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境训练 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

情境训练 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郭某于2019年12月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定剩余款项与开发商违约金相冲抵。训练目标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掌握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判断诉讼时效的起止时间,正确处理时效进行中出现的中止、中断等问题。完成以下工作任务:确定本案适用的诉讼时效类型及其期间的计算方法,判断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法定事由。步骤2.确定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及期间的计算。

情境案例

郭某与某房地产公司于2015年11月25日签订了《商品房购销合同》。合同约定房屋总价款为450万元,交房时间为2016年3月31日,交房后90日之内办理房产证;付款方式为分期支付,合同签订后7日内支付第一笔款项180万元,剩余款项付款时间为2016年3月31日,开发商逾期交房的,剩余款项在交房后支付。合同还对逾期付款及逾期交房的违约责任作了约定。合同签订后,郭某按时支付了第一笔款项,后开发商未能按约交付房屋,郭某由此也未支付尾款,其间郭某多次通过电话、短信、发邮件等方式联系开发商要求交房和支付违约金,开发商一直没有满足其要求,直到2019年10月才通知郭某收房付款和办理房产证。郭某办理了收房手续,但拒绝支付剩余款项,他认为房地产公司逾期三年交房之违约金已经超过剩余款项,因此主张两相冲减,开发商不同意其解决方案。郭某于2019年12月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定剩余款项与开发商违约金相冲抵。开发商认为,逾期交房的违约金是按日计算并支付的继续性债权,应从约定的交房之日起就每日发生的个别违约金债权单独计算诉讼时效,郭某主张的违约金有一部分已超过诉讼时效,只同意支付诉讼时效内的违约金,要求郭某付清其余房款。

训练目标

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掌握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判断诉讼时效的起止时间,正确处理时效进行中出现的中止、中断等问题。

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确定本案适用的诉讼时效类型及其期间的计算方法,判断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法定事由。

(2)判断本案双方当事人的主张是否合法,列举其主要证据。

训练方法(www.xing528.com)

1.课堂讨论。针对案例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进行探讨、论证,教师进行辅导、点评。

2.角色模拟。学生分组,每组3~5人,分别模拟郭某、房地产公司和法官,根据案情模拟当事人各自的主张和解决纠纷的过程。

训练步骤

步骤1.明确争论焦点。根据民法具体规定,判断本案双方当事人的主张是否合法,明确双方当事人的争论焦点,列举其主要证据,找到论辩的切入口。

步骤2.确定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及期间的计算。以《民法典》为基础,结合论辩双方主张的案件事实要素,确定本案适用的诉讼时效类型及其期间的计算方法,判断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法定事由,逐一辨别案情的具体时间。

步骤3.提出诉讼代理意见。根据诉讼时效的相关理论及法律规定,结合具体法律规定的要求,在详细分析案中所涉及时间的基础上,形成严密的论证观点,进而提出自己的综合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