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个人特征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及家庭策略研究成果

农民个人特征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及家庭策略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观的个人层面指的是农民的个人特征,如思想观念、个人素质和社交技能等方面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外出这一决策取决于各成员在家庭内的议价能力,这种议价能力是由劳动者个人特征决定的,体现着家庭对个人的要求。王晓峰的实证分析表明,没有配偶的村民流出的可能性是有配偶的16 倍。

农民个人特征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及家庭策略研究成果

微观的个人层面指的是农民的个人特征,如思想观念、个人素质和社交技能等方面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外出这一决策取决于各成员在家庭内的议价能力,这种议价能力是由劳动者个人特征决定的,体现着家庭对个人的要求(李聪,2010)。已有研究中最常见的变量有: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有无外出经历。

王晓峰(2014)通过对黑龙江省三个边境县的流出人口个体特征进行调查,发现年龄对于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存在一个拐点。随着年龄的增加,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强,在达到某一年龄段后,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不再受年龄的影响。韩蓄(2011)同样认为在一定年龄之前,年龄的增加对农民外出决策有正向促进作用,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强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具优势,但是在一定年龄之后,农民工劳动能力出现衰弱,呈现负向抑制作用,年龄与外出务工的可能性呈倒U形分布。

受教育程度与外出可能性呈倒U形分布。普遍认为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外出的可能性越大,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流动性最强,但高中以上教育对外出务工的影响并不显著(李聪,2010;韩蓄,2011;等)。

婚姻状况对农民外出决策作用机理在现有研究中有较大分歧。王晓峰的实证分析表明,没有配偶的村民流出的可能性是有配偶的16 倍。原因可以归结为,有配偶的劳动力需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他们在做出外出决策时需要综合考量配偶以及子女的安置问题,加之城市生活成本较高,随迁成本减弱了外出的收益。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后,有配偶的劳动力可能选择留守农村。但当前人口迁移的家庭化特征愈发明显(周皓,2008;杨菊华、陈传波,2013;张航空、李双全,2010;侯佳伟,2009;等),已婚农村人口中越来越多的夫妻双双外出就业,由此部分学者认为婚姻状况对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并不明显(韩蓄,2011;谢正勤,2006)。(www.xing528.com)

性别对农民外出决策的影响尚未有统一定论,性别作用于家庭决策中还受到家庭观念和性别意识的影响,与家庭分工联系密切。在部分地区“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女性承担着照顾家人的任务,而部分家庭较为开明,故性别的作用机理不明。盛来运(2007)和韩蓄(2011)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得出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外出就业的结论,与当前劳动市场上性别歧视的现状较为一致,而侯风云(2005)的结论与此相反。虽然说一般印象中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一般以二级劳动市场为主,高强度工作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较大,但是城市中的第三产业对女性劳动力的吸纳性更强,尤其是餐饮业、商品零售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女性劳动力进城务工,因此,人口外出决策受性别影响的程度较小(王晓峰,2014)。

对外出务工经历的作用,现有研究的结论较为一致,认为外出经历对农民外出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劳动力比较优势在于信息的掌握程度上,先前的务工经历使得他们对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求职渠道等有一定的了解;而没有外出经历的人信息获取渠道较为狭窄,获取信息增加了外出务工的成本,有可能影响外出务工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