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秦汉时期人们“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后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空间,唯有经营好地下冥宫,才能在阴间继续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因此厚葬之风非常盛行。
秦汉时期的厚葬之风是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掀起的。秦始皇陵的修建正是当时崇尚厚葬的典型例证。秦王嬴政自即位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骊山陵,完工时,前后耗时38年。陵内收集了从全国各地搜集到的奇器珍宝,是一个旷世的地下文物仓库。始皇陵历经2000余年,至今封土的高度仍有约65米,底边长485—515米。汉承秦制,各代帝王一般在即位第二年就开始为自己筑陵,每年建陵费用就占了贡赋的三分之一。根据近年实测,汉高祖长陵底部东西长153.9米,南北135米,高31.84米;汉景帝阳陵底部东西166.5米,南北155.4米,高31.64米;武帝茂陵底部边长231—234米,高46.5米。其他西汉帝陵高度也大致在30米左右,底部边长在150米上下。不但帝王陵墓如此,诸侯贵族也为建陵大兴土木。
就连当时地处偏僻的南越国,其第二代国王——赵眜陵墓的修建工程也相当浩大,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套)。
秦汉时期,墓葬形制就结构而言,有石室、砖室、椁室和土室之分。主流是竖穴木椁墓、土室墓,以及由此二者发展出来的横穴砖室墓。支流方面,则如四川的崖墓、山东的石板墓、东北地区的贝墓等,属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墓葬形制。
秦汉帝王的墓室或是用石砌成或是凿山而成,这种石制墓室的规模极为宏大。始皇陵和满城汉墓都属这一类型。砖室墓在官宦和富人家广为流行。长沙马王堆则是椁室墓的典型代表。土室墓的结构非常简单,是一般中下层人家所普遍使用的一种墓葬方式。(www.xing528.com)
上古时期墓上“不封不树”,不在地上封土为丘,不树标志。中原地区的土丘坟出现于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期相当普遍,而且丘垅越造越大。秦汉时期,墓上一般都有坟堆了,帝王将相的陵墓旁边往往还设有寝殿等地面建筑。
当时埋葬死者的棺椁一般都是木制。从已发现的西汉王侯墓来看,当时棺椁的选材和制造工艺都非常讲究,所用木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楠梓之类。满城汉墓中的漆棺外镶26块玉璧,内镶玉192片。
秦汉时期,达官贵人墓穴中殉葬品都很多。据《汉书·贡禹传》记载,汉武帝茂陵“金银财物,鸟兽鳖牛马虎豹等物,凡百九十,尽藏之。”除金缕玉衣外,玉箱、玉杖及杂经30余卷皆乘入金箱。就连地处岭南的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也达一千余件(套),包括宴乐用器、玩赏之物、饮食器皿、衣冠服饰、车马帷帐、弓簇甲胄、牺牲食品、玉帛工具、婢妾侍从等,随葬品十分丰富。秦汉时期,殉葬品除了实物外,还出现了为随葬专门制作的各种器物模型——冥器,如秦始皇陵铜车马。大型墓中还发现各类陶俑,如兵马俑、百戏俑等,虽然从这可以看出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们至死不忘奴役他人的心理,但比起真人殉葬已有很大进步。当然,当时个别人物死后仍采用残酷的人殉,如秦始皇陵和南越王墓。大多数墓葬已采用了冥器随葬和实物随葬并用的方式。
◆第18辑第三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