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位元帅的分歧:诺曼底登陆战与大西洋壁垒的关系

两位元帅的分歧:诺曼底登陆战与大西洋壁垒的关系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3年10月,龙德施泰德根据对整个大西洋壁垒的视察情况向最高统帅部递交了一份报告,指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完成情况严重不足,部队配置太过分散,所以他指挥的西线德军部队只能完成部分战备。在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俘虏的第一批德军战俘中不少就是“东方营”。这一指令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组建快速反应的预备队,用于对盟军的登陆展开反击。因此,在隆美尔的计划中,整个大西洋壁

两位元帅的分歧:诺曼底登陆战与大西洋壁垒的关系

1943年10月,龙德施泰德根据对整个大西洋壁垒的视察情况向最高统帅部递交了一份报告,指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完成情况严重不足,部队配置太过分散,所以他指挥的西线德军部队只能完成部分战备。

希特勒对这份报告非常重视,他仔细研究了这份报告之后,于1943年11月3日下达了第51 号指令:

“来自东方的威胁依然存在,但更大的威胁在西方,那就是英美的登陆。在广阔的东线,放弃一点土地算不得什么,但在西方,各国都门户相连,寸土得失都将关系到帝国的存亡。如果敌人在我们的西部防区上撕开一个口子,那么不久我们就将尝到攻守失衡的苦果,各种迹象表明,敌人最晚将在1944年春季进攻法国,最可能的登陆地点是多佛尔海峡的加莱海滩,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加强加莱地区的防御。未经我本人批准,不得再从西线抽调部队。一旦敌军登陆,就要以猛烈的反击将其赶下大海。因此,我不会再出于对其他战场的考虑而对西线持续削弱兵力坐视不管。我决定全力充实西线防御的力量,尤其是加强那些即将对英国展开远距离战斗的地方的防御力量。在战斗开始时,敌人的全部攻击力量必然会指向海岸防御部队,只有竭尽本土和被占领区的一切人力与物力构筑起最坚固的防御工事,才能在还能支配的短时间里使我们的防御力量得到加强。”——希特勒对英美盟军发动登陆的时间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盟军正是计划在1944年春季发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隆美尔视察德军中由印度人组成的部队。

▲在诺曼底登陆当天被俘的杨基俊,正是从这张照片找到了他传奇人生的轨迹。

最传奇的俘虏

德军由于补充兵员日益枯竭,所以不得不从苏军战俘中征召志愿者,称为“反布尔什维克志愿兵”,从1942年开始,这些人就被组织起来以营为单位编入德军,这些来源于苏军战俘民族成分极为复杂的部队就被统称为“东方营”。在大西洋防线上,有很多这样的“东方营”,尤其是在德军认为不是防御重点的诺曼底地区。

在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俘虏的第一批德军战俘中不少就是“东方营”。其中有个叫杨基俊(音,英文名字为“Yang Kyoungjong”),他1920年出生在朝鲜北部,1938年被日军征召入伍,随即被编入了关东军。在1939年日军和苏军的诺门罕冲突中,他被苏军俘虏。冲突结束后,苏联日本相互遣返战俘,但苏联认为日军中的朝鲜人并不能算是战俘,所以没有遣返,而是将他们送到了古拉格劳改营,杨基俊也在其中。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战争初期苏军连遭败绩损失惨重,因此便从劳改营中征召补充兵员,就这样,杨基俊又加入了苏军。

1943年哈尔科夫战役,杨基俊所在的苏军部队被德军击败,杨基俊又成了德军的战俘。随后他作为“反布尔什维克志愿兵”加入352 师726 团东方营,而驻防地点就在诺曼底。

▲东方营士兵的合影,在德军中这样一副东方人面孔的士兵还不少。

因此他才在1944年6月6日被盟军俘虏,起初盟军还以为他是日本人,经过审讯后才搞清楚是朝鲜人。随后他被送到了英国的战俘营,一直到1945年8月德国战败他才重获自由,他选择去美国,在伊利诺伊州定居,直到1992年去世。

不过他对自己的这段战争经历绝口不提,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不知道。还是后来的历史研究者发现了这张历史照片,才通过相关线索将他的经历整理了出来。

