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经》:陆羽创作的茶文化经典

《茶经》:陆羽创作的茶文化经典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经》,唐代陆羽撰。“安史之乱”时,他隐居于湖州苕溪之滨,完成了《茶经》等书。《茶经》书影《茶经》共三卷,十类,7000 余字。从《茶经》中,还可以考察唐代的茶文化和陆羽的饮茶美学。对此,在《茶经》中都有反映。茶书法《茶经》问世后,历代传抄、刊刻不绝,版本繁多。早在宋代时,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茶经》版本。可见,陈师道已见过至少四种不同版本的《茶经》。《茶经》还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有日文本。

《茶经》:陆羽创作的茶文化经典

茶经》,唐代陆羽撰。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桑苧翁。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10]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又号竟陵子。因其曾诏拜太子文学,后徙太常寺太祝,故世称陆文学、陆太祝;又因其辞官不仕,浪迹天下,故世人又称其为陆处士、陆居士、陆三山人、陆鸿渐山人、东园先生等。据记载,陆羽3 岁时父母双亡,被竟陵西塔寺(一说龙盖寺)的智积禅师收养。13 岁时,离开寺院,投身戏剧。14 岁时,受到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李介绍他到火门山邹夫子处读书,并在邹夫子指导下采茶煎饮。后从崔国辅游学。“安史之乱”时,他隐居于湖州苕溪之滨,完成了《茶经》等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陆羽移居饶州(今江西上饶),后又移居洪州(今江西南昌)。此后他还曾游历湖南、广州等地。晚年时,他再度回到竟陵,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与世长辞。后世将之誉为“茶神”、“茶圣”、“茶祖”,民间甚至还烧制陶像或贴上纸绘像供奉,被制茶业及茶肆尊为祖师爷。

陆羽像

陆羽才学纵横,一生著述颇多。《陆文学自传》自称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占梦》三卷。另外,还有《谑谈》、《韵海镜源》(与颜真卿等共同编纂)及《杼山记》、《吴兴记》、《吴兴图经》、《虎丘山记》、《慧山寺游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等地志著作,《洪州玉芝观诗集》、《陆羽崔国辅诗集》、《渔父词集》(与颜真卿、张志和合著)等诗集。而与茶相关的著作,除《茶经》外,还有《顾渚山记》、《茶记》、《泉品》、《毁茶论》、《五高僧传》、《教坊录》等。

《茶经》书影

《茶经》共三卷,十类,7000 余字。卷上列“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等三类。其中,“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名称、特征和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工具,“三之造”论茶叶的种类及采制方法。卷中为“四之器”,列煮茶、饮茶的器皿及用具。卷下列“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等六类。其中,“五之煮”讲煮茶的方法,并讨论各地水质的优劣;“六之饮”谈饮茶风俗;“七之事”叙述有关茶的典故、产地和疗效;“八之出”分析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出可以省略的茶具茶器;“十之图”教人将茶经写在绢布上悬挂。[11]

《茶经》虽只有7000 余字,但可谓是古代的茶百科全书,时至今日《茶经》仍然是人们研究文化的重要资料。在《茶经》中,陆羽将各类茶学知识分门别类,详述了茶的起源、历史、种类、制茶法、饮茶法、茶具等。用现在的专业学科来分析,这些内容涵盖了植物学、地理学、农艺学、药理学、制茶学、生态学、水文学、民俗学,甚至铸造及制陶方面的知识,称《茶经》为古代的茶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

从《茶经》中,还可以考察唐代的茶文化和陆羽的饮茶美学。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茶树的种植范围日益扩大,栽培技术更是有了较大进步,制茶技术和饮茶方式也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对此,在《茶经》中都有反映。(www.xing528.com)

陆羽崇尚简约、自然的饮茶观念。唐代煮茶工具繁多,煮茶过程复杂,从《茶经》“二之具”、“四之器”中介绍的茶具可见一斑。但陆羽崇尚简单、质朴、自然,因而又在“九之略”中说明如何精简茶具,饮茶应因时、因地制宜,不拘泥文义或形式。陆羽所提倡的简约、自然的饮茶风格,“将饮茶带向一个感性而悠然的生活情境,让后世饮茶的人从清澈的茶汤中,体会一种随性自在的甘美”。[12]

《茶经》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表现主要有三:第一,《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开创了著述茶书的先河;第二,《茶经》将日常生活的饮茶活动提升到系统性、艺术性的文化领域。在《茶经》中,也融会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促进了茶德和茶艺的形成;第三,《茶经》促进了茶文学、茶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陆羽虽以茶名世,但事实上他还是位诗人、文学家。陆羽与当时文人的交往,更加深了茶与文人的联系。唐以后的文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茶诗、茶文。后世著名小说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中,也都有饮茶品茗的描绘。后世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也有不少以茶为内容的。

唐以后编纂的公私书目,如《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郡斋读书志》农家类、《直斋书录解题》杂艺类、《通志》食货类、《宋史·艺文志》农家类、《文献通考》农家类、《国史经籍志》史类、《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等对《茶经》皆有著录。

茶书法

《茶经》问世后,历代传抄、刊刻不绝,版本繁多。早在宋代时,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茶经》版本。北宋陈师道《茶经》“序”称:“陆羽《茶经》,家传一卷,毕氏、王氏书三卷,张氏书四卷。内外书十有一卷,其文繁简不同,王、毕氏书繁杂,意其旧本。张书简明,与家书合,而多脱误,家书近古可考正。”可见,陈师道已见过至少四种不同版本的《茶经》。《茶经》现存的版本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山居杂志》本、《茶书全集》本、《唐宋丛书》本、《格致丛书》本、《文房奇书》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唐人说荟》本、《湖北先正遗书》本、《续茶经》本、《汉唐地理书钞》本、《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本等数十种。就内容繁简而言,这些版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无注释的简本,如《说郛》本;二是增加注释的注本,如《唐宋丛书》本;三是在卷中“四之器”后,附加了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的增本,如《山居杂志》本。《茶经》还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有日文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