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乡村振兴的成果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乡村振兴的成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目前对农村领域诚信缺失的特点、深层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构建社会信用体系途径的探讨等工作还较为欠缺。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乡村振兴的成果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等因素使诚信问题变得日益重要也日益复杂。因此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中国,自然也应该重视对诚信和信任问题的研究。农村领域的诚信缺失,相对于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范畴而言,主要体现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方面,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商务诚信中的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生产领域、市场交易流通领域、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等方面。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刘华楠(2006)、李红(2010)、汪普庆(2005)、郝丽风(2005)等学者认为,传统农业的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农产品特有的信用品属性,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为不法经济主体谋取利益最大化,采取投机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引发诚信问题,最终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

刘凤芹(2003)用不完全合约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合约问题,提出了销售合约履约率低的内在原因是合约的不完全性。农产品经营风险中的销售风险或收购风险是由于不能准确预测市场的需求量或需求品种而产生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源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要降低这种风险需要支付高昂的信息搜寻费用。

徐敏丽(2008)通过对政府、商贩、农户三方面的博弈说明了政府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在监管概率大于一定量时,诚信将作为商贩的均衡策略而被启用。吴元元(2012)、王辉霞(2012)强调通过信息披露、信息甄别、信息传递以及信息追溯等各方面的机制建设,不断矫正信息不对称,营造诚信交易的农产品市场环境。(www.xing528.com)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2017)在《信用与中国电子商务》的研究中,探讨在一个面对面尚缺乏信用与信任的制度环境里,基于互联网虚拟性的电子商务怎样解决网上交易的信用问题,以及与网下的传统交易信用相比,网上信用的特殊表现形式与解决机制。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农村领域要实现乡村振兴,信任机制、诚信缺失,以及相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健全等,这一系列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会极大地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且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对农村领域诚信缺失的特点、深层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构建社会信用体系途径的探讨等工作还较为欠缺。本书尝试对这一问题做一些研究,上述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探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机制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思想和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