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代表一个人的姓氏和名字。盐阜人过去为小孩子起名有起小名和起大名之分。所谓小名,有的地方叫“乳名”,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即在吃奶的时候就要起的。所谓大名,有的地方叫“公用名”,有的地方叫“学名”,也有的地方叫“官名”,一般都是在孩子上学以后用的,一直要用到老。有地位的人或者是文人,在此地除了名字以外,过去还有字(别名)、有号(即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就多数人而言,一般通常只有小名和大名。
盐阜人为小孩子起名很讲究,也很有规律可循,通常要请家族中有“文水”的长辈或者是请教书先生(教师)给孩子起名。讲究的人家还会请“算命先生”,把孩子的生辰八字和属相结合起来,根据五行所缺来给孩子起名,以便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一个好的兆头。
盐阜人为小孩子起名,无论是乳名还是学名,多年来都是按照这一原则来操作和进行的。通常为孩子起小名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以属相给孩子起小名 即根据所生孩子的生肖属相起小名。此地用得比较多的,如孩子属龙则多叫“大龙”,属虎的则叫“小虎”,属牛的则叫“牛牛”,属狗的则叫“小狗子”,等等。由于这些生肖有的属神圣不可侵犯,也有的虽然地位低下,但并不娇惯,好养,故而多为本地生男孩的家庭所用。
以天干地支为孩子起小名 用这种方法起名,既可以为孩子成长计年所用,又可以寄托父母的希望。通常用得比较多的有“庚辰”和“庚子”等。特别是“庚子”与“跟子”谐音,表示下胎仍有生儿子的兆化。所以大凡庚子年所生的人,取此为小名的特别多。当然,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广交朋友,也有的希望家中能应有尽有,所以为鸡年所生的小孩子起奶名,通常将“酉鸡”的“酉”改为“友”或者“有”,比如叫“小友”“大有”“才有”“恒有”“常友”“全有”等。
以母亲生子的年龄为孩子起小名 这种起名多用来纪念,如“三十子”“三六子”“四十子”“四三子”等。这些名字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其母三十岁、三十六岁、四十岁和四十三岁时所生的。别看这些小名听起来很简单,但无不包含着父母的良苦用心。就多数人而言,这些孩子的小名后面,都会印记着他们父母在当时岁月和人生道路上不同凡响的经历,都会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以美好的希望为孩子起小名 人们对孩子的出生和成长,通常都会寄予一定的希望。这种起名用得比较多的有“小福子”“小喜子”“小顺子”“小鸭(压)子”等。通过这些名字,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希望生子能给家庭带来幸福,能为家庭添喜,能使家庭更加和顺,同时也能起到压子的作用。当然,为小孩子起乳名,还有多种多样的起法。如头胎生的是男孩,希望下一胎还能生儿子,则会给小孩起乳名为“大重子”。如果头胎是女儿,希望下一胎生男孩子,则会给女儿起乳名叫“纠女”“招弟”“来弟”,“纠女”意在将下一胎所生纠正过来。还有的则会根据出生时的季节或时令的变化来给孩子起小名,如春天所生的叫“小春子”,夏天闻雷声所生的则叫“小雷子”,秋天菊花开时所生的男孩叫“重阳”、所生的女孩便叫“小菊子”,冬天所生的男孩叫“小冬子”、所生的女孩叫“小梅子”等。所有这些小名,无一不具有深刻的含义。无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父母为其起小名时都会寄予一定的希望,但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一般起乳名偏重于男孩。至于女孩,在没满周岁以前,通常的地方习惯是根据女孩出生的排列,有的叫“大丫头”,有的叫“二丫头”或者是“三丫头”。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的人家明明生的是男孩,但是为了好养,表示并不娇惯,也有的是为瞒人,通常也称其为“丫头”或者叫“公丫头”。需要说明的是,盐阜人虽然偏重于为男孩起乳名,但并不等于不为女孩起乳名。此地的风俗习惯是,大凡女孩满周岁以后,一般人家通常也会为其起个小名。在盐阜地区,为女孩起小名,大多是用“梅兰竹菊”和与此相关的草字头或“木”字偏旁的字。比如“小芳子”“小兰子”“小英子”“小菊子”“小梅子”“小桃子”“竹香”“冬梅”等。除此以外,用得比较多的还有“小秀子”“小燕子”“小萍子”等。这些名字用在女孩身上都非常贴切。待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认真回味自己的小名,从中也无不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希望所在。
至于孩子上学以后的起名,也多种多样。
以儒家经典名句为孩子起学名 盐阜人崇尚儒学,称孔夫子为“上大人”,认为孔子是个有学问的人,所以不少人家孩子学名的出典均来自《论语》这一经典之作。比如“仁、义、礼、智、信”等。以此为孩子起名,无不体现和反映了盐阜人遵循古训,希望儿女勤于学习,识天地乾坤,知人间经纬,懂伦理道德,做人严于律己,办事正大光明,以精忠报国之心求取功名,达到五世其昌和光宗耀祖的目的。(www.xing528.com)
