程序严格,其风味一定很独特,无怪乎要列入“御筵”了。直至清代,“金山豆豉”依然很有名,扬州著名蔬食馆“倚山园”中就曾以“湘妃竹攒盘盛之”供客。据说“金山豆豉”在日本也很有名。令人惋惜的是,这个历史悠久的名食如今却不见了踪迹。

皮冻

又如“水晶脍”。《东京梦华录》卷三“马行街铺席”记有“水晶脍”,《武林旧事》卷六“市食”中也记有“水晶脍”。足见“水晶脍”是宋代较为风行的一道菜肴。“水晶脍”在宋代的《事林广记》中有记载,系将除去肠内脏等的鱼(不去鳞)放在水中用文火熬成浓汁,然后去鳞,冷凝成“水晶”状而成。食时切丝条,浇“五辛醋”调和,“味极珍”。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却记有另外两种“水晶脍”,其一为:“猪皮割去脂,洗净。每斤用水一斗,葱、椒、陈皮少许。慢火煮皮软,取出,细切如缕,却入原汁内再煮,稀稠得中,用绵子滤,候凝即成。脍切之,酽醋浇食。”其二为:“琼芝菜洗去沙,频换米泔浸三日。略煮一二沸,入盆研极细,下锅煎化。滤滓,候凝结,缕切,如上簇盘,用醋浇食。”这两种“水晶脍”,一是用猪皮冻制成,一是用琼芝菜的胶冻制成,一荤一素,别具风味。尽管《事林广记》中记的“水晶脍”是用鱼肉汁冷凝而成的,似不能排除宋代“水晶脍”中也有用猪皮冻及琼芝菜冻制成的。

此外,诸如“糟蟹”、“酒蟹”、“玉板鲊”、“棋子”、“子母龟”、“羊羔酒”、“粱秆熟水”等饮馔也有类似的作用。可见《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对于考证宋代的面点、菜肴是大有裨益的。

烤全羊

春卷

第二,有助于对元代少数民族饮食的研究。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王朝,其版图空前辽阔。元代的统一大大促进了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乃至于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也得到了反映,书中的“渴水”、“南蕃烧酒”、“筵上浇肉事件”、“回回食品”、“女直食品”及蒙族食品等,可以明显看出是源自少数民族或境外的。其中,在介绍“渴水”时,本书称其“番名‘摄里白’”,又名“舍里别”、“舍里八”,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原义为饮料,《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实指解渴的果子露。在介绍“酒曲类”时,还提到了“南蕃烧酒”。这是一种南方少数民族采用蒸馏法酿制的烧酒,其制法远较《饮膳正要》中的“阿刺吉酒”“蒸熬取露”四字为详细,故它更应受到化学史家、酿造史家们的重视。“南蕃烧酒”也是外来的,其番名“阿里乞”即“阿剌吉”,译音不同而已。“筵上烧肉事件”是一张蒙古或回族的大型烤肉筵席的菜单,其“烤”法富于变化,或是将原料先煮熟而后烤,或是将原料先煮半熟再烤,或是取原料生烤,或是入炉烤(“全身羊”)。除“全身羊”外,其他原料均得插在签子上,蘸上多种调料,裹上面糊在炭火烤熟,然后剥去面皮供食。这种烤肉席上的菜肴确是味不雷同,各有风致的。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所收录的12 种回回食品,反映了元代回回的饮食习俗自不待言,如用料多为羊肉、酥、酪、蜜、回回豆等,更值得重视的是有些食品显然是回汉交融的品种。如“卷煎饼”:“摊薄煎饼。以胡桃仁、松仁、桃仁、榛仁、嫩莲肉、干柿、熟藕、银杏、熟粟、芭揽仁。以上除粟黄片节外,皆细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姜末、盐、葱调和作馅,卷入煎饼,炸焦。”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春卷”式的食品。食春卷是汉族的习俗,由立春日食春盘逐渐演化而成。而回族亦有“春卷”式的食品,可见回汉两族饮食上交流之一斑了。再如“海螺厮”:“鸡卵二十个,打破,搅匀。以羊肉二斤细切,入细料物半两、碎葱十茎,香油炒作燥子。搅入鸡卵汁令匀。用醋一盏、酒半盏,豆粉二两调糊,同鸡子汁、燥肉再搅匀。倾入酒瓶内,箬扎口。入滚汤内煮熟。伺冷,打破瓶,切片,酥蜜浇食。”这道菜非常类似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犬牒”。“犬牒”系将狗肉加调料煮烂,直至骨肉分离,然后加鸡蛋拌和,再将肉、蛋用布包起来蒸,蒸透取出,用石头压一夜,再切片食用。可以看出,“海螺厮”和“犬牒”在制作方法和原理上都是相通的,由此可以看出回汉两族在饮食文化上的交流。

