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宁年鉴2020: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开辟高质量发展路

中宁年鉴2020: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开辟高质量发展路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注重保护治理,改善黄河生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黄河是中宁人民生存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命脉,要坚持保护优先、安全至上、治理为要、修复为重,精心呵护母亲河。协同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依法做好河湖水域岸线划界确权、黄河流域自然资源调查等工作,科学编制清水河治理、黄河标准化堤防加固维护等规划,完善黄河防洪防凌工程治理体系。三是革新思想观念,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增添发展动能。

中宁年鉴2020: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开辟高质量发展路

坚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紧盯既定目标,打好“三大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发展成色。“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一定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拿出决战决胜的干劲,以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持续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排查问题不足,在安全饮水、安全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适龄儿童辍学等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推进移民口粮地改造提升、宽口井枸杞示范基地土壤改良和养殖园区改建、贫困地区高效节水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巩固硒砂瓜、色素辣椒、小番茄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采取“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稳固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养殖补栏进度,年内贫困地区奶牛肉牛肉羊存栏量分别达到2万头、4万头、18万只,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守本增效”、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因人因户量身定制、精准施策,严把脱贫退出关,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让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

多措并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保卫蓝天。全面开展“煤尘、烟尘、汽尘、扬尘”专项治理,抓好瀛海建材、裕隆碳化硅、恒兴果汁新世纪冶炼等企业超低排放提标改造,加快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淘汰县城建成区20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合理布局污染监测标准化站点和微型站点,实行网格化监管、常态化治理,从源头上严控大气污染,确保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稳步提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坚决保卫碧水。统筹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同治,规划建设县城应急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提升城乡水源地标准化建设水平;完善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加大县城雨污分流和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力度,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乡镇集污管网、处理终端,稳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排查重点河湖沟道沿线排污口,倒查追溯污染源,抓好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确保水质全面稳定达标。坚决保卫净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启动建设工业园区固废处理场、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县城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加速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进程;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持续落实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健全农用残膜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再生资源行业秩序,城区内废旧物资收购站点全部搬迁至再生资源仓储及交易中心集中经营,进一步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

积极稳妥打好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紧盯政府债务红线,全面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全力做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和存量资金管理,严格落实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把有限的资金更好的用在服务和保障民生上。将防范打击非法集资与化解风险、维护稳定有机结合,最大限度追缴涉案资金,努力帮助群众减少损失。

二是注重保护治理,改善黄河生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黄河是中宁人民生存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命脉,要坚持保护优先、安全至上、治理为要、修复为重,精心呵护母亲河

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围绕南北滨河路、黄河路、北环路等主干道路和高速沿线、中宁东站等重点地段进行增绿植绿,完成人工造林1.45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15.8%,城市绿地率达到38%。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建设涵养林,对黄河两岸护岸林、湖泊湿地等进行全域化保护、整体性修复,持续抓好禁牧封育、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作,巩固植被保护成果,力争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沙不入河。

协同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依法做好河湖水域岸线划界确权、黄河流域自然资源调查等工作,科学编制清水河治理、黄河标准化堤防加固维护等规划,完善黄河防洪防凌工程治理体系。加强清水河、南河子、北河子生态治理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固黄河新渠稍段、北滩渠口段、鸣沙长鸣段等险工段,提升枣园沟、张峪沟、罗家沟等行洪防洪能力。坚决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对影响河道安全的设施一律关停、建筑一律拆除、人类活动一律退出,保持河势稳定,维护岸线安全。

统筹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实施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普及、全民节水文明“四大节水行动”,围绕“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控制增长、生态用水适度增长”目标,通过完善水价调节机制、实施喊叫水、马家塘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成高效节水农田14万亩,促进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3;全面推广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收利用、工业水循环处理,加强重点用水大户监管,开展水权置换,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是革新思想观念,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增添发展动能。坚决破除传统思维定式和条框限制,注重改革创新的协同配套、同向共进,深度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水平。紧抓创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机遇,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人才聚集、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创造、对外科技合作“五大工程”。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激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力争全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3亿元,投入强度达到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家,打造2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窗改革”试点,优化再造办事流程,设置不同类型“企业套餐”服务代办窗口,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积极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举措,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和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减至95个、70个工作日以内。借助“我的宁夏”APP,推动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公安服务等560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重点领域政务服务事项移动端可办率不低于50%,其他事项可办率不低于30%。着力拓展社保、税务不动产公积金等自助端应用,实现全天办、不打烊。

纵深推进其他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制度,加快推进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赋予农民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年内贷款总额超过3000万元。持续深化市场改革,破除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等各种不平等门槛和限制,完善市场综合执法机制,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速农业用水、污水处理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营造公平公正、良性竞争的市场氛围。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助推众汇嘉润、枸杞产业集团等逐步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参与竞争,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切实抓好石空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样板。(www.xing528.com)

四是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产业融合,进一步提升发展质效。严格落实“一带两廊”发展规划和沿黄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坚持做大增量和优化存量并重,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抓紧抓实项目建设。坚持政府投资、民间投资齐抓共进,积极对接国家、自治区重大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领域工程,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商贸物流交通、民生及社会事业五大类124个项目,实行“单月督导、双月调度、季度测评”,促开工,促进度,促达效,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坚持对内挖潜增效、对外招大引强双向发力,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机制,采取“互联网+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驻点招商、团队招商等模式,引进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项目,力争实际到位资金取得新的突破。同时,紧盯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走向、资金投向,围绕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建立重点项目库,及时增补项目,实现滚动接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推进打牢基础。

