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背井离乡的新世界新首府奔向

马克思:背井离乡的新世界新首府奔向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43 年10 月底,马克思和新婚妻子燕妮搬到了法国首都巴黎,此时燕妮已经怀孕了。年纪轻轻背井离乡,奔赴一个全新的国家,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慎重且坚决的决定。其实不止卢格下了决心,马克思也是经历一番慎重的考虑下定决心,不管背井离乡可能面临的穷困潦倒和创办报刊可能面临的举步维艰,以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奔赴了新世界的新首府。与这些团体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及时

马克思:背井离乡的新世界新首府奔向

1843 年10 月底,马克思和新婚妻子燕妮搬到了法国首都巴黎,此时燕妮已经怀孕了。年纪轻轻背井离乡,奔赴一个全新的国家,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慎重且坚决的决定。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旅游攻略都会推荐巴黎是个必须打卡的国际化城市,在塞纳河畔品一杯香醇的咖啡,徜徉卢浮宫感受文化的熏陶,这是现在游记博主们所说的“浪漫”;而彼时马克思所奔赴的巴黎对于他和其他革命者们则是另一种“浪漫”。

19 世纪30 年代开始,法国经历了产业革命,工业发展迅速,巴黎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中心。与马克思所生活德国不同,这时的巴黎已经出现了一支规模不算小的现代工人队伍。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在此之前,巴黎就一直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自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巴黎就成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自由主义运动的领头羊。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城市,显然是适合马克思的。在法国,同工业革命联系起来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矛盾悉数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在德国,这种矛盾对立还被“第三等级”(包括几个市民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所遮蔽。法国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已经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却对工人阶级的困顿状态熟视无睹。工人们一家子为了挣得极其微薄的工资,不得不挤在阴暗、狭窄的车间里,没日没夜地连续做工15 个小时甚至更多,下班到家,居住的场所还不如工作的车间,住在潮湿发霉的地窖里,每天和饥饿、病痛做伴。马克思忍不住呐喊:难道这就是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街垒巷战中流血牺牲的人民所想要的结果吗?

然而,马克思还看到了备受鼓舞的一面。马克思注意到,工业化中诞生的这个新阶级并没有认命和屈从,他们渴望着并竭力寻求改变这种困苦现状的出路。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巴黎既是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集中地,还是德国政治流亡者的栖息地。马克思被德国的好朋友科本称为“思想的弹药库”,巴黎聚集了许许多多社会主义流派的活动家。布朗基、卡贝、蒲鲁东等都曾在这里驻留、写作和举行活动,市面上还有大量的社会主义理论文献和出版物。德国政治流亡者聚集在巴黎,他们因共同反对德国专制制度团结在一起,努力把革命的影响力反输回德国。

这些有利条件组合在一起,对马克思而言,巴黎无疑成了“天选之地”。因此在收到卢格的信息后,他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举家前往,不顾一切艰难险阻也要到巴黎,不仅仅是为了体验巴黎革命的“浪漫”,而是去那里开辟一片新天地——创办《德法年鉴》。

秋叶纷飞的季节,马克思十分开心,马上写信给合作伙伴阿尔诺德·卢格说道:

“我很高兴,您已经下定决心,不再留恋过去,而着意于未来,着意于新的事业。到巴黎去,到这个古老的哲学大学去吧,但愿这不是不祥之兆(absit omen)!到新世界的新首府去吧!必须做的事情一定可以做到。所以我毫不怀疑,一切困难都能克服,困难之大我是完全知道的。但是,不管这件事情能否成功,月底我一定要到巴黎去,因为这里的空气会把人变成奴隶,我在德国根本看不到一点可以自由活动的余地。在德国一切都受到了强力的压制,真正的思想混乱的时代来到了,极端愚蠢笼罩了一切,连苏黎世也要服从柏林来的指示了。所以事情愈来愈明显:必须为真正独立思考的人们寻找一个新的集合地点。我深信我们的计划是符合现实需要的,而现实的需要也一定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因此,只要我们认真地从事,我相信一定会成功。”(www.xing528.com)

其实不止卢格下了决心,马克思也是经历一番慎重的考虑下定决心,不管背井离乡可能面临的穷困潦倒和创办报刊可能面临的举步维艰,以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奔赴了新世界的新首府。一个多么励志的榜样啊,我们都要向马克思学习,前路有困难怎么办?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有机会实现理想。

如果说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的时候从无到有逐步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意义,那么到了巴黎之后,马克思“进阶”到采取行动了。他主动关注和了解工人阶级斗争的情况,和妻子燕妮经常到工人的家里交往,结识了很多工人朋友。也许我们现在看来这种交往没什么大不了,殊不知在当时阶级壁垒森严的情况下,马克思和燕妮这样的阶级身份能够深入工人群体是极为罕见的。尤其燕妮这样一个别人口中的“贵族小姐”在与工人朋友交往的时候丝毫没有阶级优越感,不摆架子,反而相处得十分融洽,足以让很多贵族大跌眼镜了。

在巴黎,马克思经常与工人朋友彻夜长谈,工人向他诉说自己所遭遇的压迫,工厂主们的贪婪和无情,也向他讲述自己参与过的抗争和抗争失败后的艰难处境,向他询问什么时候可以有一个新的世界不用活得这么辛苦。工人朋友把马克思当成自己的知心人,马克思在一次次交往、交谈中经历精神的震动和心绪的波动,产生了与工人同呼吸共命运之感。

此外,马克思还经常参加德国、法国工人在巴黎的集会活动和工人秘密团体的一些活动。其中,德国流亡者在巴黎秘密成立的一个组织——“正义同盟”,因其活跃度成功引起了马克思的注意。随着马克思与工人交往的加深,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都认识并愿意与马克思结交,还有法国一些工人秘密团体的领导人也与马克思建立了私人交往。为什么要说明是私人交往关系呢?因为此时以及此前的马克思没有加入任何一个组织。这些组织所秉持的形形色色理念、主张没有一个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的。比如,有的团体是以圣西门、傅里叶的空想社会主义为引导,有的信奉魏特林的平均共产主义,有的推崇布朗基的密谋暴力观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布朗基的密谋暴力思想观点。很多秘密团体坚持认为通过几个先锋人物的密谋暴动而不是争取广大劳动人民的团结,就可以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

法国当时很多团体普遍共同保有密谋性质的、宗派性质的组织形式。以正义者同盟为例,这是众多团体里偏向正常的一个,这个团体的口号叫“四海之内皆兄弟”——听听,是不是有点中国武侠小说里绿林好汉歃血为盟的味道?显然,马克思是看不上这种组织方式和理论观点的,因此他不会加入任何一个团体。既然如此,马克思为什么还要和他们有联系呢?又没有工资或者奖状可以拿。这是因为,马克思坚信这些组织、团体里虽然盛行各种不科学的学说观点,但这些影响只是暂时的,这说明当前工人运动还很稚嫩。与这些团体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及时了解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特里尔之子”可以用自己智慧的大脑、犀利的语言和强大的能力影响这些团体的成员,引导他们接受科学的理论,走上革命的道路。马克思以一种天然的使命感在努力着。

与工人阶级深入交往是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向共产主义者的决定性步骤。在参加工人运动、与工人们深入联系的过程中,马克思深刻感受到了工人阶级优秀的品质。后来,他在1844 年写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里热情称赞在法国结识的工人,“从他们口中说出的人类友谊不是空话,而是真理”。工人阶级所具有的彻底的革命性让马克思见识到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创造力。后来他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里写道: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