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法原理与实务中的民事法律事实及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原理与实务中的民事法律事实及民事法律行为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和实际发生的民事法律事实共同作用的结果。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离婚后,林某以程某放弃继承的房屋应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已由其继承取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为由,起诉到人民法院,请求判令程某放弃继承

民法原理与实务中的民事法律事实及民事法律行为

作为民事主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均有一个发生、变更、终止的过程,这种变动的过程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这个原因就是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含义及特征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民事法律规范本身并不能在民事主体之间引起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只是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可能性,只有在客观上出现了一定的事实条件,民事主体之间才能实际形成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引发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例如,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孩子出生这一事实出现后,才在父母和未成年子女之间产生亲子关系,父母才实际取得法律所规定的亲权,并实际承担抚养的义务。由此可见,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和实际发生的民事法律事实共同作用的结果。

1.民事法律事实具有客观性

民事法律事实是一种客观现象,是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并且可以为人所认识的客观存在。有的法律事实完全与人的意志无关,有的法律事实与人的意志相关,但具有表露于外的形式从而使他人知晓,纯属个人内心意思,没有外在表现形式的不是民事法律事实。

2.民事法律事实是合乎民事法律规范的客观现象

并非所有客观现象都是民事法律事实,只有符合民事法律规定的客观现象,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例如,刮风、下雨这样的自然现象一般不会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但如果是台风洪水自然灾害,依照法律的规定构成不可抗力的,则属于民事法律事实,可以成为当事人不履行相应民事义务的免责事由,从而引起相关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甚至消灭。

3.民事法律事实引起的法律效果取决于法律的规定

民事法律事实能否引起一定的法律效果、引起何种特定的法律效果,均由法律予以规定。民事主体不能自行决定民事法律事实引起的法律效果,即使某些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与民事主体的意志有关,其引起的法律效果也是由法律事先规定的。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基本类型

民事法律事实多种多样,根据其是否与民事主体的意志有关,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种基本类型。

1.事件

事件,是指与民事主体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效果的客观现象。与民事主体的意志无关,指的是该现象本身不直接包含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并非指该现象的发生或者出现与人的意志毫无关系。

事件包括自然事件、社会事件和状态。

(1)自然事件是指某种偶发的、不能归因于人的客观现象。常见的自然事件有:①人的出生、自然死亡,它能引起民事主体资格的产生或消灭、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等;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瘟疫等,它能够引起合同关系的变更、解除,或者导致保险合同所附条件成就,引起保险金的赔付,或者免除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等。

(2)社会事件包括战争、动乱或者事故,以及人为原因导致的死亡、人的失踪等。虽然是由人的行为引起的事件,作为事件的原因与人的行为有关,但事件本身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无关。例如,因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道路拥堵,网约车乘客与司机协商后下车改乘地铁,乘客与司机之间的运输合同关系消灭,引发该民事法律关系消灭的原因与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事件本身不含有乘客与司机的意志属性。再如,某人在车祸中丧生,引起婚姻法律关系的终止,意外死亡这一事实与死者及其配偶的意志完全没有关系。

(3)状态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如时间的经过,一定时间的经过可以依法导致一定的法律效果的发生。例如,正常人年满18周岁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再如,根据时效制度的规定,时效期间届满,可以使权利人取得一定的权利或者使其权利归于消灭。

2.行为

行为是指与民事主体的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客观现象。

作为民事法律事实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

(1)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定或者为国家法律认可的行为,合法行为的实施产生有利于行为人的民事法律效果。凡是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损坏他人的物品、侵害他人物权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是指当事人自己实施的产生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如订立合同,引起当事人之间合同法律关系的产生。他人的行为指非由当事人实施却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例如债务人的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可以导致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

(3)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指民事主体实施的没有预期目的但能够依法直接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事实行为人主观上并无设立、变更或终止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但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从而引起相应的民事法律效果。例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先占、无因管理、侵权行为等,都是事实行为。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构成

