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观层次的要求
在微观层面上,保持金融生态主体的市场活力是构建良性区域金融生态运行系统的重点。对于单个金融生态主体而言,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方式是给社会或个人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或者能使得自身产品与服务的成本降到最低,在经营过程中接受金融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能动地产生金融生态系统影响力。由此可见,金融主体是金融生态系统微观主体中能动作用最强的因素,金融生态主体的动态活力和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紧密相连。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金融主体应该具有明晰的产权。明晰产权是金融生态系统实现及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能提高金融生态系统的金融资产最大化使用效率。当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出现在金融生态系统中时,不同的金融主体必须能够及时独立地做出反应,从而最大化资源利用和配置。如果金融机构没有独立产权,那么在对金融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就无法做出与组织经营有利的独立决策,无法快速顺应外界环境变化。所以,独立明晰的产权特征是金融生态主体在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时快速反应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从微观层面上讲,使得资源得到真正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
其次,金融生态系统需要有合理的主体结构。这里的金融生态系统主体结构合理主要表现在具有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和丰富的金融工具。通过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和产品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是金融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和成熟的标志。丰富的金融工具,表现在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越来越丰富,交易的类型越来越多样,这样使得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是金融主体结构合理的一个表现。对于金融市场从单一到多元多层次的发展影响着金融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
(2)中观层次的要求(www.xing528.com)
中观层面主要关注金融行业、金融系统的平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金融主体构成的金融组织群落的平衡发展。金融生态主体的准入与退出政策是构建良性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重点,以市场竞争优势形成优胜劣汰的进出机制,保证金融生态系统的良性平衡。高效的优胜劣汰机制,关乎金融生态主体的市场活力与健康成长。有效的准入政策是金融群落顺利循环的基础前提,通过引导资产质量高、经营业绩好的金融机构进入市场,保证良性循环的开始。而对经营存在严重问题的组织,有效的退出政策就显得十分重要,否则容易造成劣质金融机构危及公共市场的利益和秩序。所以,准入与退出机制是保证金融主体群落顺利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过滤器,同时也保证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3)宏观层次的要求
从宏观角度来看,通过外部社会经济系统观察金融系统,金融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整体需求视角对金融生态做出要求。构建良性区域金融生态运行系统需要在宏观层面上满足三个层次的需求。包括风险管理需求、货币流通需求和资金配置需求。风险管理需求主要指通过金融产品组合分散社会经济系统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监管,从而降低风险损失。货币流通需求和资金配置需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货币信用为社会提供流通资金,进行资源有效配置完成生产。
综上所述,不管是微观、中观还是宏观层面,保证金融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是构建良性金融生态运行系统的根本。从经济运行角度看,金融生态运行系统的动态平衡反映金融环境与金融主体内外部相互适应的趋势,从过程和趋势中把握金融生态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之间的步调一致,这是生态平衡需要强调的重点。这种平衡可以理解为金融系统、经济、社会等在结构功能方面的相互配合,是长期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作用,最终使得在结构秩序上相对稳定。此外,功能结构上,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主要体现为与金融发展阶段相适应,确保自身稳定的同时调节自身结构变化,满足市场对金融多样性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