做强工业促转型。以“高、精、尖”类产业链项目为主攻方向,重点围绕锰基、铝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48万吨电解锰智能化生产、18×30000千伏安密闭式硅锰矿热炉、50万吨锰渣脱硫烟气制酸、铝合金线缆制造、常阳100兆瓦、东方电气200兆瓦光伏发电等强链项目;依托爱特云翔、延运、济川中科、上海电凯等企业,加速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微风发电、环保科技、电转草等建链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扎实开展工业对标提升行动,支持引导水泥铁合金电石等传统产业升级,实施北星精工3万吨高温陶瓷复合材料技改、长安铝制品铝灰渣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改、赛马水泥300万吨骨料综合利用改造,年内完成投资2.4亿元,促进企业间横向联合、纵向延伸、抱团发展。

做优农业提品质。建设高标准农田17.26万亩,改良盐碱地2.5万亩,巩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发展饲用玉米7万亩。加强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强化种子种苗检疫和水、肥、药监管,分片采取间作轮作,建设高标准硒砂瓜产业园500亩,实行区域授牌总经销,确保丰产俏销。依托西线供水工程,因地制宜、以水定产,在沿线大力发展马铃薯、红葱、中药材等高效节水农业,进一步扩大灌区拱棚西瓜、设施蔬菜等规模,特色种植业比重达到82%。借助硒资源富集优势,巩固提升富硒枸杞示范基地3万亩、富硒硒砂瓜示范基地2万亩,培育壮大富硒苹果、富硒红枣、富硒蔬菜等功能农业。全面推进牛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建成基础母牛繁育基地、饲草配送中心和4个有机肥厂,引进海福特高端品种肉牛6000头,扶持现代化奶牛、肉牛示范牧场建设,做大做响“宁特”品牌,力促天宁高端奶产业园、黄河乳业1.2万吨婴幼儿奶粉项目落地,积极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草畜产业)示范区。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严格防控疫情疫病,促进饲养量稳步提升,生猪年出栏30多万头。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做精枸杞强品牌。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枸杞)产业园目标,着力打造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六位一体”的现代枸杞全产业链。新植枸杞5000亩,改造低产低效园5000亩,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5万亩,持续推进GAP、道地中药材、绿色、有机等认定认证。大力培育枸杞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扩大整形修剪、农资集采、统防统治、集中烘干等社会化服务覆盖面。加快推进玺赞枸杞产业综合发展、永寿堂5万吨枸杞辐照、天元枸杞2000吨果酒等项目实施,不断提升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充分发挥中宁枸杞院士工作站、创新研究院等作用,深化校企院企合作,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寻求突破,提高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扶持龙头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深入推进“百城千店”建设,新建专卖店(专柜)200个,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扩大枸杞鲜果市场份额。健全枸杞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行业诚信体系,完善价格调节监督机制和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严格商标准用审批和质量安全追溯标识管理,推广应用区域公用品牌统一形象包装物,推行枸杞市场准入合格证制度。强化品牌保护跨区域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使用添加剂等行为,维护“中宁枸杞”品牌声誉,力争年内综合产值实现新的突破。

做活三产稳消费。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加速推进南山旅游区、石空枣林公园、舟塔特色产业示范村、黄羊古村落民宿、华腾牧场等旅游项目,助推双龙山石窟、金沙小康村等旅游资源开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创建天湖、玺赞枸杞庄园2个3A级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努力让更多的游客驻足停留。加快推进乌玛高速公路、定武高速饮马湖服务区建设和G338中宁段、S308滚泉至白马段及S310同喊公路升级改造,切实抓好华夏特钢铁路专用线及翻车机、5000万吨保税仓库、3000万吨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构建完善交通物流体系。依托县级电商产业园,推进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引导更多优质产品搭乘互联网走向大中城市。提升发展医疗康养、教育培训、健身休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会计律师、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发展,引导大型酒店、商场、超市实施“推广绿色低碳采购、培育绿色低碳市场、引导绿色低碳消费”三绿工程,推进绿色消费深入人心、绿色市场迅速发展、绿色通道高效畅通,培育时尚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热点。

五是围绕开放合作,不断聚能蓄势,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原则,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向外借智、借力、借势,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壮大园区综合实力。进一步明确经济管理权限,加快推进区域评、联合评,实行集中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办理、限时办结,实现“企业的事园区办,园区的事园内办”。加快供电体制改革进程,大力开展电力直接交易,争取国家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创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孵化园等科技平台,提升园区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抓好燕然路至109国道延伸段等4条道路、污水中水管网、众磊鑫110千伏输电线路改造,完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着力推进“生态园区、绿色工厂”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通过自主创新、项目合作、有偿租赁、技术入股、特聘兼职等形式,努力招引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深化职业教育产学研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县域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的技术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强化与担保机构业务合作,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探索政银企共担风险模式,推动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量。组织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全面开展土地清理专项行动,加快处置“僵尸企业”,依法合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企业,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优先供给新上招商引资项目,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增进对外交流合作。完善陆路口岸多式联动、中转集散、分拨配送等功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进出口总量。借助“中宁枸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红色名片”和“金字招牌”,依托枸杞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大会、“一带一路”四国篮球邀请赛、国际轮滑公开赛等开放平台,促进经济、文化、体育等多领域合作交融,组织企业赴外参加展览促销、经贸推介等活动,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升中宁知名度和影响力。

各位代表,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路径。我们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重在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下功夫,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