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德军横扫西欧,一直打到了英吉利海峡,英军不得不组织敦刻尔克大撤退将三十多万远征军仓皇撤回英伦三岛。此时的英吉利海峡,是英国赖以自保的天险,德军是根本不用担心英军还有胆量和实力重回欧洲大陆的。
法国战败投降之后,德国便打算发动“海狮”行动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由于英国海军实力远远胜过德国海军,所以在准备登陆的同时,德国不得不考虑对一些重要的港口加强防御,以免遭到英国海军的袭击。
德军主要的防御措施就是在一些重要港口和沿岸地区增加岸炮和高射炮,由于一方面德军缺乏重型火炮,另一方面德军的重心是在准备登陆作战,对于防御的投入自然也不会太多,所以德军最早也就只是在海峡最狭窄的地段修建了4 座炮台,分别是:配置4 门280 毫米海岸炮的库尔斯特炮台、配置3 门305 毫米海岸炮的奥古斯特炮台、配置3 门406 毫米海岸炮的林德曼炮台和配置3 门381 毫米海岸炮的托特炮台。其中的托特炮台是为了纪念1942年2月因飞机失事而丧生的德国负责重大工程建设的托特组织创始人弗里兹·托特。
这项临时的海岸炮台建设开始没多久,希特勒又突发奇想要求开展另外两项大型海岸防御建设计划,一是在挪威沿海的海岸防御工程,二是在海峡群岛的海岸防御工程。因为希特勒判断英国很可能会在偏远的挪威组织登陆,所以要优先加强挪威沿海的防御。而海峡群岛则对于争夺英吉利海峡的控制权至关重要。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德国随即开始着手在挪威和海峡群岛进行海岸防御工程的建设,这两项建设工程规模都相当庞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直到战争结束,盟军都没有对这两处发动过攻击,所以不少人认为这两项工程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极大消耗了德国本来就不充裕的资源,浪费了在真正关键的法国沿海地区修建防御工程的人力和物力。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德军的全部重心都转到了东线,对大西洋沿岸地区的防御也就暂时被搁置了。根据德军高层的判断,可以在1941年冬季到来之前彻底打败苏联,然后再转兵对付英国。在对苏联作战的三五个月时间里,英国肯定是没有力量在西线有所动作的,而只要解决了苏联,那么英国也就更不在话下了。
但是德军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了。随着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战役失败,德军在苏联战场逐渐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而东线战场的延宕,要同时面临两线作战的隐患就逐渐显露出来了,时间拖得越久,西线来自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大。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于1941年12月14日下达了一项特别指令:“在我们所控制的北冰洋、北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要最终建立一道新的西部围墙,以保证我们能以有史以来最少的陆军兵力,击退敌人的任何登陆企图,哪怕是面对最强大的敌人都不在话下。”
进入1942年以后,德国就不得不开始正视这一威胁,大西洋沿岸的防御再次被提上了日程。1942年3月23日,德国最高统帅部正式下达了关于大西洋沿岸海岸防御和兵力部署的第40 号指令。
▲德军大西洋壁垒的碉堡和铁丝网。
▲托特组织的两位负责人,托特和施佩尔。
在第40号指令中,德军最高统帅部首先分析了西线所面临的局势:“在未来的日子里,可能会出现敌人在欧洲海岸实施大规模登陆的危险。……敌人将不仅仅从作战的角度来确定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其他战场上的失败,对盟国承担的义务和政治上的考虑,可能会促使敌人作出单纯根据军事判断不可能作出的决定。”不能不说,这个分析还是很准确的。接着在第40 号指令中,德军最高统帅部进一步分析了这种登陆对德国的威胁:“哪怕是敌人对有限目标的登陆行动,只要这些登陆行动会导致敌人在海岸地区建立立足点,那就无论如何也会严重打乱我方的计划。敌人可能会切断我方靠近海岸的海上交通,牵制我方陆军和空军的大量兵力,使我方无法参加其他方向关键地区的作战。如果敌人占领了我方的机场或者在其占领地区建立了空军基地,那么就会出现特别严重的危险情况。”
对于要采取的具体防御措施,第40 号指令更是做了详细的阐述:“要求各军兵种组织特别密切的,不间断的协同动作。要求情报机关和陆海空军的日常侦察工作,应努力及时查明敌人为登陆而进行的准备、集结和开进的情况。”还要求各级主官必须把“国防军各军兵种、国防军以外的组织与部队,以及相关的民事机关所有的可供使用的兵力兵器,都要用于摧毁地方的交通工具和歼灭敌方登陆部队,从而使敌人的进攻在到达海岸之前,最迟在到达海岸之后就归于失败”。
最后第40 号指令还强调:“在布置兵力和构筑工事时,应将防御重点放在敌方最有可能登陆的地段。”并将在德国控制下的从挪威到法国长达5 000 多千米海岸划分为8 个辖区,还明确规定:“驻丹麦和已占领的西方地区的部队主官在进行海岸防御作战时,直接归国防军统帅部指挥。”同时也对国防军各军兵种在执行海岸防御时所承担的任务一一进行了规定。
客观来说,第40 号指令对于德军在大西洋沿岸展开全面防御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但是最大的缺陷是没能指出盟军可能的登陆地段,这对于后来的海岸防御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www.xing528.com)
