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沟通,热身打造仪式感

高效沟通,热身打造仪式感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仪式不会受到生活琐碎事情的影响。仪式类似于安慰剂,能够有效激活大脑多巴胺奖励机制,从而抚慰不安的情绪并激励人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仪式过程中需要一致性的互动符号和人们的情感共享。他们会认真做好准备,认真评估每一个细节。见到老人如此用心地接待客人,梭罗非常感动,当天两个人的谈话非常愉快。

高效沟通,热身打造仪式感

据说有个知名企业家每次会客或者出席社交活动前,都会沐浴更衣,将自己认真装扮一番。有一次,他在工地视察,恰好碰到一个重要客户前来工地上考察和学习。为了接待好这个客户,企业家驱车二十多里地找到了一家旅馆洗澡,并安排秘书去商场购买了一套新的西服。当时工地上的员工都在窃窃私语,认为这个企业家太喜欢干净,喜欢打扮自己。

面对大家的质疑,企业家笑着回应说:“当我们准备见一个客户,或者准备一次重要的谈话时,一定不要忘了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而这个好印象首先来源于好的个人形象。我们总不能邋里邋遢就同别人坐在沙发上交谈,一定要想办法让对方感到舒服才行。”

如果对这个企业家的话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他在面对沟通时更加看重的是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使得他非常重视相关的准备工作。为了确保沟通更加高效顺畅,他会进行一些必要的仪式。这些仪式可能与沟通内容无关,却可以帮助他提升沟通效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通过一些仪式来产生仪式感,其目的主要是给自己施加一些积极的暗示,暗示自己必须真诚、诚恳、专注、满怀期待地做一件事。这种仪式不会受到生活琐碎事情的影响。仪式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它代表了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一种美好的生活期待。比如过生日的时候,人们会想着给自己买一个蛋糕;过年了想着发红包;一些人出远门会拜佛,这些都代表了一种仪式感。

仪式类似于安慰剂,能够有效激活大脑多巴胺奖励机制,从而抚慰不安的情绪并激励人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从具体的认知来说,身体体验和环境的互动构成了人们的认知活动,仪式中往往包含了特定的程序性的动作,从而强化对自身的认知。就像上课以及下课时,老师会喊“起立”一样,这是一个区分即将上课或者下课的口号,提醒学生分清界限。

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仪式过程中需要一致性的互动符号和人们的情感共享。通过现场聚集后的彼此分享、相互传染,能有效缩短人际距离。比如学校开学的时候,会安排联谊会或者同乡会,让大家联络感情。这些仪式未必和正式的沟通以及沟通内容有直接关联,但是都给沟通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在沟通中保持专注的人往往具有一种仪式感。他们会认真做好准备,认真评估每一个细节。为了保证社交过程的顺畅和完美,他们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并不一定是信息的收集,也不一定是制订各种策略,或者对可能到来的沟通进行反复练习,而常常是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www.xing528.com)

他们觉得接待客人或者与他人交流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些人不会把问题简单地理解为“和别人对话”或者“和对方见个面”。他们会更加专注一些细节性的东西。但是与单纯地关注细节不同,真正专注于沟通的人会在思想上对自己所做之事产生崇拜感,会将相关的沟通活动当成一个很有仪式感的活动来对待。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关的沟通活动,他们从一开始就会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不会错过任何一个仪式。他们会特意保持良好的形象,或者让自己的心情保持宁静祥和。

仪式感比较强的人往往拥有良好的沟通态度,他们会非常郑重地对待即将到来的会面或者对话,并认为这是一种强化沟通信念的方式。正如心理学家所提倡的,用庄重和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沟通,并从沟通中寻找乐趣。事实证明,那些仪式感非常强的人,往往会在沟通中表现得更好。他们对于沟通对象更加尊重,对于沟通活动更加专注。他们很少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基本不会表现出反感。这种情绪的酝酿和态度的呈现对于沟通对象来说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作家梭罗曾经去拜访一位老人。到达老人家中时,他发现老人特意命人在门口摆放了几盆他非常喜欢的水仙花,老人还特意将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梭罗非常惊讶,他只是一个小辈,这一次拜访也不是什么大事,老人没有必要那样郑重其事。见到老人如此用心地接待客人,梭罗非常感动,当天两个人的谈话非常愉快。

股神巴菲特很少参加电视节目和采访,也很少在电视节目中发表讲话。有一次,他接受了采访,还说了很多话。大家都非常诧异,以为采访巴菲特的记者是他的朋友或者认识的人。巴菲特摇摇头,指了指桌上那些樱桃味的可乐。原来巴菲特一直都很喜欢樱桃味的可乐,而当天电视台的记者特意在房间里摆放了一大堆樱桃味的可乐,这让巴菲特非常开心,所以整个采访非常顺利。

虽然这些准备工作看上去可有可无,甚至会让人觉得不过是浪费精力,但是一个对沟通充满敬意,愿意把沟通当成一种仪式来完成的人,必定更受欢迎,也更容易将这份专注和虔诚传染给沟通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