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小川将生态学方法引入金融学研究当中,并强调了生态学方法对金融研究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金融生态主要是指国家法律制度、市场信用制度、社会中介制度、企业改革进度和银企关系等等金融运行的环境体系[47]。通过研究与类比金融学与生态学相关理论,徐诺金认为生态金融是金融组织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过长期的分工合作、相互关联而相乘的具有特点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50]。
在学术界,关于金融生态的具体概念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
白钦先(2001)认为,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扩大社会的资源基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一国经济的金融生态环境则由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和效率状态构成[46]。
周小川(2004)将生态学方法引入金融学研究当中,并强调了生态学方法对金融研究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金融生态主要是指国家法律制度、市场信用制度、社会中介制度、企业改革进度和银企关系等等金融运行的环境体系[47]。
通过生态学概念来类比金融学的运行环境,苏宁(2005)认为外部环境主要包含经济、法制、信用以及市场环境等一系列影响金融运行的环境[48]。
从金融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李杨(2005)把金融生态定义为影响金融主体生存与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并且金融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49]。(www.xing528.com)
通过研究与类比金融学与生态学相关理论,徐诺金(2005)认为生态金融是金融组织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过长期的分工合作、相互关联而相乘的具有特点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50]。
谢太峰(2006)进一步完善了概念,他认为金融生态是指金融活动主体在运行的过程中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关联性和适应性的动态平衡系统[51]。
沈军(2008)则是从系统与资源的视角去研究金融效率与金融生态之间的关系,他将金融生态定义为具有适应性特征的金融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与金融环境之间在相关机制与资源循环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的动态平衡系统[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