在下达第40 号指令的同时,希特勒任命龙德施泰德元帅为西线德军最高司令,这就标志着德军的“大西洋壁垒”(德语“Atlantik Wall”)全面启动。大西洋壁垒还有大西洋铁壁、大西洋长城、大西洋防线等多个叫法,就是指德军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国和西班牙边界长达近5 000 千米大西洋沿岸的防御体系。按照德军的计划,这将是由成千上万个坚固支撑点、海岸炮台、雷达站以及指挥所等工事组成的漫长防线。
龙德施泰德上任后首先规范了各种预警及报告制度,并大力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提升部队实力。1942年7月,龙德施泰德确定了重点防御地段,分别是:荷兰的登海尔德、艾默伊登、荷兰湾和斯海尔德河口的弗利辛恩镇,法国的敦刻尔克、加莱、布洛涅、勒阿弗尔、瑟堡和英吉利海峡的圣马洛港以及大西洋沿岸的布雷斯特、洛里昂、圣纳泽尔和拉罗谢尔。随后在上述这些重点防御地段设立了要塞区或防御区,在防御工事建设和兵力部署上都予以优先分配,而盟军计划登陆的诺曼底并不在这些重点地段中。
1942年8月19日,鉴于盟军前两天发动的迪厄普登陆,尽管盟军登陆行动完全失败,损失惨重,但给希特勒还是带来了巨大震撼。希特勒下令加快大西洋壁垒的建设,用可以有效抵御飞机轰炸和舰炮轰击的坚固混凝土工事,形成绵延不断的防线,将各重要港口和海滩都串联起来。在9月29日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希特勒要在大西洋壁垒部署30 万兵力,并在纵深部署15 万预备队,同时修建1.5 万个钢筋水泥堡垒。具体来说,在重要港口和海滩每隔50 米修建一个堡垒,而在其他地段则是每隔90 米修建一个堡垒。希特勒要求这些堡垒以及配置的重机枪、反坦克炮和坦克都要进行充分的伪装,并要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不但要能抵御炮击和轰炸,还要能够防止毒气和凝固汽油弹攻击,可谓考虑周密用心良苦。最终“要像齐格菲防线吓住法军那样吓退企图登陆的盟军”。
大西洋壁垒分为核心防御区和外围防御区,核心防御区通常都位于距离海岸仅数百米的险要地点,核心是一个外墙2 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碉堡,部署4 门150 毫米或3 门210 毫米海岸炮,周围则布置机枪、反坦克炮火力点,并由铁丝网、反坦克壕环绕,附近还有弹药库、通信站、指挥所、宿舍、救护所和水塔。生活区同样考虑周详,有图书室、食堂、带食品冷藏库的厨房都一应俱全,甚至有些还配有装潢考究的军官酒吧,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防御体系。根据德军计划,这样的核心防御区有700 多个。外围防御区则位于海滩上,由障碍物、雷区、反坦克壕和战壕组成。
▲为纪念托特而命名的托特炮台。
希特勒还要求在1943年5月1日前完成上述防御工事建设和兵力部署,尽管德国的宣传机构将大西洋壁垒吹嘘地固若金汤,但以当时的人力和物力条件,要想完成预定的防御工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龙德施泰德战后就说,“如果按照希特勒的要求,或者是宣传的那样,整个建设工程至少需要十年!”
由于人力、物力的资源有限,龙德施泰德并没有平均分配资源,还是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优先建设加莱和一些潜艇基地等重点地段的防御,所以除了加莱地区,整个法国1 500 千米海岸线,只有在格里内角、塞纳河口、科唐坦半岛北部、海峡群岛、布雷斯特港、洛里昂港这些重点地区完成了一些核心防御区。而在奥恩河口和维尔河之间的诺曼底地区,也就是盟军计划登陆的地区,几乎没有系统的防御工事,除了零星的堡垒外,就都是一些野战防御工事。
德国人力资源比较紧张,前线需要补充兵员,军工企业也需要大量技术工人,所以修筑大西洋壁垒主要是50 万外籍劳工,其中一部分是盟国战俘,另一部分则是从各个被占领国家强征来的劳工。这些外籍劳工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都非常恶劣,每天工作时间至少在12 小时以上,一个月最多一天休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了大西洋壁垒的建设,总共耗费300万吨钢材,浇注了150 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但是和整个工程的要求还是距离很大。
▲德军正在紧张地修建大西洋壁垒上的防御工事。
除了防御工程建设进度迟缓,远远达不到希特勒所希望的要求,防御所需要的兵力也和预期要求相差很大,不但数量达不到,质量更是令人失望。真正具有战斗力的部队仅有少数几支,大部分部队都是老弱病残的羸弱士兵,或者是东线战场上因为伤病退转下来的,还有不少来自原来苏军战俘,成员更为复杂,包括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鞑靼人、哥萨克人等二十多个民族,这些人被统称为“反布尔什维克志愿兵”,他们之所以加入德国军队,很大原因是为了逃避战俘营的苦难生活。从1942年开始,这些人就被以营为单位编入德军——这些由来自东线的战俘组成的营也被称为“东方营”,导致不少德军步兵团下达作战任务或编制军饷表需要使用8 种不同文字,简直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杂烩。
装备情况同样令人堪忧,西线德军严重缺乏重武器,在5 000 多门火炮中,75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只有170 门,对付坦克最有效的88 毫米高射炮也仅仅只有68门。而在剩下的中小口径火炮中,就有多达92 种型号和25 种口径,要保证这些型号繁杂口径不一的火炮的维护保养和炮弹供应,简直就是灾难。
而在西线的全部58 个师中,有33 个是几乎没有运输车辆,完全没有机动能力,被称为是“动不了”的海防师。德军最令人恐惧的打击力量装甲部队才只有区区8 个装甲师,1 500 辆坦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