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当设置“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用来核算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该账户贷方登记本月计算的应付职工薪酬总额,借方登记本月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数,月末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该账户按照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应付职工的工资总额,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在实际工作中,职工正常拿到手的工资是低于应得工资的,公司会从工资总额中扣除应由职工个人承担的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等项目的款项。因此,企业每月直接发给职工的
工资等于应付工资减去代扣款项之后的差额,即:实发职工工资=应付职工工资-代扣款项
支付工资时,由企业代扣代交各种扣款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等账户。
1)货币性职工薪酬的计量及确认
①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及计提比例的,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例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交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等。
②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应付职工薪酬金额和应计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
企业应按照人事工资制度的规定,根据考勤制度、工时记录、产量记录、工资标准、工资级别等,编制工资单,计算应支付职工的各种薪酬,并将“工资单”进行汇总,编制工资汇总表,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的要求,按照每月职工实际耗用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量进行工资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
【例9-9】 2017年5月,甲公司计算本月应发放职工工资总额为200000元,其中,车间生产产品的工人工资为8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30000元,公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工资为40000元,研发人员工资为20000元,销售部门人员工资为30000元。根据所在地社保政策规定,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9%、8%、0.7%、0.2%、0.5%、12%提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具体计算如表9-1所示。
表9-1 甲公司职工薪酬分配表2017年5月 单位:元
根据表9-1的资料,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112320
制造费用42120
管理费用56160
研发支出28080
销售费用4212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200000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38000
——社会保险——医疗保险16000
——社会保险——失业保险1400
——社会保险——工伤保险400
——社会保险——生育保险1000
——住房公积金24000
【例9-10】 甲公司月末按应发工资总额的8%、2%、0.3%和12%扣由个人承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代扣个人所得税2000元,实发工资15㉞00元直接通过银行划转到职工个人账户。
①按实发工资15㉞00元直接通过银行划转到职工个人账户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5㉞00
贷:银行存款15㉞00
②结算代扣款项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46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2000
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养老保险16000
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4000
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失业保险600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24000
2)非货币性薪酬的计量及确认
(1)分发自产产品的核算
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认为负债,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账户,根据受益对象,将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实际发放时,结转应付职工薪酬,同时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结转销售成本。
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情况下,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均应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以确定完整准确的企业人工成本金额。
【例9-11】 甲公司将100台自产产品发给本企业职工,生产工人80台,管理人员20台。该产品每台成本1000元,每台售价1250元,增值税税率为17%。
①该企业确认该项非货币性薪酬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117000
管理费用2925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146250
②实际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14625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125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0
(2)企业无偿向职工提住房、汽车等资产的核算
企业将其拥有的房屋、汽车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房屋、汽车等资产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累计折旧
【例9-12】 甲公司为总部各部门经理级别以上职工提供汽车免费使用,总部共有部门经理以上职工15名,每人提供一辆汽车免费使用,假定每辆桑塔纳汽车每月计提折旧1000元。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计提汽车的折旧时:
借:管理费用1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15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15000
贷:累计折旧15000
(3)企业租赁住房提供职工无偿使用的核算
企业租赁住房等资产提供职工无偿使用,每期按应支付的租金: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例9-13】 甲公司按有关规定给副总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免费提供住房一套,公司有副总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4人,每人租赁一套住房,月租金为每套8000元。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3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2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2000
贷:银行存款32000
3)辞退福利的计量和确认
(1)辞退福利的含义
辞退福利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①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福利,即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②职工有选择权的辞退福利,即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的权利。
(2)辞退福利的确认
辞退福利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①企业已经制订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
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根据有关规定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
②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计划。