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构成,是指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的总和。一般情况下,一个民事法律事实足以构成一个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原因,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相互结合为依据。例如,遗嘱继承关系的发生,必须以被继承人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被继承人死亡和继承人在继承开始时未死亡以及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权四个法律事实同时存在为前提。这样的民事法律关系,只有在事实构成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仅有部分民事法律事实出现,则不会发生变动的结果。

案例

程某与林某为夫妻。程某父亲去世时在市内留有住房一套,一直未进行继承分割,由程某的母亲居住。后林某起诉离婚,程某即以公证的方式放弃继承该房屋,1个月后两人调解离婚。离婚后,林某以程某放弃继承的房屋应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已由其继承取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为由,起诉到人民法院,请求判令程某放弃继承的行为无效,并对争议房屋及其他尚未分割的财产进行分割。程某认为自己放弃继承父亲遗产无需征得原告同意,且继承遗产与否并不影响其应尽的义务,主张放弃继承的行为合法有效。

法院审查后认为,被告放弃继承是对自己依法享有的继承权的处分,虽然会影响原告可主张的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及数额,但并不影响被告对原告法定义务的履行,应属合法有效;且在双方离婚时被告并未实际取得可继承房屋的份额,因此不支持原告要求分割诉争房屋的诉讼请求

本案中,林某是否对程某可以继承的房屋享有共同财产权,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形成该物权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事实。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物权编”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般情况下夫妻一方继承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有财产,但是从遗产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需要满足下列要件:①夫或妻一方有继承权;②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权;③遗产分割完成;④不动产登记在继承人名下。程某在遗产分割前放弃继承权,相关遗产也未分割,程某对该房屋并不享有所有权,其所能继承的房屋转化为与林某的共同财产严重欠缺相应要件。

作为社会的一员,不管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非法人组织,在从事社会活动时必然会与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性质应当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判断。形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应当注意当事人各自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利于民事活动的有序开展。

引例分析

1.王某前往A派出所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被告知不符合办理出生登记条件。但王某坚持以“素笺淡墨”为姓名为女儿申请户口登记,A派出所依法于当日作出拒绝办理户口登记的决定。A派出所为行政机关,王某为行政相对人,在这一法律关系中二者并非平等主体,因此二者之间形成的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而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2.本案所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有以下四种:①基于出生的事实,在王某、张某夫妇与其女儿之间形成监护关系,王某、张某夫妇是义务主体,承担抚养、教育未成年女儿的义务,其女儿是权利主体,享有要求其父母监护的权利;②基于保险合同的签订,王某、张某夫妇与B保险公司之间形成保险合同关系,王某、张某夫妇承担缴付保险费的义务,保险公司承担依合同约定向王某夫妇的女儿支付保险利益的义务;③基于侵权行为,王某和张某之间形成人身伤害损害赔偿之债,张某有要求王某赔偿的权利,王某承担着赔偿医药费等损失的义务;④基于医生鲁某的医疗过失侵权行为,张某和C医院之间形成医疗损害赔偿关系,张某是权利人,有权要求医院赔偿因医疗过失行为造成的相关损失,医院承担赔偿的义务。

相关法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1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2~3、5~9、109~132、176~187、990、1055~1062、1067~1072、1074~1075、1124、1177条。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思考与练习

一、结合本项目原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如何行使及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

2.举例说明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关系。

3.精神病人打伤他人,能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为什么?