杨基俊的战争经历确实相当传奇,日军、苏军、德军都干过,最后成了美军的战俘。2012年韩国还根据杨基俊的经历拍摄了电影《登陆之日》(英文片名:My Way)。

而他的经历只是德军中很多“东方营”官兵的缩影,可见,到了1944年时德军的兵员组成已经到了怎样的恶劣情况。

▲电影《登陆之日》的海报。

▲伪装成民居的炮台。

这一指令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组建快速反应的预备队,用于对盟军的登陆展开反击。这一战术也正是龙德施泰德的要求,也是防御计划的重点所在。同时在第51 号指令下达后,希特勒下令将新生产出来的重装备大部分都分配给西线,并在西线囤积可供8 个月使用的弹药和其他补给,并且明令如果没有希特勒本人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再从西线抽调部队。

11月6日,希特勒又任命德军最著名的战将沙漠之狐”隆美尔担任西线B 集团军群司令,除了指挥所辖部队外,还让他具体负责研究大西洋沿海地区的防御,改进从丹麦到西班牙数千千米海岸线的防御,并拟定对盟军登陆的反击计划。

隆美尔和龙德施泰德的作风截然不同。隆美尔强调要到现场去,12月1日就带着自己的参谋班子开始了对整个大西洋沿海地区的巡视。第一站他去了丹麦,经过实地勘察,他认为丹麦位于盟军战斗机在英国基地的作战半径之外,而德军在丹麦驻扎有一定的空军力量,所以德军将能够有效占据丹麦上空的制空权,根据这一点,盟军就不可能在丹麦登陆。

12月8日,他来到法国,他很清楚这里是大西洋沿岸的重点地区,所以在法国的考察隆美尔历时将近一个月,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海岸。他发现问题不少:陆军部队没有足够的兵力来组织有效防御,海军和空军的力量也很薄弱;除了少数重要港口外,几乎都没有统一的防御计划;即便是在重要港口,很多防御措施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例如海滩上都没有布置足够的水雷和地雷。

正是通过如此大范围的实地考察,再结合和英美盟军作战的经验——在德军的高级将领中,隆美尔可以说是和英美盟军交手经验最丰富的,隆美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防御作战计划。他认为登陆一开始,盟军就会凭借强大的海空火力,遮断登陆海滩和纵深的联系,不要说预备队,就连弹药、粮食、补给物资都很难运抵海滩。所以他的结论是根本不会存在纵深反击,决定胜负的就只有在海滩,因为只有在海滩才是盟军最薄弱的时候,一旦盟军在海滩站稳了脚跟,再要想组织反击将盟军赶下海,基本是不可能的。为此他提出了最著名的一句总结:“登陆开始后的最初24 小时将是决定性的,无论对我们还是对盟军,都将是最长的一天,有史以来最长的一天!”也就是说,登陆最初的24 小时才是决定胜负的。基于这样的判断,隆美尔远比龙德施泰德甚至比希特勒都要更为重视海滩的防御,因为在他的计划中,海滩将是左右战局的关键地带,只要盟军冲过了海滩进入纵深内陆,那么抗登陆作战也就失败了。

因此,在隆美尔的计划中,整个大西洋壁垒将是一道宽达10 千米,由密集的雷区和坚固的混凝土防御工事组成的“死亡地带”,就如他当年在北非构筑的阿拉曼防线的放大版——大西洋壁垒的总长度是阿拉曼防线50 倍!

他要求的第一道防线是在近岸的海水中,将布设大量的水雷,用来摧毁盟军的舰艇。第二道防线是海滩低潮线到高潮线之间地区,在这一地区要埋设大量地雷,既有反步兵雷,也有反坦克雷,既有触发引信,也有遥控和光控引信,既有金属地雷,也有非金属地雷……其复杂程度足以令盟军的工兵伤透脑筋。

龙德施泰德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龙德施泰德(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1875年出身于阿舍斯莱本(位于今天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一个普鲁士贵族家庭。龙德施泰德家族是普鲁士历史悠久的军人世家,其家族的军旅生涯已经长达800年,其中不乏名将。

1892年,龙德施泰德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随后被分配到卡塞尔的第83 步兵团担任见习军官。1893年,晋升为少尉,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1902年进入普鲁士精英军事学院,这个学院每年只招收160 名新生,而且最后只有40 人毕业,是德军中享有盛名的军校。1907年,毕业并晋升上尉,进入总参谋部工作。