以吉祥如意的字为孩子起名 这方面的名字有“荣华富贵”“招财进宝”“福禄寿喜”“登科及弟”“太平”“万寿”“双喜”“永福”“全福”“家福”及“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吉庆有余”等。这种起名方式,不仅体现了本地人对社会世道的关注,希望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盛世太平,而且寄希望于这种祥和盛世会给人带来福禄寿喜,以经济上的荣华富贵给人精神上的吉庆有余。从中不难看出,盐阜人历来都是把国和家、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盐阜人特别关心国家、踊跃参军、精忠报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父母的希望为孩子起名 由于父母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因此,对孩子的起名也各不相同。在此地,农家人通常给孩子起名用“庆丰”“平安”“富贵”“立勤”“克勤”等,把对农业的丰收、家庭的平安、生活的富庶寄希望于孩子的勤奋和克勤克俭上。知识分子和干部为孩子的起名多用“登科”“鹏程”“鹏举”“文进”“文远”“学思”“学海”“学士”“成功”等,希望孩子能学有长进,鹏程万里。军人为孩子起名多用“胜利”“爱民”“耀武”“金戈”“学军”“爱军”“建军”等。他们不仅自身献身国防,同样希望孩子能子继父业,金戈铁马,跃马边疆,为国家建功立业。
以孩子出生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孩子起学名 这一类名字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有的是父母亲身经历,也有的则是为了纪念。比如“建国”“定国”“正国”“国庆”,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国庆周年所生;又如“抗美”“援朝”“卫国”,多为抗美援朝时期所生;再如“跃进”“超美”“卫东”“卫红”“卫兵”,敏感的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所生。此外,像“志诚”“志坚”“志毅”等,尽管有的为家庭辈分所致,但更多的则贯穿着父母生子的艰苦年代,表明了父母与艰难困苦作斗争的一种内心世界。
以孩子的出生地为孩子起学名 这类名字多为父母远离故乡,工作在外,以孩子的出生作为对一个地方的纪念。比如“淮成”“淮生”“江淮”“治淮”,多为在淮海大地所生或者是在水利治淮工地工作时所生;“苏平”“苏东”“苏海”,多为在苏州所生;“宁红”“宁燕”,多为在南京所生;“盐萍”“盐生”,多为在盐城所生。也有的会把出生地和故乡有机结合起来,如“沪宁”则表明出生在上海,故乡在南京;又如“沪滨”,即出生在上海,家在滨海。除此以外,也有的直接用所在地的地名为孩子起名,比如“华山”“东海”“桂林”“南宁”“海南”“海宁”等。
以山川和花草树木为孩子起学名 以山为男孩起名的多用“大山”“高山”“崇岳”“峰岭”“泰岳”“国峰”“剑峰”等;也有的直接用名山为孩子起名,如“华山”“嵩山”“衡山”等。以水为男孩起名的多用“江、湖、淮、海、清、波、浪”,或者是“达、道、远、近、逍、遥、游”,以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以树木为男孩起名多用木质坚硬、经霜耐寒、品格较高的品种,如“松”“杉”“柏”“樟”“桦”,还有的如“桂”“榕”“白杨”等。对于女孩的大名,通常只是在小名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辈分用字。除此以外,也有的人家为了使小名与大名相区别,常常会根据孩子出生的季节或时令,结合自然万物为女孩起名。这方面用得比较多的,如“春桃”“荷花”“秋菊”“菊香”“桂花”“桂芳”“柳春”“冬梅”“红梅”“梅花”等。当然,在此地还有的父母常以吉祥的鸟类来为女孩起名,用得比较普遍的有“晓燕”“春燕”“海燕”“宁燕”“金凤”“喜凤”“成凤”“百灵”等,尽表父母的希望。
现在,此地男子的名字正趋向于单字,使用频率比较高的通常有“明、峰、海、辉、德、民、祥、斌、浩、平、利、鹏、强、军、俊、华、荣、勇、超、刚、健、标、杰、林、成、坤、伟、忠、春、亚”等。女子起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性强,重名较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模仿国内名人,用“秋香”和“兰芳”的比较多,这无不受全国劳动模范张秋香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影响。后来一段时间内叫“素文”和“秀莲”的比较多,这全为全国劳动模范李素文和全国第一个女省长顾秀莲的出名而加以仿效。现在,模仿外国人的名字比较多,如“维娜”“利娜”“丽娜”“妮娜”“亚妮”等,并且成为一种时尚。当然,就多数人而言,起名字并不是赶时髦,也不是跟浪头,仍然比较慎重。但是,名字趋向单字的也越来越多。综合境内女子起名,无论是单字还是双字,一般使用频率较高的亦有如下30个字:英、兰、芝、芳、香、芬、云、红、梅、花、惠、琴、淑、艳、丽、凤、燕、雅、萍、娥、霞、娟、美、珍、菊、秀、玉、媛、莲、玲。
盐阜人给儿女起名字不但很讲究,而且给男女起名字也很上规矩和有规律可循。最基本的规矩有这么几条:一是起名字是件大事,无论大名还是小名,一定要注意吉祥,听起来顺口,不能别别扭扭;二是为小孩子起名,不能与家庭或者是家族中的长辈相同,否则叫“犯上”,如有则为忌讳,应该慎之又慎;三是要请长辈或者是有身份和有“文水”的人为孩子起名,对名字的内在含义要能说得出出处,同时要能体现和贯彻父母的希望和意图,所起的名字不仅要对孩子有利,同时要对父母及孩子今后有好处,否则叫不慎重;四是同宗同姓的家族中凡同辈分的孩子取名,其中应有一个字相同,以便于区分班辈,认祖归宗,过去许多大姓对晚辈起名用字早已做出规定,一看到姓名就知道何宗何族何辈,祭祖修谱时就不会乱了辈分;五是为小孩所起的乳名,一般只适用于孩子的童年时期,待上学以后要改用学名,除家庭亲属长辈以外,一般人不能再叫其小名,否则就有“称大”之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