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诺曼底登陆战:盟军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战场

诺曼底登陆战:盟军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战场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盟军竭尽全力隐蔽在诺曼底登陆的企图,全力制造在加莱登陆的假象。德国海军认为盟军可能在斯海尔德河口和塞纳湾两处登陆,而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正是基于盟军将会在加莱登陆的判断,所以德军在大西洋沿岸的防御,无论是防御工事还是兵力部署,加莱都是首要重点。也就是说一旦盟军发动登陆,这些海防师根本无法及时赶赴登陆地点驰援。

诺曼底登陆战:盟军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战场

进入1944年,英美盟军将要在欧洲大陆发动登陆战役,开辟第二战场,已经是确定无疑的事情了,只不过是时间早晚,以及在哪里登陆。

在时间上德军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基本确定将会在1944年春季。

而对登陆地点的判断则是看法不一,在1942年3月23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下达的有关大西洋沿岸海岸防御的第40 号指令中就没有对盟军登陆地点进行分析。不过希特勒最初和大部分陆军将领的判断一样,认为盟军很可能在加莱登陆。而到了1944年2月以后,希特勒的看法就发生了变化,他多次表示:“英美盟军一定会在西线登陆,在我们漫长的战线,除了一些有暗礁的地段,其他任何地段就可以登陆。但有两个地点最有可能,这就是诺曼底布列塔尼半岛,盟军的战略目标明确无疑,一定是瑟堡!”

在1944年3月的军事会议上,希特勒再次强调:“英美对西线的进攻一定会到来,而且很快就会到来。但是进攻会以何种形式、有多大规模以及在什么地方,现在都还不清楚,暂时也无法推测。但你们不要从他们船只表面上的集结地点出发,就认为他们会在从挪威到比斯开湾的漫长战线上选择距离最短的地点发起进攻。船只的集结,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借助能见度低的掩护就可以进行转移和调动,所以表面的集结地点肯定是欺骗我们的假象。所以最可能的登陆地点就在瑟堡半岛和布列塔尼半岛,这两处都有设施良好的港口,有建立桥头堡的有利条件,所以这对于英美盟军来说,是最具有诱惑力的,一旦登陆成功,就能取得桥头堡,随后在强大空中力量掩护下,迅速扩大桥头堡。”

▲希特勒听取大西洋沿岸防御部署汇报。

尽管盟军竭尽全力隐蔽在诺曼底登陆的企图,全力制造在加莱登陆的假象。但几乎所有的情报都与加莱有关,反而引起了希特勒的怀疑。在4月6日的军事形势分析会议上,希特勒对最高统帅部国防军总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大将说:“英国人做的这一切我看全是假的,要是一个人真的对一件事情有所打算,他绝不会按常规的办法来做,所以我不能不感到英国人做的这一切,不过都是寡廉鲜耻的欺骗罢了。”然后他指着地图上英格兰东南部说:“他们完全可以把部队集结到这里,然后用船运到——诺曼底,这才是他们的目标!”接着他又指着地图上的诺曼底地区说:“我觉得应该把全部装甲部队都调到这里!当然,加莱地区的防御也不能削弱,那也是重点地区。”

德国海军认为盟军可能在斯海尔德河口塞纳湾两处登陆,而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斯海尔德河口附近有欧洲最大的港口安特卫普,而且距离德国的心脏——鲁尔区很近。而从英军在英吉利海峡布雷情况来看,只有塞纳湾没有布雷,而且勒阿弗尔和瑟堡港始终都没有遭到大规模的轰炸,显然盟军是想利用这两个港口。再加上盟军登陆舰艇大部分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港口,所以从这三点综合起来看,盟军在塞纳湾沿岸登陆的可能性非常大。

尽管希特勒和德国海军都认为盟军登陆地点很可能是诺曼底,但德国陆军却认为在加莱登陆的可能性更大。龙德施泰德和隆美尔虽然性格和行事作风都大相径庭,在有关大西洋壁垒和大西洋防御兵力部署方面更是各执己见,针尖对麦芒毫不相让,但在对盟军登陆地点的判断上,两人却很难得地达成了一致,都认为盟军将会在加莱登陆。

希特勒的判断更多是出于直觉,龙德施泰德从来都看不起希特勒,尽管表面上对希特勒很恭敬,但在私下却都是很不屑地称为“那个波希米亚下士”,对希特勒的判断当然只会是表面尊重,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但德国海军的意见从登陆战的角度来说却更为专业,毕竟登陆战对海军的倚重要更大,不过德国历来重视的是陆军,海军从来就是不被重视,所以这些意见自然都被陆军忽略了。

正是基于盟军将会在加莱登陆的判断,所以德军在大西洋沿岸的防御,无论是防御工事还是兵力部署,加莱都是首要重点。

▲龙德施泰德视察法国海滩。

▲德军西线兵力部署图。

加莱地区是整个大西洋沿岸唯一基本完成大西洋壁垒建设的地段,而在诺曼底地区,除了极少数地段外,大西洋壁垒的完成进度还不到20%。在盟军登陆的80 千米地段上,总共只部署了20 个炮兵连,而且都是从38 毫米到76 毫米的中小口径火炮

