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楚岁时记》广为流传,魏恭帝时代的中国饮食典籍史

《荆楚岁时记》广为流传,魏恭帝时代的中国饮食典籍史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公瞻的补注,是《荆楚岁时记》得以在世间广为流传的有力保证之一。《荆楚岁时记》大约撰于魏恭帝二年。如重阳节“籍野饮宴”之事,《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如1985 年,谭麟《荆楚岁时记译注》出版。1986 年,姜彦稚在岳麓书社出版《荆楚岁时记》新辑校本。

《荆楚岁时记》广为流传,魏恭帝时代的中国饮食典籍史

《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懔撰。是书是一部记载荆楚地区岁时习俗的著作,也是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本书正文以时为序,记述了古代荆楚地区时俗风物。注文则引用经典的俗传,考辨习俗的源流,是研究古代文化风俗的重要著作。

最早著录此书的是《旧唐书·经籍志》:“十卷,宗懔撰;又二卷,杜公瞻撰。”后又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通志》、《直斋书目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等。元陶宗仪《说郛》有此书节本,明《永乐大典》未见此书,故此书当亡于元明之际。历来认为,杜氏本为注本。其卷数旧说纷纭,有十卷说、六卷说、二卷说、四卷说等。现流传于世的为一卷残本。

宗懔,字元懔,又字怀正。南朝梁人。约生于500 年,卒于563年。懔自幼好学,又喜好读书,史称其“昼夜不倦”,与人交谈常常引经据典,乡里人因此称他为“童子学士”。入仕后,历经乱世,效力于多个皇帝,担任多个官职。保定三年(563),宗懔卒,时年64 岁。

杜公瞻,中山曲阳人,生卒年不详。曾任隋朝安阳令、著作佐郎、散骑常侍。著有类书《编珠》。他成长于文官世家,“少好学,有家风”,这使得他有能力和资格为《荆楚岁时记》补注。杜公瞻的补注,是《荆楚岁时记》得以在世间广为流传的有力保证之一。在《荆楚岁时记》的注中,除杜氏的以外,还可以见到五代杜光庭的文字,并有“按杜公瞻云”等语,所以许多学者认为注者当不仅仅是杜公瞻一个人,但是现在已难考清。

《荆楚岁时记》大约撰于魏恭帝二年(555)。书中保存了不少饮食风俗资料,对研究古代饮食风俗的流变具有重要价值。如:“正月一日……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亲朋会宴,聋春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或错缉为幡胜,谓之春幡。”“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三月三日……是日,取鼠曲汁蜜和为粉,谓之龙舌堏以厌时气。”“夏至时节,食粽。”“六月伏日,并作汤饼。”“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仲冬之月,采撷霜芜菁、葵等杂菜干之,家家并为咸菹。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钗色。”“岁暮,家家具肴蓛,谓宿岁之储,以迎新年。相聚酣饮,请为送岁……”

馈五辛盘

不仅正文中记载了不少饮食习俗,注文中也有不少,有些还记载了相关饮食习俗的流变。如重阳节“籍野饮宴”之事,《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设宴于台榭。”又如正月初一“下五辛盘”之事,《荆楚岁时记》云:元旦“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淤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注云:“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月元日五薰炼形。’注:五辛所以发五脏之气。庄子所谓春正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脏也。”注文交代了元日造五辛盘是从先秦“正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脏”的饮食习惯发展而来的。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荆楚岁时记》都是研究我国食俗的宝贵资料,反映了食俗的变化。

《荆楚岁时记》辑佚本散见于《广秘笈》、《广汉魏丛书》、《四库全书》、《湖北先正遗书》、《增订汉魏丛书》、《麓山精舍丛书》等丛书中。由于以上辑本或有遗漏,或正文与注文混淆,因此后人又做了不少辑佚工作。如1985 年,谭麟《荆楚岁时记译注》出版。1986 年,姜彦稚在岳麓书社出版《荆楚岁时记》新辑校本。1987 年,宋金龙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荆楚岁时记》校注本,注本以《广秘笈》本为底本,《广汉魏丛书》本作补充,校以它书,校注详明,注本后附录佚文,收书四十五种。

【注释】

[1]魏收:《魏书·崔浩传》,中华书局,1974 年。

[2]缪启愉:《〈食经〉〈食次〉的作者和时代问题》,《古今农业》1996 年第3 期。(www.xing528.com)

[3][日]篠田统著,高桂林等译:《中国食物史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 年,第104 页。

[4]缪启愉:《〈食经〉〈食次〉的作者和时代问题》,《古今农业》1996 年第3 期。

[5]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一,第1615 页。

[6]王占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与饮食》,《饮食文化研究》2004 年第1 期。

[7]邱庞同:《中国烹饪古籍概述》,第69 页。

[8]参见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中华书局,1965 年。

[9]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681 页。

[10]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 年,第223 页。

[11]孔颖达:《春秋左傳注疏》卷四九“昭公二十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是篇《北堂书钞》卷一四四、《艺文类聚》卷七二、《初学记》卷二六、《太平御览》卷八六〇均有载,但文字不一,可参考。

[13]该赋一、三—十一句辑自《艺文类聚》卷八二《草部下》;二、十二—十四句,辑自《北堂书钞》卷一四四《饮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