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云
广西贵县罗泊湾1号汉墓出土了一件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乐器——羊角钮钟,它用合模铸成,呈半截橄榄形,上小下大,顶有羊角形钮,上端开长方形孔。鼓部正面铸人面形,头饰双椎髻,眼、鼻、口,隐约可见,通高19厘米。
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越族乐器,目前只见于广西、广东和云南、贵州地区,越南也有出土。这件羊角钮钟上的人面纹双椎髻,为我们确定它的族属提供了依据——“百越之民,椎警左衽”者即是。
有较充分的材料证明罗泊湾汉墓的墓主人应为南越国时期的西瓯君及夫人。这件羊角钮铜钟也将成为论据之一。
羊角钮钟是在瓯骆故地发现的最具地方特色的青铜钟,它主要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中期,在岭南及越南均有出土且形制基本相同。因顶部有两个外撇的羊角状钮,所以叫它羊角钮钟。从考古材料看,钟体大多素面无纹饰,偶见铸有翔鹭、云雷纹、弦纹或人面纹。所见实物除罗泊湾汉墓外,有西林普驮屯西汉前期墓出土2件,云南楚雄万家坝战国初期墓出土6件,晋宁石来山西汉中期墓出土1件。此外,广西浦北大岭脚出土4件,广西容县龙井坨出土4件,可惜没有考古学依据。在广西左江流域的高山和花山崖壁画上,也绘有羊角钮钟的图案。
瓯骆人居住的岭南地区,因地属僻壤,交通不便,所以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大抵在春秋时期,随青铜器的传入以及在其文化的影响下,瓯骆人学会了青铜冶铸技术。而岭南瓯骆人又有“笃信鬼神,病不求医、淫祭祀”的习俗,所以更多的青铜冶铸用于铜鼓、钟等乐器以及环首刀等器(其实也多作祭祀用器)上。(www.xing528.com)
羊角钮钟
鬼神观念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从民族学资料来看,在瓯骆后裔壮族人的观念中,只有鬼而无神,而鬼却有恶鬼和善鬼之分,善鬼即通常所说的神,它能为人消灾播福,保佑平安,所以被人奉为图腾,在厅堂或者在村落内外安立其神位,并定期祭祀,若冒犯神灵,将会受到惩罚。铜钟一类的青铜器就是围绕敬神驱鬼、祛难求安之神圣活动所使用,有时也用于随葬的慰亡灵。
羊角钮钟是受中原钟的影响而由瓯骆工匠自行设计的青铜乐器。这类器物主要是在重大的祭典上使用,而且每与铜鼓相配合,用以节律歌舞节奏,增强祭典热烈欢乐的气氛,既娱神,也娱人。它多是成组悬挂在木架上用以敲击,在广西宁明县花山崖壁画上,就有四件羊角钮钟分别悬挂在一个“士”字形架上的图像,在浦北发现的四件也应是一组的。
这种具有宗教意义的乐器在西汉后就消失了,或许是文化相互碰撞而得以融合的结果。
◆第8辑第二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