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明
近日,我应邀在重庆市南岸区老年活动中心看了一部全部由业余川剧爱好者编写、排导、演出的大型川剧《大禹治水》,颇觉高兴,也感慨良多。
《大禹治水》的编剧,是重庆市南岸区川剧爱好者协会的常务副会长、75岁的何在荣老先生。何老先生原是南岸区环保局的一位科长,只因酷爱川剧,能打能唱,退休后一直为川剧奔走呼号、尽心尽力。他以不高的文化、执着的信念,硬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苦编苦吟,花了几年的时间,创作出了包括水淹黎民、鲧察民情、帝舜排朝、天降神剑、鲧殉其职、闻惊哭夫、涂山招赘、神鹰助禹、涂山思夫、江边化石十场大型历史神话川剧。姑且不论他的剧本写得如何,一位古稀老人,这样酷爱、这样勤奋,这样不怕苦不畏难、不为名不为利,而只为家乡、只为川剧的精神,就足以令人高山仰止了。演出前,我应邀到何老先生家中坐了一坐,见识了他的“川剧窝子”。地上放着大小衣箱,两个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顶一顶的盔头,每个盔头下还贴着标签:“独独冠”“耳扑纹”“硬王帽”“状元头”等。那本应摆放棉絮的搁板上,放着一个一个装头帽的纸盒,一捆一捆的刀枪把子。同去的陈祖明兄说,要不是他夫人贤惠,这些东西早就被扫地出门了!幸好有了贤内助的支持,何老先生才能将爱好进行到底。
写戏难,排戏更难。著名剧作家刘云程先生说,中国剧作家是“弱势群体”,因为“剧团有上演不上演的自由,主管部门有给钱不给钱的自由,专家评委有通过不通过的自由”,剧作家想让自己的剧本立于舞台,实在太难太难。这一点我也体会颇深。虽然近几年来,重庆市川剧院和重庆市京剧团排演了我三个大戏和五六个小戏,但我还有好些大戏小戏还没见天日。业余剧作要想排演,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但何老先生硬是以愚公精神,到区文广局、区环保局、区老干局等部门一一恳请,得到几千元的赞助,区文广局“准予以自娱自乐的形式演出”,靠着这,他就拉开摊子排起戏来。(www.xing528.com)
一个好汉三个帮。排戏要人哪!何正荣老先生又去“拜码头”、打拱手,居然请来原四川省川剧院、后重庆市江北区川剧团的名角曹世雄担任导演,请新近落户南岸的陈祖明、李道勋伉俪分别担任琴师、副导演,请雷光福司鼓,邬忠明、艾之祥、欧阳书华、李玉珍等主演,调动了南岸、江北、沙坪坝、大渡口、九龙坡等区的川剧爱好者,共同来排演这个大戏,真是空前的壮举。曹世雄导演对剧本做了较好的增删,鼓师也安排了【园林好】【江头桂】【一枝花】【锁南枝】【幽冥钟】【驻云飞】等曲牌,琴师陈祖明还为涂山氏的几个抒情唱段做了伴奏,为全剧的纯粹高腔味增添了亮色。
整整两个半小时的《大禹治水》,就凭着何老先生的愚公精神,写成了、排成了、演出了,这在川剧爱好者中,可能是一大创举、一大壮举吧!我很希望我们的川剧爱好者团体,也来排一排新戏,更希望我们的职业文艺团体,能以这样的精神,每年排演出两三部新戏来,重庆又何愁出不了戏,观众又何愁没戏看呢!
(原载《川剧与观众》2006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