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档案收集指标,规范档案收集范围
高层次人才档案收集内容设计以获取最佳档案建档规则和实现高效利用为目标。首先,明确档案收集对象。包括院级及以上培养对象(如院内拔尖儿人才、朝阳人才,以及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等)、省名中医、引进人才、专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导师、正高职称人员、外聘专家、临床新技术新项目主持人等。其次,规范档案收集内容。通过采用深度访谈、专家咨询法,科学设计档案收集内容指标体系,分别设置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共有6个,规范并统一了档案收集范围,即:人才基本信息、培养中医药人才情况、科研业绩情况、培养人才和合同管理、引进人才/外聘专家协议、开展新技术/引进新项目管理。
(二)紧扣人才档案功能,制定档案收集方法和归档范围
高层次人才档案用途是为医疗单位提供选人用人、发掘人才、申报各项人才计划、培养人才等提供有力依据。覆盖医学教研工作,档案原始材料分散在全院各部门,一旦要求移交的材料过于繁多和细琐,一定程度增加工作提供部门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漏报、迟报、虚报,不利于档案收集与日后利用工作。因此,在收集内容及收集途径设计时尽可能抓住重点,收集必须归档的资料,显得尤其必要。基于此,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应当针对医院对人才档案的需求,以及单位人才培养计划、专家或技术合同协议书保管要求,结合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收集方法和归档内容。
(三)协同医院相关部门,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把收集到的资料变成可靠的档案信息,必须经过专业主管部门甄别确定,并由专业档案部门整理保管。建议由人才/专家本人提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鉴定,定期移交人事部门进行整理预归档,每年由人事部门移交医院综合档案室归档保管利用。鉴别整理严格按照人事档案相关要求,对履历、自传、学历、任职、资历等信息均与人事档案记录一致,学历资历等变动时应及时更新,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与延续性。(www.xing528.com)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保管利用与转递必须基于计算机系统化管理,计算机技术不仅记录档案规范化,方便检索查阅,节约空间,而且可系统反映人才成长轨迹,对回顾性分析人才成长特征研究提供依据。信息化管理不仅记录档案资料,还要充分发挥其系统化功能。通过利用现有医院综合档案系统,逐步优化和开发,做到查阅利用设立等级权限、加强重点档案保密功能、做好与原有数据库数据接口、完善开发统计功能。同时可引入知识管理,发掘隐藏在档案中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加速推进其显性化过程,实现隐性知识的开发、转化、扩散和共享。
(五)结合中医人才特点,打造档案建设亮点
某医院高层次人才具备医疗卫生技术、中医药传统特色、教学与中医传承、科研与转化中医临床四大特点。因此,收集内容应当涵盖以上信息,针对6个一级指标概述为:人才基本信息涵盖人事档案、社会任职、外语程度信息;培养中医药人才情况包括人才学科、主攻方向、医德医风、继续教育、进修情况、学术思想、学术传承情况;科研业绩情况包括论文、专著、课题、获奖、专利情况;培养人才和合同管理、引进人才/外聘专家协议、开展新技术/引进新项目管理收集合同基本信息和完成情况。其中,继续教育不仅包括国家文件规定的项目,还涵括某医院自身发展中要培养的基础项目,如:医师轮科记录、规范化培训、古籍学习、跟师学习、专业比赛、年度理论考试、院外专家考核等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