在兵力方面,截至1944年5月底,德军总共有302 个各类作战师,在东线苏联战场共有179 个师又5 个旅,约占德军总兵力的65%;西线德军共121 个师,约占德军总兵力的35%,其中在巴尔干半岛26 个师,在意大利22 个师,在北欧斯堪的那维亚13 个师,而在法国、比利时、荷兰这3 个大西洋沿岸国家,只有归西线总司令陆军元帅龙德施泰德指挥的59 个师。

59 个师来守备如此广阔的西欧地区,数量显然是不够的,更要命的是,这些师的质量更令人堪忧,真正的精锐部队很少,大部分师的兵员都是老弱病残,而且装备、兵员都达不到编制要求。特别是海防师基本上没有机动车辆,毫无机动能力,只能担负固定防御,所以又被称为“固定师”。也就是说一旦盟军发动登陆,这些海防师根本无法及时赶赴登陆地点驰援。

在这59 个师中,32 个海防师和空军野战师、伞兵师,17 个步兵师,10 个装甲师,总兵力约76 万人,分别隶属两个集团军群:

B 集团军群驻守斯海尔德河口到卢瓦尔河口一线,总共39 个师,其中第15 集团军(23 个师)驻守斯海尔德河口到塞纳河口;第7 集团军(14 个师)驻守塞纳河口到卢瓦尔河口;独立第88 步兵军(2 个师)驻守荷兰。

西线德军作战序列

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德元帅,总兵力59 个师

B 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元帅,总兵力39 个师

第7 集团军,司令弗里德里希·多尔曼上将,总兵力14 个师

第15 集团军,司令汉斯·冯·萨尔穆特上将,总兵力23 个师

独立第88 步兵军,军长弗里德里希·克里斯琴森上将,总兵力2 个师

G 集团军群,司令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总兵力19 个师

第1 集团军,司令库特·冯·谢瓦莱里中将,总兵力10 个师

第19 集团军,司令冯·佐特斯特恩上将,总兵力9 个师

西线装甲集群,司令莱奥·冯·施韦彭贝格上将,总兵力7 个装甲师(后3 个装甲师划归B 集团军群)

德军B 集团军群作战序列

B 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元帅,参谋长汉斯·斯派达尔少将

第15 集团军,司令汉斯·冯·萨尔穆特上将,参谋长鲁道夫·霍夫曼少将

第67 步兵军

第344 海防师(部署在D2 海防区)

第348 海防师(部署在E1 海防区)

第85 步兵师

第81 步兵军

第245 海防师(部署于E2 海防区)

第17 空军野战师(部署于F 海防区)

第711 海防师

第346 步兵师

第82 步兵军

第18 空军野战师(部署于B 海防区)

第47 海防师(部署于C 海防区)

第49 海防师(部署于D1 海防区)

第326 步兵师

第331 步兵师

第89 步兵军

第70 步兵师(部署于A1 海防区)

第712 海防师(部署于A2 海防区)

第48 步兵师(部署于A3 海防区)

第136 特别师(部署于安特卫普)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182 后备步兵师

第7 集团军,司令弗里德里希·多尔曼上将,参谋长马克斯·朋塞尔少将

第25 步兵军(www.xing528.com)

第343 海防师(部署于B 海防区)

第265 海防师(部署于C1 海防区)

第275 步兵师(部署于C2 海防区)

第353 步兵师

第74 步兵军

第77 步兵师(部署于A1 海防区)

第266 海防师(部署于A2 海防区)

第84 步兵军

第716 海防师(部署于H1 海防区)

第352 步兵师(不属于H2 海防区)

第709 海防师(部署于J1 海防区)

第243 海防师(部署于J1 海防区)

第30 机动旅(部署于J2 海防区)

第319 海防师(部署于海峡群岛)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91 空中机动师

第7 火箭炮旅

第9 火箭炮旅(盟军登陆时该旅还未运输到位)

独立第88 步兵军(部署于荷兰)

第719 海防师

第347 海防师

第16 空军野战师

党卫军岸防部队

第2 伞兵军(直属空军指挥)

第3 伞兵师

第5 伞兵师

G 集团军群驻守卢瓦尔河口到比利牛斯山脉一线,总共19 个师,其中第1 集团军(10 个师)驻守比利时;第19 集团军(9 个师)驻守法国南部。

西线德军装甲部队总共有10 个装甲师和3 个独立重装甲营,其中部署在法国的有7 个装甲师,全都集中在施韦彭贝格上将的西线装甲集群的序列中,后来由于隆美尔一再向希特勒建议要求取得装甲部队的指挥权,所以希特勒将西线装甲集团一分为二,将第2、第21、第116 装甲师等三个师划归隆美尔指挥,其余装甲教导师、党卫军第1 装甲师、党卫军第12 装甲师和党卫军第17 装甲掷弹兵师还留在西线装甲集群序列中,但希特勒却同时命令这四个最精锐的装甲师作为战略预备队,必须经过希特勒的批准后才能调动。

