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差异对非农劳动选择的影响

家庭差异对非农劳动选择的影响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2 人参与非农劳动的家庭占总家庭样本的19.5% 。在户主年龄21~30 岁这个阶段,家庭往往处于形成期,非农劳动参与可能性更大。孩子数量还不足以解释子女性别对家庭影响的差异性,因此更进一步区分了家中男孩和女孩的数量。当男孩数量增加时,家中非农劳动的平均人数也会随之增加。表6-19 分女孩数量的非农劳动家庭情况表

家庭差异对非农劳动选择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特征对农户家庭成员的非农劳动参与有着不同的影响,本节将主要从农户类型、农户户主年龄、农户家庭规模、农户家中老人及儿童数量等方面,来描述和分析农户家庭特征与农户家中非农劳动人数的关系。

1.家庭中参与非农劳动的人员占比

家庭成员中以1人参加非农就业情况为主(424 户),占41.2% 。有2 人参与非农劳动的家庭占总家庭样本的19.5% 。如图6-3 所示。

如果按农户劳动力市场参与状况分类的话,纯非农劳动农户中的非农劳动平均人数多于兼业农户。如表6-13 所示,兼业农户家中的非农劳动平均人数为1.4 人,纯非农劳动农户家中非农劳动的平均人数为2.0 人。前文提到,兼业农户的平均家庭规模为每户5.3 人,纯非农劳动农户的平均家庭规模为4.8 人,兼业农户虽然家庭规模更大,但参与非农劳动的人口并不比纯非农户多。

图6-3 家庭非农劳动参与人数分布图

表6-13 兼业和纯非农农户家庭比例分布表

2.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非农劳动参与

农户非农劳动参与人数除了和家庭参与劳动市场形式有关之外,还受到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如果以户主年龄指代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的话,可以推测家庭扩展期,也就是家庭中既有已结婚的子女也有成年未婚子女时,劳动年龄人口最多,从而更易实现家庭劳动参与的多元化。表6-14 显示,户主年龄在50~60 岁之间时,家中非农劳动平均人数最多,为2.16 人。在调研地甘肃和宁夏,家庭结构以多代家庭为主,在50~60 岁之间的户主,很有可能是三代家庭,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最大。而户主年龄在30~40 岁时,子女照料需要母亲退出劳动力市场,非农劳动平均人数较少。在户主年龄21~30 岁这个阶段,家庭往往处于形成期,非农劳动参与可能性更大。

表6-14 分年龄的非农劳动家庭情况表

表6-1 5对家庭规模的分类比较,也印证了上面的结论。虽然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参与非农劳动的平均人数也随之增加,但从非农劳动参与人数占家庭规模的比重来看,却呈现不同的规律。我们可以假定家庭规模为1和2 时,家庭处于形成期,两个年轻人,受教育水平较高、创业打工的热情较高,非农参与比例是最高的。当家庭规模继续增加从3 人到6 人的时候,家庭还比较年轻,但也有未成年的小孩需要母亲照料,此时家庭规模虽在增加,能够参与的非农劳动的人数却没有相应增加,比例在逐渐减小,从39% 降低到24% 。但是当家庭规模继续增加,家庭生命周期也在延续,子女进入劳动力市场,非农就业人数在家庭中占比又开始增加。

表6-15 分规模的非农劳动家庭情况表

续表(www.xing528.com)

3.不同家庭结构的非农劳动参与

家庭结构常常用家中老人或小孩数量比重来指代,尤其在分析就业问题时。由于家庭的老人,一方面起到照料小孩和家庭家务的角色,促进了年轻一代的非农就业参与;而另一方面,高龄或有疾病的老人也是家庭中需要被照料的群体,抑制了子女的非农就业,尤其是外出打工。

在本次调研样本中,家中老人数量增加时,非农劳动平均人数基本呈减少趋势。如表6-16 所示,老人数量为0 的家庭占比最多,其比例为63.90% ,这类家庭家中非农劳动的平均人数为1.55 人。到家中有一位老人时,家中非农平均人数为1.54 人,有两位老人时,为1.26 人/家。

表6-16 分老人数量的非农劳动家庭情况表

从子女数量这一特征来分析,随子女数量增加,家中非农劳动平均人数先减后增,这是符合预期的。如表6-17 所示。子女数量为2 人的家庭占比最多,有483个,占比为58.76% 。当子女数量从0 个增加到2 个时,子女年龄较小,需要母亲或祖父母的照料,家中非农劳动参与人数减少。但当子女更多时,一方面养育成本加大,需要选择收益更快的非农劳动,另一方面,前面几位子女已达到劳动力年龄,这时较大的家庭规模使得农户实现家庭经营的多样化成为可能,非农劳动参与人数增加。

表6-17 分子女数量的非农劳动家庭情况表

一般认为,家庭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程度也具有“子女性别偏好”。孩子数量还不足以解释子女性别对家庭影响的差异性,因此更进一步区分了家中男孩和女孩的数量。

家中男孩的增加,对非农劳动参与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如表6-18 所示。当男孩数量增加时,家中非农劳动的平均人数也会随之增加。这和已有研究结论相符。说明在我国西部地区农户,仍然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家中男孩的出生一方面给家庭发展带来希望和压力,督促人们在更广泛的领域寻求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男孩长大进入劳动力市场,也更多地参与了非农劳动。

表6-18 分男孩数量的非农劳动家庭情况表

与前文提到的男孩数量与家中非农劳动平均人数的关系不同,如表6-19 所示,当女孩数量增加时,家中非农劳动平均人数变化不大。结合上一节提到的西部家庭男女比例失衡,这也表明,西部地区的许多农户家庭,可能存在着男孩外出工作、女孩专注家务劳动的现况。

表6-19 分女孩数量的非农劳动家庭情况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