葵菜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收录了6 种女真食品,这些食品一方面反映了女真族的饮食风习,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饮食文化交流。如“厮刺葵菜冷羹”:“葵菜去皮,嫩心带稍叶长三四寸,煮七分熟,再下葵叶,候熟,凉水浸,拨拣茎叶另放。如簇春盘样。心、叶四面相对放,间装鸡肉皮丝、姜丝、黄瓜丝、笋丝、莴笋丝、蘑菇丝、鸭饼丝、羊肉、舌、腰子、肚儿、头蹄、肉皮皆可为丝。用肉汁淋蓼子汁加五味浇之。”这道冷盘菜,从名称到用料,女真色彩均较浓厚。然其拼摆“如簇春盘样”,则又透出汉族食法的影响。再如“高丽栗糕”:“栗子不拘多少,阴干,去壳,捣为粉。三分之二加糯米拌匀,蜜水拌润,蒸熟食之。”尽管早在南宋临安的市场上就有过“栗糕”出售,但并无制法。关于“栗糕”制法的详细记载,恐怕要数“高丽栗糕”这条为早了。然后,在明清一些汉人编写的食谱中,“高丽栗糕”屡被转录。由此,不难看出女真族和汉族饮食文化的交流。

第三,有助于对古代特殊食品的研究。《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载的不少食品制法特殊,风味独具,极有研究价值。如“生鱼脍”,从秦汉至唐宋,吃的人很多,歌咏它的诗文也不少。但是,关于其制法的资料却很罕见。然而,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肉下酒”类中,竟收有一种名为“照鲙”的菜,即不折不扣的“生鱼脍”。其制法为:“鱼不拘大小,鲜活为佳。去头尾、肚皮,薄切,摊白纸上晾片时,细切如丝。以萝卜细剁,布纽作汁,姜丝少许,拌鱼鲙入碟。饤作花样,簇生香菜、芜荽,以芥辣醋浇。”这道“生鱼脍”制作颇为精细,它不仅要切成细丝,堆成花样,还要加萝卜汁、姜丝、香菜、芜荽、芥辣醋调拌,用以解腥、起鲜和杀菌。“生鱼脍”后来流传并不广,估计和生鱼肉带菌有关。不过,在日本,“生鱼片”仍是一道名贵的菜。

与“生鱼脍”类似的菜肴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还有一些,如“生肺”、“酥油肺”、“琉璃肺”等,均是将洗净的獐肺、兔肺或羊肺灌入韭汁、蒜泥、酪、酥油、姜汁、酒、熟油等原料,经“冰螝”(冰镇),然后在筵席上当众“割散”分食的。这种制法、食法,如今已失传了。但“生肺”等菜,显然反映了元代蒙族的食俗。明叶子奇《草木子》卷三云:“北人茶饭重开割。其所佩小篦刀,用镔铁造之。价贵于金。实为犀利。王公贵人皆佩之。”这段话,确是言之有据的。

又如“假鳖羹”:“肥鸡煮软,去皮,丝擘如鳖肉;黑羊头煮软,丝擘如裙栏;鸭子黄与豆粉搜和为卵,焯熟。用木耳、粉皮衬底面上,对装肉汤,烫好汤浇。加以姜丝、菜头供之。加乳饼尤佳。”这是道象形菜,构思巧妙,富于艺术想象。类似的品种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还有“假腹鱼羹”(以熟大田螺肉切片充腹鱼肉)、“炙脯”(以面筋充肉脯)、“假蚬子”(以莲子、菱肉充蚬子)等。《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还有“米心棋子”、“玲珑拨鱼”、“水晶饆饠”、“驼峰角儿”、“盏酪焦油”、“圆焦油”等具有特色的面点,对我们研究古代的面点发展史也是有帮助的。[31]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酝造腌藏日”中谈造曲、酱、酒、醋的吉日、凶日、忌日带有明显的迷信成分;所引用的资料,有些注明了出处,如部分茶的资料出于《茶录》,有些汤品出于《局方》等。但更多的没有注明出处,这给后人的研究造成了困难。当然这些不足都是小疵,并不影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历史价值。