在1914年到1919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历任步兵师参谋、军首席参谋、步兵师参谋长,军衔也仅仅从上尉晋升到少校

和很多人在战争中迅速升迁不同,龙德施泰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晋升缓慢,反而在战后却青云直上。1920年,加入仅有10 万员额的魏玛共和国陆军,晋升中校并担任第3 骑兵师参谋长。1923年晋升上校,1926年升任第2 集团军参谋长。1927年晋升少将,1928年调任第2骑兵师师长,1928年晋升中将。1932年调任第3 步兵师师长兼柏林第三军区司令,1933年升任第1 集团军司令,并晋升上将。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龙德施泰德作为国防军的代表人物,因扩军问题与希特勒发生分歧。1938年1月,在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突然被免职时,他为弗里奇说情无效,反而激化了和希特勒的矛盾,于当年10月晋升为大将后主动辞职退役。

1939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龙德施泰德又重新服役,出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率部参加9月的波兰战役。在这次战役中龙德施泰德采用了全新的闪电战战术,仅用了一个月就彻底击败了波兰,因此荣获骑士铁十字勋章。1940年升任A 集团军群总司令,率部参加闪击西欧,一路席卷西欧。因为这些战功于1940年7月晋升元帅,成为纳粹德国第八位陆军元帅。

1941年3月,调往东线出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1940年6月,率部参加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围歼战基辅战役的胜利。但在此后的作战中因为和希特勒的意见相悖,因此于1941年11月辞职。

1942年3月,再度出山,担任西线德军总司令,负责抗击英美盟军登陆的大西洋防线。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战役,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因为作战失利,在被授予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后被解职。

1944年7月20日,德国发生了刺杀希特勒的事件,龙德施泰德认为这是一种叛国行为,因此与威廉·凯特尔和古德里安等人组成荣誉军人法庭,并担任主席,开除了数百名反对希特勒的军官军籍,这些军官随即被移交给由罗兰德·弗莱斯勒担任主席的人民法庭继续审判,其中大部份人都被判处死刑。

▲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德。

1944年9月,重新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他很快就重整部队挫败了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但因为反对发动阿登反击而没有参与这场战役指挥,1945年2月获得宝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1945年3月因为建议与盟军和谈而再次被撤职。

1945年5月,被美军俘虏,随后被引渡到英国。虽然被列为战犯,但因健康原因从来没有受到审判。1948年7月获释,定居汉诺威,1953年2月去世。

▲《时代》杂志封面上的龙德施泰德。

地雷是隆美尔在防御中最喜欢的武器,他要求在整个大西洋壁垒布设不少于1 亿颗地雷,在重点地段达到每平方千米2 万颗的密度,当然这一指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到盟军登陆前,实际只布设了约400 万颗地雷,连隆美尔要求的5%都没有达到!而在之前的两年时间里,德军才布设了100 多万颗,还不到隆美尔上任半年的一半。

除了地雷以外,还要布置各种障碍物,例如在海滩上要打入向海面方向倾斜的木桩或铁桩,上面还要布置爆炸物,绰号“比利时牛棚门”2 米高的四方体形钢筋混凝土障碍物,绰号“恶魔方块”的楔形混凝土反坦克障碍,绰号“捷克刺猬”由三根钢梁交叉成直角的反坦克拒马,以及各种拒马、鹿寨、铁丝网……毫无疑问,这些奇形怪状的障碍物将对盟军的登陆舰艇构成严重威胁。

▲隆美尔视察诺曼底地区的海滩障碍物。

隆美尔(www.xing528.com)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1891年出生于海登海姆,祖父和父亲都是教师、中学校长。隆美尔最早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但在1910年9月,他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愿加入了符滕堡王国皇家陆军,成为第124 步兵团的军官候补生。1911年3月,他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学习。1912年1月,毕业后的隆美尔回到第124 步兵团,负责训练新兵工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转战法国、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地,在作战中他勇猛过人,又善用计谋。先后2 次负伤,4 次获得军功勋章,并于1917年晋升上尉连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留在10 万人的魏玛共和国陆军中,历任步兵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才开始得到了飞黄腾达的机会,因为希特勒对他在德累斯顿步兵学校当战术教官时写的《步兵攻击》一书极为欣赏,所以将他调任自己的警卫队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隆美尔仍然在最高统帅部任职。波兰战役之后,希特勒才同意了隆美尔的一再请求,将他外放担任第7 装甲师师长。