二、结合本项目原理,作出正确选择:

1.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www.xing528.com)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2.甲殴打乙致乙死亡,为此甲赔偿乙的家属2万元。乙家属料理后事后,分割了乙的财产。引起上述侵权赔偿关系和财产继承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分别是 ( )。

A.事件、行为 B.行为、事件

C.事件、事件 D.行为、行为

3.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类别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都必须有义务主体

B.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都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都是特定的

D.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4.下列选项中,既属于绝对法律关系,又属于财产法律关系的是 ( )。

A.物权法律关系 B.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C.人格权法律关系 D.债权法律关系

5.以下民事法律关系中属于绝对法律关系的是 ( )。

A.甲将乙打伤,乙要求赔偿

B.甲目前拥有的财产包括汽车、房屋和若干现金

C.乙对“力康”商标享有商标权

D.甲公司卖给乙公司300台冰箱

6.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一买卖合同,甲将5辆汽车卖给乙,此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

A.买卖合同 B.5辆汽车

C.买卖行为 D.汽车所有权

7.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 )。

A.塘中的鱼 B.夜空中的星星

C.不作为 D.企业的名称权

8.下列可以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 )。

A.聋哑人 B.合伙企业

C.学校 D.个体工商户

三、结合本项目原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赵某在其房顶上架设一电视天线。一日突然刮起龙卷风,将电视天线吹飞20米,把另一住户的窗玻璃打烂。这是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害后果。( )

2.某化工厂排出的污水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流入附近农户鱼塘,使鱼大量死亡。水的流动基于自然规律,该厂的污水流入鱼塘是自然事件。( )

3.赵某将一间房出租给郑某。在租赁期间,赵某打算把房子卖掉,其邻居周某表示愿意购买,郑某也想买,并提出他是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郑某与赵某形成房屋买卖法律关系需要两个民事法律事实:一是有房屋租赁合同,二是郑某购买房屋的价款等于或者高于周某的出价。( )

四、结合本项目原理,分析以下案例:

1.郑某将其一套房屋卖给李某、王某夫妇,约定价款为198万元。由于郑某购买该房时办理了按揭,尚有86万元银行贷款未清偿,双方遂约定李某夫妇先替郑某偿还银行贷款,同时给付房款60万元,在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后再结清余款。在银行及房产部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李某夫妇为郑某偿还了86万元银行欠款。一个月后,房产部门为李某夫妇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李某夫妇取得了房屋产权证,将剩余的52万元房款转账给了郑某。李某、王某对购得的房屋进行装修,装修完毕准备入住的时候,房屋却被李某磊强行占住。李某磊声称:郑某向其借款180万元,郑某在借条上写明不能清偿债务时以该套房屋抵债。而郑某一直没有偿还这笔债务,李某磊认为该套房屋用于折抵债权,应该归其所有。李某夫妇认为自己是该套房屋的所有权人,郑某的债务与己无关。李某夫妇带了几个朋友,将李某磊在房中的物品搬出,双方发生冲突,李某被李某磊殴打导致脑震荡

本案中存在哪几个民事法律关系?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何种类型?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各是什么?

思考方向:

(1)明确民事法律关系的判断标准,正确区分郑某、李某、王某、银行、李某磊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民事法律关系。

(2)明确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标准,正确判断案例中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进而确定其主体、内容和客体。

2.赵某对李某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开庭审理之后未当庭作出判决。赵某乘出租车回家,出租车司机杨某超速驾驶,在十字路口与一货车相撞,杨某与赵某当场死亡。李某因离婚和赵某之死受到刺激,精神异常。出租车公司支付赵某死亡赔偿金25万元。赵某和李某的儿子赵某东年仅10岁,赵某的哥哥赵甲认为赵某东年纪小不懂事,要求出租车公司将死亡赔偿金直接转入自己的账户,由其替赵某东保管。赵某与李某的银行存款30万元也被赵甲取出并存入他自己的账户。赵某东的外祖父李丁认为赵甲企图侵吞赵某东的财产,要求赵甲把死亡赔偿金和30万元存款还给赵某东。此时,法院向李某送达离婚判决书,判决她与赵某解除婚姻关系。

本案中,有几个民事法律事实?这些民事法律事实引起哪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思考方向:

(1)明确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实,其基本类型有哪些。

(2)找出案例中存在的客观现象,判断这些客观现象是否为民事法律事实,进而确定本案中有哪些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