(3)辞退福利的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①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根据辞退计划条款规定的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②对于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应当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确认辞退福利时,应根据确定的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例9-14】 2016年9月,乙公司为了能够在下一年度顺利实施转产,管理层制订了一项重组计划。计划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企业将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其环保不达标车间的职工。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包括拟辞退的职工所在部门、数量、各级别职工能够获得的补偿以及计划大体实施的时间等均已与职工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辞退计划已于当年12月10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辞退计划于下一个年度内实施完毕。
2016年12月31日,公司预计各级别职工拟接受辞退职工数量的最佳估计数(最可能发生数)及其应支付的补偿。愿意接受辞退的职工最可能数量为123名。预计补偿总额为1400万元,则公司在2016年(辞退计划2016年12月10日由董事会批准)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140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14000000
4)以现金与职工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与计量(www.xing528.com)
(1)股份支付的含义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承担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
(2)股份支付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授予职工股份、股份期权等在职工行权时确认股权投资(权益结算)的,就是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设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股本——个人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核算。
企业授予职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在职工行权时用现金结算的,就是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设置“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账户。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①授予日。除了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企业在授予日均不作会计处理。
②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按职工岗位和当期确认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根据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和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截至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再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③可行权日之后。在可行权日之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例9-15】 2015年1月1日,甲公司确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机制:如果公司每年盈利达到20%,公司在3年后将以3万股股票价值的现金奖励,公司现行股票价格为4元/股。甲公司2015和2016年完成了盈利目标,2017年盈利达到了18%,按协议约定应扣当年奖励的10%。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①2015年1月1日,甲公司授予日不作会计处理。
②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股票价格为5元/股。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30000×5×1/3)5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50000
③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股票下降为4.5元/股。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30000×4.5×2/3-50000)4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40000
④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股票上升为5.2元/股。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a.确认2017年奖励额:
借:管理费用(30000×5.2×90%-50000-40000)50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50400
b.甲公司兑现高级管理人员3年累计的奖励140400元,并办理了相关的银行转账手续。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140400
贷:银行存款140400
5)短期带薪缺勤的确认与计量
短期薪酬中的带薪缺勤又可以分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两类。
(1)累积带薪缺勤
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了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有些累积带薪缺勤在职工离开企业时,对于未行使的权利,职工有权获得现金支付。职工在离开企业时能够获得现金支付的,企业应当确认其必须支付的、职工全部累积未使用权利的金额。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因累积未使用权利而导致的预期支付的追加金额,作为累积带薪缺勤费用进行预计。
(2)非累积带薪缺勤
非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
我国企业职工休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病假期间的工资通常属于非累积带薪缺勤。由于职工提供服务本身不能增加其能够享受的福利金额,企业在职工未缺勤时不应当计提相关费用和负债。为此,《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企业确认职工享有的与非累积带薪缺勤权利相关的薪酬,视同职工出勤确认的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通常情况下,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已经包括在企业每期向职工发放的工资等薪酬中,因此,不必额外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6)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确认与计量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①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
②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能够可靠地计量,属于下列3种情形之一的,视为义务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a.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的应付职工薪酬;
b.该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
c.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提供了明显的证据。
企业在计量利润分享计划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时,应当反映职工因离职而没有得到利润分享计划支付的可能性。如果企业预期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12个月内,不需要支付全部利润分享计划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该利润分享计划应当适用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有关规定。
企业根据经营业绩或职工贡献等情况提取的奖金,属于资金计划,应当比照短期利润分享计划进行处理。
7)离职后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离职后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离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企业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风险和义务情况,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
(1)设定提存计划的确认和计量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单独主体(如基金等)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如职工交纳的养老、失业保险)。
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因为企业在每一期间的义务取决于该期间将要提存的金额。因此,在计量义务或费用时不需要精算假设,通常也不存在精算利得或损失。