1944年6月西线德军装甲部队(10 个装甲师又3 个独立重装甲营)

第2 装甲师:装备98 辆lV 号坦克、79 辆“豹”式坦克、10 辆突击炮、12 辆自行高炮

第9 装甲师:装备78 辆lV 号坦克、79 辆“豹”式坦克、8 辆自行高炮

第11 装甲师:装备79 辆“豹”式坦克、8 辆自行高炮

第21 装甲师:装备4 辆lll 号坦克、21 辆早期型lV 号坦克、96 辆后期型lV 号坦克、2辆指挥坦克、12 辆自行高炮

第116 装甲师:装备6 辆lll 号坦克、73 辆lV 号坦克、79 辆“豹”式坦克、8 辆自行高炮

装甲教导师:装备101 辆lV 号坦克、89 辆“豹”式坦克、3 辆“虎”式坦克、9 辆突击炮、12 辆自行高炮

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装备98 辆lV 号坦克、79 辆“豹”式坦克、12 辆自行高炮

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装备78 辆lV 号坦克、79 辆“豹”式坦克、13 辆突击炮、12辆自行高炮

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装备98 辆lV 号坦克、66 辆“豹”式坦克、12 辆自行高炮(后又补充13 辆“豹”式坦克)

党卫军第17“古兹·冯·伯利辛根”装甲掷弹兵师:装备3 辆指挥坦克、42 辆突击炮(后又补充12 辆自行高炮)

党卫军第101 独立重装甲营:装备45 辆“虎”式坦克

党卫军第102 独立重装甲营:装备39 辆“虎”式坦克

党卫军第103 独立重装甲营:装备36 辆“虎”式坦克

合计:10 辆lll 号坦克、741 辆lV 号坦克、627 辆“豹”式坦克、123 辆“虎”式坦克、74 辆突击炮、108 辆自行高炮

另外,1944年7月从东线苏德战场又抽调2 个装甲师增援西线:

党卫军第9“霍亨施陶芬”装甲师:装备46 辆lV 号坦克、79 辆“豹”式坦克、40 辆突击炮

党卫军第10“弗伦茨伯格”装甲师:装备3 辆lll 号坦克、39 辆lV 号坦克、38 辆突击炮

而拨归隆美尔指挥的3 个装甲师里,真正部署到诺曼底地区也只有第21 装甲师一个师,而且该师总共只有123 辆坦克和12 辆自行高炮,实力很弱,而德军装甲师在1940年最鼎盛时坦克编制数高达400 辆,即便到1942年缩编后的装甲师坦克编制数还有200 辆。

在诺曼底地区守军为第7 集团军所属的6 个师又3 个团,其中3 个海防师(第243 师、第709 师、第711 师),战斗力较弱;2 个步兵师(第91 师、第352 师),1个装甲师(第21 装甲师),战斗力稍强;3 个团是2 个独立步兵团和1 个伞兵团,总兵力约9 万人,而且第7 集团军的兵员中有五分之一是来自原先苏军战俘的“反布尔什维克志愿兵”,其战斗力之低可想而知。防御工事也比较薄弱,只构筑了少量钢筋混凝土的独立支撑点,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战工事,纵深也只设置了少量防空降障碍物“隆美尔芦笋”。所以在诺曼底,德军的防御还是比较薄弱的。根据希特勒1944年4月判断诺曼底将是盟军登陆地点要求加派兵力的指示,隆美尔将原驻圣洛的第352 步兵师调到诺曼底,正是这个新调来的师给在“奥马哈”滩头登陆的美军带来了灭顶之灾。如果在诺曼底的德军部队增加几个师的话,盟军的登陆就会困难多了。

▲德军指挥系统。

在西线的德军海空力量更为薄弱,海军是由特奥多尔·库兰克海军上将指挥的西线海军部队,共计驱逐舰5 艘,潜艇49 艘,远洋扫雷舰6 艘,巡逻舰116 艘,扫雷艇309 艘,鱼雷艇34 艘,炮艇42 艘,总共才561 艘中小军舰,其中排水量在1 000吨以上的军舰只有5 艘驱逐舰和6 艘远洋扫雷舰,实力非常弱小。

空军是由胡戈·施佩勒空军元帅指挥的第3 航空队,作战飞机约450 架,其中战斗机160 架,真正能够投入实战的只有100 架左右。

从军事力量上来看,德军处于明显劣势,尤其是海空军的实力相差更为悬殊。不过希特勒还有一些底气,就是德国的军事工业还比较雄厚,尽管盟军进行了持续不断地昼夜空袭,以及资源上的匮乏,但在1943年德国坦克的年产量达到了11 897 辆,是1940年的10 倍;飞机年产量22 050 架,是1940年的3 倍。除了常规武器外,德国还有先进的通气管潜艇、Me-262 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开始生产,另外更有V-1 和V-2 火箭这样具有划时代技术优势的秘密武器,所以希特勒对挫败盟军的登陆企图还是信心满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