在1940年5月的闪击西欧战役中,隆美尔率第7 装甲师进展神速,狂飙突进560 千米,特别是最后4 天就推进了350 千米,俘虏敌军97 468 人,缴获坦克、装甲车485 辆、卡车4 000辆、火炮277 门,而自身损失才阵亡682 人,负伤1 646 人,失踪296 人,损失坦克42 辆——成为战绩最辉煌的装甲师,因此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绰号。

1941年2月,升任德国非洲军军长,率部前往北非,从此开始了他军事生涯的黄金时期。在北非战场上,他指挥非洲军一再以弱胜强,使英军损失惨重。1942年1月,隆美尔荣获宝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升任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6月,晋升元帅军衔,成为纳粹德国的第十三位陆军元帅。而他也因为在北非沙漠的赫赫战功,被誉为“沙漠之狐”。

1943年2月,非洲军团升格为非洲集团军群,隆美尔任总司令。3月,他被召回本土,授予钻石宝剑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希特勒让他离职疗养。此后北非战场由于盟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和制空权、制海权,德意军最终完全失败。

1943年8月,隆美尔出任驻意大利北部的德军B 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B 集团军群改驻法国,隆美尔同时受命对大西洋壁垒进行考察,以及负责大西洋防线的建设

▲被誉为“沙漠之狐”的德军名将隆美尔。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在乘车视察前线途中遭到美军飞机扫射,他被摔出车外而受到重伤。7月20日,德国发生了暗杀希特勒的事件,因为隆美尔不但知道刺杀计划,而且与密谋集团关系密切,所以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来了两条选择,要么服毒自尽,这样将不追究他的叛逆罪,并举行国葬,其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要么将受法庭审判。隆美尔选择了前者。希特勒随后为隆美尔举行国葬。希特勒之所以对他网开一面,因为他已经成为德军的“战神”,在德军中具有极高声望,希特勒需要利用隆美尔的声誉为已经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效劳。

隆美尔的戎马生涯长达34年,但这其中只有6年是在战场上,3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3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和北非战场。前一个3年他从少尉升到了上尉,而后一个3年他则从少将升为了元帅。

作为军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建立如此辉煌的功绩,确实非常罕见。尽管有人说隆美尔最多是个出色的师长,缺乏战略眼光。但是毋庸置疑,在军事上,或者具体说在战术上,隆美尔的才华确实熠熠生辉。他就是为战争而生的,他和古德里安、曼施坦因一起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三大名将,生前就已经是传奇人物,有关他的书籍比任何一位德国将军都多。作为对手,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评价或许更为中肯客观:“他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手持元帅权杖的隆美尔。

此外,隆美尔还判断,盟军一定会配合正面突击在登陆滩头的两翼和纵深实施空降,他的反空降措施就是在大西洋壁垒后方纵深地区,只要是适合空降和滑翔机机降的地点,都会布置由木桩和铁轨组成的3 米高的尖桩形障碍,上面还有爆炸物——这种反空降障碍物被叫作“隆美尔芦笋”(Romme lspargel),在后来的实战中确实给盟军的空降部队尤其是滑翔机造成了很大损失。而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干脆就放水淹没,使之成为一片能让人陷入灭顶的泽国。在夜色中空降兵不可能发现平静如镜的水面所蕴藏的危险,很多伞兵就是落到了这样的人工湖泊中而淹死。

截至登陆开始前的1944年6月初,德军总共完成了约50 万件障碍物和500 万颗地雷,被德国宣传机构大吹大擂的大西洋壁垒,实际上在塞纳河以东的重点地区才完成了68%,在塞纳河以西地段完成率才只有18%,真正全部按照计划完成的就只有加莱地区。

一直负责协助隆美尔考察大西洋壁垒的德军工兵专家威廉·梅斯少将对隆美尔赞誉有加:“隆美尔不仅有具有军人的伟大气质,而且在我看来,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了不起的工兵专家,我没有什么可以教授他,反而他是我的老师。”

在生活上隆美尔近乎于清教徒,每天早上6 点起床,先是跑步锻炼,然后才是简单的早餐,8 点开始工作,不是在司令部处理文件就是去视察部队,午餐和晚餐也没有什么讲究,经常就是和部下一起草草打发了。他的兴趣全部集中在军事上,甚至有时在餐桌上看到一个瓷器花瓶,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把地雷放到瓷器里,这样就可以不被探雷器发现”,看到名胜古迹,首先不是关注建筑的华贵典雅,而是应该在何处布置高射炮。

