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士诚祭张王:盐城县域民俗文化研究

张士诚祭张王:盐城县域民俗文化研究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历七月三十祭张王,起源于民间纪念元末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但张士诚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是抹不掉的,人们想方设法纪念他,为掩人耳目,江浙一带民间将历史上沿袭的七月三十祭地藏王的习俗,改为明祭“藏王”暗祭“张王”,直至今日,祭张王的民俗仍在盐城市大丰区一带流传。至正十四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立大周国自称“诚王”,改元“天祐”,操练军队,储备粮草,准备对付元军的袭击。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后送往金陵。

张士诚祭张王:盐城县域民俗文化研究

农历七月三十祭张王,起源于民间纪念元末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张士诚(1321—1367),小名九四,元末泰州白驹场(今盐城市大丰区西团镇张家墩)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盐民起义领袖,曾带甲数十万,纵横两千里,前后十四年,为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至正十四年(1354)在高邮称“诚王”,建“大周”国,改元“天祐”。至正十六年(1356),受元朝招安,官封太尉。至正二十三年(1363),与元决裂,以平江为国都自封“吴王”。至正二十七年(1367),兵败被俘缢死。张士诚每攻下一座城池,便开仓济赈,除留军需之外,其余财物均分发给贫苦的农民,因此,民间流传有“死不怨泰州张(士诚),生不谢宝应杨(完者)”的民谣。后来,朱元璋打败了张士诚,建立了明王朝。但张士诚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是抹不掉的,人们想方设法纪念他,为掩人耳目,江浙一带民间将历史上沿袭的七月三十祭地藏王的习俗,改为明祭“藏王”暗祭“张王”,直至今日,祭张王的民俗仍在盐城市大丰区一带流传。

张士诚兄弟四人,士诚最大,幼年随父母烧盐。他生性稳重,膂力过人,酷爱武艺,家虽贫困,却仗义助邻。张士诚19岁时,与弟士义、士德、士信以运盐为生。他们为生计所迫,也贩些私盐,常受关卡勒索、盐商地主欺压,遂产生反抗思想。

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的一天,张士诚和三个弟弟及张天骐、吕珍、徐义、蒋辉、徐志坚、史文炳、张辰保、周国俊、大眼张和李伯升父子等在草堰场界牌头北十五庙,密谋起义,誓反元朝。第二天一早,他们一起杀死了白驹场驻防守兵,放火烧毁了白驹场盐课司署,接着召集盐丁数百人,拿起扁担、铁叉,分水、陆两路向草堰进发。进至丁溪,遭到当地大地主刘子仁的武装阻击。打头阵的张士义不幸中箭牺牲,张士诚悲愤至极,重新组织队伍与刘子仁决战,杀得刘子仁狼狈逃窜。张士诚得胜后,带着队伍,直奔兴化戴窑,贫苦窑丁和当地穷人纷纷参加起义,队伍一下子扩大到一千多人。三月,张士诚率部攻下泰州,元朝廷大为震惊,令高邮知府李齐招安。接着又派淮南、江北行省参政赵五连由扬州进驻泰州,令张士诚率部到濠州攻打郭子兴。张士诚识破元朝“借刀杀人”的诡计,派人将赵五连杀死,并趁势攻下兴化。元朝廷无可奈何,又向张士诚招安,张士诚不接受。五月,张士诚率领水、陆两路大军,一举攻克高邮、宝应,占据了淮南全境。至正十四年(1354)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立大周国自称“诚王”,改元“天祐”,操练军队,储备粮草,准备对付元军的袭击。二月,元军攻打高邮,被张军打败。张士诚派大军向扬州城进攻,元军纷纷溃逃,张士诚攻下了扬州。

为了卡断江南对元朝廷的粮食供应,张士诚在高邮拦截大运河的漕运,引起了元朝廷的极端恐慌。为了拔掉张士诚这颗钉子,元朝廷任命丞相脱脱统率百万大军南下,把高邮城围得铁桶似的。张士诚几次突围都未成功。正当张士诚处于危急之际,由于元朝廷内部斗争激烈,脱脱被元顺帝削去所有官爵,充军云南,改派佞臣统率全军。元军官兵不服,消极应战。张士诚抓住战机,全力出击,终于打得元军大溃。

张士诚取得高邮大捷之后,派张士德和朱英由通州(今南通)悄悄渡江,一举攻克江阴的福山港,取得了进占江南的立足点。

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张士德占领江阴后,立刻率领四千人马,直趋平江(今苏州北门),半夜到了平江城下,立即爬上城头,占了平江。张士诚在承天寺向大殿正梁连射三箭,作为取得平江的纪念。不久,常州、太仓、昆山、嘉定崇明、松江皆降。张士诚又派兵南取绍兴湖州,北取淮安和山东济宁的金沟。此时,南北方圆一千多千米的土地尽入张士诚的版图,张士诚抗元斗争发展到了顶峰。