(三)《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与其他饮食文献的关系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与浦江吴氏《中馈录》相比较,两书所收饮食条目,题目相同的有13 条。其中,蒜瓜、瓜齑、糟茄子、笋鲊4 条的内容很不一致,剩下的9 条在文字上也不一样。大致而言,《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写得详细。“本来只要菜名是相同的,它的烹调办法也应当是一致的。但是,在这里的事实不是大同小异,而成了小同大异,是由于彼此师承的途径不同所致。还有的人认为《中馈录》是《居家必用》的缩写本,我认为这种看法有些勉强。从技术角度上看,好像《中馈录》的完成时间更早一些”。[32]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编撰晚于《事林广记》,因此《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许多内容来源于《事林广记》,但《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也增加了不少元代特有的内容。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与《事林广记》作比较,可以发现两者的不少内容是相同的,但前者更为丰富。以前者的“诸品茶”和后者的“茶”为例,两者条目大体相同,但《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增加了“兰膏茶”和“酥签茶”。这两种茶都是加酥的茶,是元代才有的特色茶。《事林广记》“诸品汤”收录了12 种汤,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诸品汤”则有30 种。而且《事林广记》的12 种汤,有一半为《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所未收。《事林广记》“诸品渴水”收录了“荔枝浆”、“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共5种,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渴水”则收录了“御方渴水”、“林檎渴水”、“杨梅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葡萄渴水”、“香糖渴水”共7 种,后附“造清凉饮法”。并在“渴水”题目注“番名‘摄里白’”,即“舍里别”的异译,这一名称是元代才开始出现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所记载的饮食类目也比《事林广记》要多,特别是增加了“回回食品”和“女直食品”两目。“回回食品”只在元代回回人大批进入中原以后才有可能为人们所知,而“女直食品”在宋金对峙情况下不可能为南宋人记载,只会在元代才被记载。[33]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与《饮膳正要》同是元人编撰的书。篠田统先生曾对两书进行过比较,发现两书中有不少名称相同或相似的条目。一般而言,《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载得比较详细,而《饮膳正要》记载得却相当简单。有些名称相同的条目,两书所记载的用料也相似,但细部并不一致。如山药面,虽然名称相同,但《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所用的山药为生的,而《饮膳正要》所用的山药为熟的。篠田统先生的结论是,《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与《饮膳正要》各自依据的师传不同,即两者之间并没有师承关系。“《正要》比《必用》胡臭味强。过多地使用羊肉,则是它的差异之处”。[34]

煎饼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对明清的许多饮食著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的许多内容被它们所转录。明代刘基的《多能鄙事》中就曾大量转录过《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的饮馔。《多能鄙事·饮食类》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相同的饮食品种多达100 多种,从名称到制法都一样。其中又以“回回女直食品”、“造酱法”、“酥酪法”、“饼饵米面食法”、“素食”、“烹饪法”中相同的品种为多。如《多能鄙事》“饼饵米面食法”中共收录40 多个品种,其中就有“山药胡饼”、“肉油饼”、“酥蜜饼”、“七宝卷煎饼”、“金银卷煎饼”、“甘露饼”、“鲍子”、“鹅鸭兜子”、“水滑面”、“驼峰角儿”、“烙面角儿”、“盏酪焦油饼”、“圆焦油饼、“白熟饼”、“素面”、“经带面”等30 多个品种分别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的“湿面食品”、“干面食品”、“从食品”、“素食”几类中的面点相同,仅个别品种的名称小有不同而已,如“盏酪焦油”成了“盏酪焦油饼”等。除了《多能鄙事》外,明邝璠的《便民图篡》“制造类”,明高濂的《饮馔服食笺》“汤品类”、“酝造类”、“家蔬类”、“脯鲊类”、“甜食类”中也分别收录有数十条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的饮馔相同的品种。如《饮馔服食笺》“汤品类”收录有32 个品种,其中就有“天香汤”、“暗香汤”、“须问汤”、“杏酪汤”、“凤髓汤”、“醍醐汤”、“水芝汤”、“茉莉汤”、“香橙汤”、“绿云汤”等20 多个品种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的品种同名,制法也大抵相同。除明代的著作外,清代的《养小录》等书也收录有《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的饮馔,不过数量较少。[35]

(四)《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版本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有明刻本存世,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均藏之。其中,南京图书馆收藏的明刻本有清丁丙跋,又藏明隆庆二年(1568)飞来山人刻本。本书还有朝鲜刻本,书目文献出版社曾影印之,收入在《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之中。在日本,本书有三个版本:一是“内府本”,共十五册,藏于东京内阁文库。篠田统先生认为,此“内府本”未必是真正的内府本;二是嘉靖本,共十册,藏于京大人文科研所。此本为洪子美重刊,前有田汝成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序;三是日刻本,共十册,藏于蓬左文库,有宽文十年(1673)京都松梅堂的刊记。日刻本是按照嘉靖本刊行的。1986 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邱庞同的校注本,列入“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