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饮食典籍《鸡肋编》概述及价值评析

宋代饮食典籍《鸡肋编》概述及价值评析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鸡肋编》,宋庄绰撰。吕居仁《轩渠录》称其状貌清癯,人目为细腰宫院子。庄绰博物洽闻,著有《杜集援证》、《炙膏肓法》、《筮法新仪》,惜未流传。《鸡肋编》封面全书共三卷,记先世旧闻、当代事实、各地习俗、异闻琐事,史料价值较高,属宋人笔记中较重要的一种。反映了宋代江浙地区普遍采用添加石灰防止酒酸的技术;“女酒郎衣等殊俗”条载:“江南、闽中公私酝酿皆红曲酒。”本书有《四库全书》本。

宋代饮食典籍《鸡肋编》概述及价值评析

《鸡肋编》,宋庄绰撰。庄绰,字季裕,自称清源(属辽宁)人,或以为是太原人、惠安人等。早年在襄阳、顺昌、沣州等地做官,宋室南渡后历官建昌军(今江西南城)通判、东南安抚制置司参谋等职。吕居仁《轩渠录》称其状貌清癯,人目为细腰宫院子。庄绰博物洽闻,著有《杜集援证》、《炙膏肓法》、《筮法新仪》,惜未流传。

《鸡肋编》封面

全书共三卷,记先世旧闻、当代事实、各地习俗、异闻琐事,史料价值较高,属宋人笔记中较重要的一种。该书中部分内容涉及饮食原料、饮食风俗等,如卷上的“蕨”条、“各地食物习性”条、“风和纪元及陶瓦圈古井”条、“油”条、“馓子”条、“炒团”条、“余尝行役”(岁时风俗)条、“寒食火禁”条,卷中的“石炭”条、“子鱼”条,卷下的“二浙造酒”条、“茈胡”条等,对研究宋代饮食文化均很有参考价值。如卷上“蕨”条载:“蕨根如枸杞,皮下亦有白粉。暴干捣碎,以水淘澄取粉,蒸食如粢,俗名乌糯,亦名蕨衣。每二十斤可代米六升。绍兴二年,浙东艰食,取蕨根为粮者,几遍山谷。”这说明了宋代时人们广泛以蕨根代粮;“各地食物习性”条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反映了南宋初年由于流寓江南中原居民人数众多,他们以面食主食的饮食习惯,推动了麦类作物在南方地区的大面积推广;“风和纪元及陶瓦圈古井”条载:“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这说明了宋代有些城镇甚至在城内也有众多菜圃组成的蔬菜生产基地;“油”条称:“油通四方可食与燃者惟胡麻为上,……河东食大麻油,气臭,与荏子皆堪作雨衣。陕西又食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颍州亦食鱼油,颇腥气。”这说明了宋代食用油的多样化;在“馓子”条中,作者不仅指出馓子“又名‘环饼’,或曰即古之‘寒具’也”,而且介绍:“京师凡卖熟食者,必为诡异标表语言,然后所售益广。”卷中“石炭”条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薪者。”这反映出北宋都城东京普遍以石炭(煤)为燃料。卷下“二浙造酒”条载:“二浙造酒皆用石灰,云无之则不清。尝在平江常熟县见官务有烧灰柴,历漕司破钱收买。每醅一石用石灰九两,以朴木先烧石灰令赤,并木灰皆冷,投醅中。私务用尤多。”反映了宋代江浙地区普遍采用添加石灰防止酒酸的技术;“女酒郎衣等殊俗”条载:“江南、闽中公私酝酿皆红曲酒。”反映了宋代开始大量制造红曲并广泛用于酿酒。(www.xing528.com)

本书有《四库全书》本。1983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萧鲁阳的点校本,并列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