龙德施泰德出身于普鲁士军人世家,他在波兰战役、闪击西欧、进攻苏联等重大行动中都立下过显赫战功,尤其是他在1941年11月因反对希特勒将自己部队调往苏联南线而愤然辞职,更是使他在德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不过1944年时已经69 岁,精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在两年的时间里,到大西洋壁垒第一线只去过两次,而且他是很正统的“条顿骑士加贵族绅士”的派头,他将自己的司令部设在巴黎西北20 千米的度假胜地圣日耳曼昂莱小镇上的豪华别墅,房间里都是豪华家具,地上全是高级地毯,过的完全是“牛奶加蜂蜜”的享乐生活。他每天不到10 点是不会到办公室的,他的大把时间都花在看小说和逗弄宠物猎狗上,还经常去著名的“大胆的公鸡”餐厅品尝法国大餐。

隆美尔和龙德施泰德相互都不买账,隆美尔对龙德施泰德的奢华生活极为反感,认为这哪里是打仗,更看不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作风,对龙德施泰德手下参谋军官的慵懒懈怠也很难接受,难怪两年多的时间,大西洋壁垒几乎毫无进展。他在巴黎街头看到的德国军人,要么是拎着大箱小包扫货抢购各种商品,要么出入餐厅、剧院、酒吧等娱乐场所纵情声色,对此十分厌恶,他将自己的司令部从巴黎迁到了60 千米外的偏僻小村拉罗什吉荣——这点和艾森豪威尔一样,仔细对照就会发现,隆美尔有很多地方和艾森豪威尔非常相似。

▲龙德施泰德视察大西洋壁垒,但他很少这样到现场视察。

龙德施泰德也看不上隆美尔,因为隆美尔既不是出身名门望族,也不是普鲁士军人世家,充其量也就是个中产阶级。他认为隆美尔只不过靠着蛮勇才混到了元帅,最多就是个只会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基层军官,根本不是运筹帷幄的将才,所以对隆美尔推崇的地雷和障碍物很不以为然,所谓的大西洋壁垒也没有多大作用。他认为赢得抗登陆作战的关键是在于掌握大量的步兵和装甲部队预备队,部署在适合机动的纵深地带,一旦盟军登陆,立即展开反击,将盟军赶下大海。

另外,龙德施泰德还对隆美尔的任命表示了极大不满,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质问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是不是已经内定隆美尔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凯特尔的解释根本不能消除他心中的芥蒂,他对整个西线德军的指挥体系非常失望,作为西线德军最高司令,他根本指挥不动西线的海军和空军,党卫军也不归他指挥,甚至负责修建大西洋壁垒的是由阿尔贝特·施佩尔领导的托特组织,他也插不上手。因此,龙德施泰德曾经大发牢骚:“作为西线最高司令,我唯一的权力就是调动门口的卫兵。”

隆美尔认为抗登陆的主要战线就是在登陆点的高潮线,所以海滩上的地雷和障碍物将发挥巨大作用。同时由于盟军空中力量极为强大,海岸防御部队将凭借这些防御工事尽量消耗盟军,然后迅速投入配置在距离海滩不超过10 千米的装甲师,趁盟军立足未稳之际展开反击,才能一举奏效。

简单来说,龙德施泰德主张纵深防御,隆美尔则力主水际歼敌,两人的意见高度对立。而掌管西线德军装甲部队的西线装甲集群司令莱奥·冯·施韦彭贝格装甲兵上将也反对将装甲师部署在海滩附近,他认为根据在西西里和意大利的教训,装甲部队根本不是舰炮的对手,将装甲部队部署在海滩附近,一定会遭到盟军军舰的舰炮轰击,从而受到无谓的损失。因此他建议装甲部队部署在不受舰炮威胁的内陆地区。隆美尔接受了施韦彭贝格的意见,将自己的方案作了调整,同意将装甲部队的部署位置适当后移,位于距离海滩约15 千米的浅近纵深。

