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样式。我国的人事档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有着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干部档案模式萌生于民主革命时期,建国初期普遍建立与完备,即在各级政府机构和公有企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劳动(劳资)部门下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档案处、科、室、信息中心、档案综合管理中心等),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在职与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工人档案稍晚一些,它是按照干部档案的标准形式建立的。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对企业、事业职工档案的管理要求过高过严,但效果较差。近年来,人员流动大潮的兴起,企业改制的推行,忽视了职工档案的管理,出现了材料收集不全,转递不及时,自带档案,用人单位不看档案,制度废弛,以及虚假档案等现象。
管理模式的过于封闭和单一,确实存着许多亟待消除的弊端。如影响人员合理流动、档案数量庞大、内容陈旧、管理不善、利用率低、功能弱化等等,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应遵循有助于党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有助于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人员合理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助于体现服务性、公益性特点,将开发和整合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放在突出地位,取消向个人收费,消除相对人的经济负担;有助于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走多元化之路,以适应不同类型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需要;有助于维护建档对象(相对人)的民主权利和隐私,体现以人为本,立档为民,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当前应积极探索以公务员和参照公务管理为特色的党政干部,以科学技术和其他专业工作为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管理特色的公有部门的企业、事业员工,以非公部门为特色的工作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各类人员的不同特色,决定了他们的人事档案需要不同的分类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