此时,占据集庆路(今南京市)的朱元璋写亲笔信,派杨宪到张士诚处通好。至正十六年(1356)七月,朱元璋派徐达进攻常州,张士德带领一万多人增援,不幸遇坎落马做了俘虏。朱元璋欢喜不迭地说:“张士德智勇双全,现在被我捉住,以后张士诚再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了。”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朱元璋攻取常州,六月,夺占长兴、江阴。从此,张士诚陆路不敢出广德、窥宣歙;水师不敢坼大江、上金焦,固守在苏州、湖州之间的小小地域内。

张士德被俘后,送金陵。他自知生还无望,便暗中写信给张士诚,劝其降元,以希望借元朝的力量消灭朱元璋,然后不食而死。张士诚为了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于至正十七年(1357)八月派周仁向元朝江浙行省左丞达释帖木儿请和。元朝廷任命张士诚为太尉,张士诚表面“降元”,但他并没有改变抗元初衷,仍然拥有自己的城池、府库、甲兵、钱粮,仍然占据着南到绍兴、北越江淮、直到山东济宁的大片土地。(www.xing528.com)

至正十九年(1359),元朝廷向张士诚征调粮食,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五月的四年中,张士诚共运出粮食四十八万石。这时,张士诚要求元朝廷封他做吴王,被拒绝,便自立为王,不再向元供粮。此后,张士诚迷恋于吴王称号,贪享“尊荣”,对下又管束不严,将军和大臣们也乘机修建豪华的府第园林,收养大批的歌妓舞女生活开始腐化起来。

由于张士诚政权的内部纪律松弛,士无斗志,人心涣散,给朱元璋的并吞提供了条件。朱元璋分三步对张士诚发动了强大的攻势:第一步,从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至二十六年(1366)四月,仅用六个月的时间,就把张士诚管辖的北境淮水流域的通州、兴化、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逐步占领,逼得张士诚只得局限于长江以南;第二步,从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到十一月,分兵两路,一取湖州,一取杭州,斩断张士诚的东西两臂,造成北、西、南三面包围平江之势;第三步,从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一月到二十七年(1367)九月,用二十万大军围困平江。

张士诚在平江率众死守,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突围又全失败。不久,张士信在城楼上守城,中飞弹身亡。枢密唐杰、太守周仁、左丞徐义、驸马潘元绍、参政钱辅、副枢密刘毅等人也一一投降。后来,张士诚亲率残兵二万,和朱元璋的军队战于万寿寺东街,战败,回府对王妃说:“我败了,马上就死,你们怎样?”王妃表示决不相负,她随即把众姬妾驱上齐云楼,叫养子辰保放火烧楼。

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后送往金陵。在途中船上,他闭目不语,坚卧不起。到了金陵,朱元璋对张士诚说:“你睁开眼睛看看我。”张士诚不服气地说:“太阳照你不照我,我何必看你!”张士诚不食自缢而死。张士诚自起义至失败,前后共十四年。

朱元璋一统天下,江浙一带的老百姓慑于朱元璋的威严,不敢公开祭祀张士诚,怕被朱元璋定为“犯上作乱”“大逆不道”而问罪下狱。然而张士诚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中是抹不掉的,老百姓想方设法祭祀他。为躲过朝廷耳目,他们把农历七月三十日沿袭下来的祭地藏王,借助藏(张)的谐音,举行仪式,表面上是祭地藏王,实际是祭祀张士诚。

在这一天的黄昏时分,江浙一带的老百姓在门口扎一草龙,摆一张小桌,上面放一盏用蛤蜊壳做的注满香油的灯,内浸几根灯芯,两旁各摆放一根点着了的蜡烛,稍前处点上几炷香,烧纸化箔,沿街皆是,一时光影摇曳,香烟萦绕。江浙一带的老百姓心照不宣,这是烧“久思香”。张士诚小名“九四”,“久思”与“九四”谐音。人们凝眸星云,对张士诚的怀念之情也随着袅袅的香烟升上冥冥之空。男女老幼跪在桌前磕头,心中默默地祈祷:“惩奸除恶,普度众生,家家祭祀,张王安康。”这一切做毕,已是夜晚,人们便来到街上,在预先搭好的一处又一处的圆门下,手拿柳条,在顶端缚上一把香,再在香的末端系上一束鞭炮,待香慢慢燃尽,然后点着鞭炮,只听见“噼噼啪啪”响个不停,须臾间,火星四溅,像夜空密布的繁星闪烁,据说这便是“张王重新睁开眼睛,观察人世”。紧接着,人们就尽情地吹箫、吹笙、吹唢呐、吹喇叭、吹笛子等,时而夹进“哐锵锵”的锣鼓声,各种乐器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壮阔的声浪,像大海的波涛。据说这是象征着当年张士诚一呼百应,带甲百万的浩大声势,也象征着老百姓怀念张士诚的感情有如江河湖海,永流不息。这种活动,进行到子夜时分才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