对于装甲部队的使用,也是龙德施泰德和隆美尔分歧的焦点。龙德施泰德本来就主张纵深防御,自然同意施韦彭贝格的意见,希望将装甲部队配置在纵深。

▲隆美尔视察诺曼底地区的海岸防御。

而德军装甲部队总监,著名的装甲战专家古德里安这回也站在龙德施泰德一边,他认为装甲部队绝对不能配置在敌方舰炮射程之内,甚至提出要设立一条停止线,装甲部队不能越过这条停止线而开往海滩。由于在德军高层,古德里安是装甲战的绝对权威,他的意见自然分量很重,而且他还不遗余力,三次觐见希特勒,表达了强烈反对隆美尔的态度。

▲德军在低洼地带放水形成的人工湖泊。

施韦彭贝格在觐见希特勒时也再三强调了在西西里和意大利的教训,指出绝对不能将装甲部队部署在海滩地区,而应该部署在纵深内陆,甚至建议装甲部队的主力应配置在巴黎附近。

隆美尔对龙德施泰德、古德里安和施韦彭贝格的意见极为愤怒,认为他们只有在东线战场和苏军作战的经验,根本不了解如何与拥有强大空中力量的英美盟军作战,如果将装甲部队配置在纵深后方,那在登陆开始后,盟国空军就会以猛烈的遮断式空袭来阻止任何部队开赴海滩,所以位于后方的装甲部队根本不可能达到海滩前线。为此,他和施韦彭贝格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他还因此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了正式报告,要求将施韦彭贝格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

这场激烈的争执持续了一个多月,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官司只能打到了希特勒那里,希特勒的态度也是一波三折、摇摆不定,一会儿支持隆美尔,一会儿支持古德里安,最后两边都不支持,而是采取了折衷方案,将驻法国的7 个装甲师一分为二,第2、第21 和第116 装甲师划归隆美尔的B 集团军群序列——但其中只有第21 装甲师部署在了诺曼底地区的卡昂!另外4个装甲师则作为由希特勒直接掌握的战略预备队配置在远离海滩的内陆,其中党卫军第12 装甲师距离海滩有90 千米,而党卫军第1 装甲师更是远在比利时,而且这4个装甲师没有希特勒本人的命令,谁也不能调动。

▲德军设在海滩上的机枪火力点。

▲隆美尔和龙德施泰德意见高度对立。

看到这个最后的结局,隆美尔愤愤不平地对自己的老部下弗里茨·拜尔莱恩中将说:“这些从东线回来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他们在西线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情形!”

隆美尔深刻认识到制空权对于现代战争的决定作用,所以他积极谋求取得驻法国空军的战术指挥权,但空军历来是戈林的禁脔,戈林不但不愿意交出驻法国空军的指挥权,而且连空军的地面作战部队空军野战师和伞兵师都不同意划归隆美尔指挥。虽然这两个师的人员大都是空军出身,但装备精良,战术素养高,作战意志顽强,是德军中的精锐部队,隆美尔很希望能得到这两个师,但没有戈林首肯,他也无可奈何。

▲反坦克障碍。

▲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到1944年6月已经不复当年之盛,在法国竟然只有一百多架飞机去对抗盟军的上万架飞机。

在隆美尔的坚持下,希特勒同意调拨1 000 架战斗机给隆美尔指挥。听到这一消息,第15 集团军司令萨尔穆特不禁喜不自胜,信心十足地表示:“有1 000 架飞机我们就能击退敌人的任何进攻!”但这完全是个空头支票,此时的德国哪里还能凑得出1 000 架飞机。在整个西线,德国空军所有战机加一起都不到1 000 架,因此不得不放弃沿海地区的机场,全部龟缩在内陆机场。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戈林居然还自不量力,从1944年1月开始再度恢复了对英国本土的空袭,从1月到5月,对英国发动了29 次空袭,平均每次出动约200 架次,但在占据绝对优势的盟国空军抗击下,损失大战果小,完全是得不偿失,更重要的是白白损失了今后可以用于抗登陆作战的宝贵的空中力量。

到1944年6月初,在法国的德国空军只剩下181 架飞机,能够升空作战的不过100 架左右,而面对的盟军拥有上万架战机,差距极其悬殊。

从后来的实战情况来看,显然隆美尔的看法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装甲部队和战术空军,这两支对于现代战争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作战力量,都没能按照隆美尔的正确意见部署,这就已经埋下了抗登陆失败的种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