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祖琳艾新陈正敢
我的父亲艾启仁生于1921年9月18日,曾在重庆轮渡公司工作,1981年退休,2010年2月26日因病去世,享年89岁。
父亲对川剧艺术的热爱可追溯到壮年时期,那时就认识了川剧朋友牟志国,一起探索川剧艺术的魅力,经常一起听戏唱戏。牟伯伯当时穷困潦倒,父亲时常帮助他,最后助他走进了专业剧团,获得了稳定的收入,直至成家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逐步掌握了川剧伴奏的器乐,如小鼓、大锣、大钹、唢呐等,都能熟练运用。父亲性格开朗乐观,经常唱上几段川剧,还教我们姊妹唱川剧《红灯记》中的“听罢奶奶说红灯”。我们家每周要开一次晚会,周围邻居都来凑热闹,父亲唱川剧,大姐唱歌,母亲也小唱一曲,二姐及弟妹就跳舞,热闹的气氛充满了屋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愉快的周末。虽然当时家庭环境不佳,吃得不好,穿的大多是补丁衣服,我们七姐弟都像父亲一样性情开朗,不计较任何得失,并乐意助人。
“文革”期间,父亲参加了文艺宣传队,先后扮演了川剧《沙家浜》中的胡传魁和《红灯记》中的磨刀人。他当时年近五十,还上台就一个漂亮的侧身翻,嗓音也雄浑有力,经常去区县演出。
80年代提出了“振兴川剧”的口号,父亲这批忠实的川剧爱好者,更增添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先后结识了重庆川剧院、重庆江北川剧团以及社会各界的一批戏友,经常聚在一起排练演出。父亲还担任过重庆财贸川剧协会的评委,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www.xing528.com)
在沙坪坝重大附近“打玩友”时,经常与父亲在一起担任唱腔和乐手的有陈龙光、戴华云、王清菊、玲玲、周光弟、杜先志、李群等。为了支持父亲排练,在重庆大学工作的大姐中午专程送饭菜到排练场,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父亲又先后结识了重庆川剧院的郑开泽、罗天福、陈健康、杨才胜等,江北川剧团的漆瑞琪、杨红,沙坪坝川剧团的李定江、陈耀祖、钟其珍等,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好者。他们多年往返于磁器口演出剧场、贺老大茶馆、花卉园露天茶馆、沙坪坝文化馆活动室等,将古老的川剧艺术发扬光大。
父亲近几年在乐队中主要打大锣。只要乐队缺少乐器,他都自己掏钱购买,家里的响器多得连他自己都提不动。每次排练演出,都要请个人来家里用背篼背乐器。父亲还经常邀约戏友们在家里唱戏,一大早就骑自行车去菜市买很多菜,姊妹们就帮忙煮饭,招待这些戏友。父亲这种无私的品格,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
2010年2月26日,父亲很早就起床了,吃完早饭后准备坐出租车去李家沱水厂茶馆“打玩友”,还未出门,坐在沙发上,因心肌梗死突发去世。随后三天时间里,他的几十个票友为他唱了三天川剧,以川剧独特的唱腔和锣鼓缅怀告慰我父亲一生对川剧艺术的执着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