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一个销售员工作很努力,让两个同事去赞美他。第一个人走上前去微笑着说:“你工作起来非常认真,也很努力。”这名销售员含蓄地笑着说“谢谢”,然后继续埋头工作。第二个人上去之后,说:“你工作这么努力,客户信息整理得这么认真仔细,难怪你的业绩会那么好。”销售员笑着说:“是吗?我也是尝试着做。”随后他主动和第二个人交谈了起来。
同样是赞美销售员工作很努力,被赞美者的反应却大相径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专家是这样分析的:人的内心之中会对周围的人有一个“远近关系”的判断,对于越了解自己的人位置会摆得越近,情绪反应也会越大,反之,内心的情绪便会越淡,这在心理学上叫作“自己人效应”。你在赞美的时候能说出细节,对方的内心之中会觉得你对他的关注多,是属于“自己人”,而“粗枝大叶”的赞美,别人会觉得你是在说客套话,并不了解和关注他,是一个“他者”。基于人们的这种心理,在表达赞美的时候,不妨多说一些细节,拉近心理距离,把他人营造成“自己人”。
相传,法国著名的作家大仲马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时期非常地穷困潦倒,后来流浪到了巴黎,他去找父亲的一位朋友,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找一份工作。当父亲的朋友得知他的来意之后,问道:“你有什么特长吗?”大仲马羞涩地摇了摇头。对方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那你把地址写下来,我帮你找到工作后好通知你。”大仲马惭愧地写下了自己的地址,对方说:“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啊,这就是你的优点!”对方一边点头一边说:“把名字写好,就能把文章写好。”大仲马受到了鼓舞,高兴地离开了。
在赞美大仲马的时候,他父亲的朋友没有直接夸奖他字写得漂亮,而是赞美他的名字写得好,通过一个细节,把赞美送到了大仲马的心里,让大仲马觉得他就是自己的知己,属于“自己人”,进而赢得了大仲马的信任。心理学家认为: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渴望别人更多地欣赏自己。如果你只是“粗枝大叶”地说些好话,则会让对方觉得你根本不了解他,其心理上就会产生落差,继而拉远心理距离。可见,在赞美别人的时候,要多注重一些细节之处,让别人的心里产生“自己人效应”。(www.xing528.com)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有一个男孩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渴望着能够成为足球明星,终于,在他25岁的时候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于是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前来为他祝贺。有一个老师说:“你真了不起,这么年轻就成为了鼎鼎有名的足球明星。”男孩笑着说:“这没什么。”这时候有一位同学说道:“你的吃苦精神真的很令人折服,不管刮风下雨,你始终在球场上奔跑。”这时候,男孩走过去给了这位同学一个深情的拥抱。赞美别人抓住细节,往往会让你迅速地站到对方内心中近距离的位置上,从而成为“自己人”。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赞美中凸显细节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