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可以叫作地理特征或乡土特征,这个特征是在民俗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并显示出来的。俗语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这种地域性特征的很好说明。民俗的地域性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无论哪一类民俗事象,都会受到一定地域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的制约,都会不同程度地染上地方色彩。
比如食俗,我国民间常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不大准确,但大致反映出饮食习俗的地区特点。又如标志我国著名菜点特殊风味的食谱习俗,就具有十分清晰的地方差异性。鲁菜系、川菜系、粤菜系、苏菜系、浙菜系、闽菜系、湘菜系、徽菜系等,各有优长,都是从地方饮食中发展起来的。再如名食品的分布,像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南京桂花鸭、大纵湖醉蟹、龙冈金刚脐、东台鱼汤面、阜宁大糕、步凤咸猪头等,都以其特殊风味代表了地方饮食。同样,许多名牌产品也以地域性为标志,如贵州茅台镇的茅台酒与山西汾阳的汾酒,地域性十分鲜明。除食俗外,其他民俗事象也具有同样道理。像民间小搬运活动,各地在挑、抬、顶、背、扛、抱、提、挎、搭、拉、推等方式上,分别有惯用方式一两种,甚至同是挑担,各地也各有不同,有的就连使用的小搬运工具也千差万别,各有特色。民俗因地制宜,展现出特有的乡土气味。像东北农村的靰鞡和爬犁,中原农村的靸鞋和推车,流行大江南北的草鞋和扁担,西南山寨的赤脚和背篓,西北的皮靴和驮子等,都是各地行旅的特殊标记。
民俗地域性特征的形成,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生产发展及社会风尚传统的独特性有关,产竹地区与产木地区的扁担,自然形成竹、木两种类型。因此,从鸟瞰角度认识地域性,可以看到,大体上各地区形成的民俗事象分别构成各种类型的同心圆,千千万万个民俗同心圆的分布与彼此交叉联系,便形成了若干有区分的民俗地域。像我国东北地区,受几千年经济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大的同心圆,使它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华东等地区有很大民俗差异。在这个大地域中,又大致分布着许多小地域或更小地域的民俗同心圆,互有差异,直至最小的自然村落的差异为止。这种民俗特征标志着民俗事象依附于地方乡土的粘着性。所以,民俗调查与研究对此也不可以采取笼统的一概而论的态度。(www.xing528.com)
正因为民俗具有十分浓郁的乡土气息,所以民俗志成为地方志或乡土志的重要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建立的方志学,正是密切联系了历代各地方民俗的搜集、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当前的县志编纂,也应当着眼于民俗的地方特色,把本乡本土的风俗习惯及其由来与发展认真、科学地记录下来,对研究民俗、促进当代移风易俗都有现实意义。在调查中,对本地固有的风俗及外来户或外来影响的风俗也有比较科学的鉴别和区分,地域性特征是民俗的重要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