对于设定提存计划,企业应当根据在资产负债表日为换取职工在会计期间提供的服务而应向单独主体缴存的提存金,确认为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2)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和计量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二者的区分取决于计划的主要条款和条件所包含的经济实质。
因此,如果精算或者投资的实际结果比预期差,则企业的义务可能会增加。当企业通过以下方式负有法定义务时,该计划就是一项设定受益计划:
①计划福利公式不仅仅与提存金金额相关,且要求企业在资产不足以满足该公式的福利时提供进一步的提存金。
②通过计划间接地或直接地对提存金的特定回报作出担保。
设定受益计划可能是不注入资金的,或者可能全部或部分的企业(有时由其职工)向法律上独立于报告主体的企业或者基金,以交纳提存金形式注入资金,并由其向职工支付福利。到期时已注资福利的支付不仅取决于基金的财务状况和投资业绩,而且取决于企业补偿基金资产短缺的能力和意愿。企业实质上承担着与计划相关的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因此,设定受益计划所确认的费用并不一定是本期应付的提存金金额。企业如果存在一项或多项设定受益计划的,对于每一项计划应当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设定受益计划核算涉及4个步骤:
第一步骤: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当期服务成本。
企业应当通过下列两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①企业应当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职工离职率和死亡率)和财务变量(未来薪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
②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a.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是指企业在不扣除任何计划资产的情况下,为履行获得当期和以前期间职工服务产生的最终义务,所需支付的预期未来金额的现值。
b.企业应当通过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其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当期服务成本和过去服务成本。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职工每提供一个期间的服务,就会增加一个单位的福利权利,企业应当对每一个单位的福利权利进行单独计量,并将所有单位的福利权利累计形成最终义务。企业应当将福利归属于提供设定受益计划的义务发生的期间。
c.企业在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当期服务成本以及过去服务成本时,应当根据计划的福利公式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d.当职工后续年度的服务将导致其享有的设定受益计划福利水平显著高于以前年度时,企业应当按照直线法将累计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分摊确认于职工提供服务而导致企业第一次产生设定受益计划福利义务至职工提供服务不再导致该福利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
e.精算假设是指企业对影响离职后福利最终义务的各种变量的最佳估计。精算假设应当是客观公正和相互可比的,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包括人口统计假设和财务假设。人口统计假设包括死亡率、职工的离职率、伤残率、提前退休率等。财务假设包括折现率、福利水平和未来薪酬等。其中,折现率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
第二步骤: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
计划资产包括长期职工福利基金持有的资产以及符合条件的保险单,不包括企业应付但未付给基金的提存金以及由企业发行并由基金持有的任何不可转换的金融工具。
第三步骤: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在损益中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包括服务成本、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
①当期服务成本是指因职工当期服务导致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的增加额。
②过去服务成本是指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的与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
当企业引入或取消一项设定受益计划或是改变现有设定受益计划下的应付福利时,就发生了计划修改。当企业显著减少计划涵盖的职工数量时,就发生了计划缩减。缩减可能源于某单一事件,比如关闭某个厂房,终止一项经营,暂停或终止一项计划。
过去服务成本是指由于计划修改或缩减所导致职工前期服务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的变化。虽然过去服务成本的定义区分由于计划修改产生的过去服务成本和由于缩减产生的过去服务成本,但该区分对财务报表几乎不构成影响,因为所有过去服务成本均在其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
在修改或缩减与重组费用或者辞退福利无关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修改或缩减发生时确认相关的过去服务成本。
③结算利得和损失。企业应当在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时,确认一项结算利得或损失。
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是指企业为了消除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部分或所有未来义务进行的交易,而不是根据计划条款和所包含的精算假设向职工支付福利。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是下列两项的差额:
a.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
b.结算价格,包括转移的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企业直接发生的与结算相关的支付。
结算是未在计划条款中规定的福利的支付,未纳入精算假设中,因此结算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在计划条款中规定的福利的支付(包括可选择福利支付性质的情况)不属于结算,已纳入精算假设中,在支付此类福利时产生利得或损失,则属于精算利得或损失,应作为重新计量的一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④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是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所处期间由于时间流逝产生的变动。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通过将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乘以确定的折现率来确定。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的计算应考虑资产上限的影响。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是计划资产回报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将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乘以折现率来确定。
第四步骤: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企业应当将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主要包括精算利得或损失等,即由于精算假设和经验调整导致之前所计量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企业未能预计的过高或过低的职工离职率、提前退休率、死亡率、过高或过低的薪酬、福利的增长以及折现率变化等因素,将导致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精算利得和损失。精算利得或损失不包括因设立、修改或结算设定受益计划所导致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变动,或者设定受益计划下应付福利的变动。这些变动产生了过去服务成本或结算利得或损失。
8)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其他所有职工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以下各项(假设预计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末以后12个月内不会全部结算):长期带薪缺勤,如其他长期服务福利、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和长期奖金计划,以及递延酬劳等。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符合设定受益计划条件的,企业应当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下列组成部分:
①服务成本。
②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③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为了简化相关会计处理,上述项目的总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长期残疾福利水平取决于职工提供服务期间长短,企业应在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确认应付长期残疾福利义务,计量时应考虑长期残疾福利支付的可能性和预期支付的期限;与职工提供服务期间长短无关的,企业应当在导致职工长期残疾的事件发生的当期确认应付长期残疾福利义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