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顺
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博物馆参观时,观众朋友们会见到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铜鼓。
从外形上看,铜鼓与我们常见的皮革鼓没有太大区别,鼓面是敲击部分,鼓身是共鸣腔,但细看之下,铜鼓鼓身与鼓面上的各类纹饰,那些呈放射状的太阳纹、一道道同心圆状的晕圈、飞翔的鹭鸟、蹲伏的青蛙,在表达着某些重要的信息。
确实,铜鼓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青铜文化的产物。从起源上看,铜鼓的前身应该是皮革鼓。它最初用为敲击的乐器。有的将铜鼓置于地上,称“座击”;有的将铜鼓悬挂起来,称“悬击”。建国后云南的民族工作者在滇南的西盟佤族自治县调査时发现,过去西盟的每个寨子几乎都有铜鼓,少则一面,多则数十面。哪个寨子铜鼓大,鼓声响亮,别的寨子就承认它的势力。谁拥有铜鼓,谁就有地位和财富。滇南的其他民族,铜鼓主要用于娱乐、宴会、祭祀和传信等。我们现在看到的铜鼓,在古时候更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头人手中代表权力、财富的重器,有时候成为向中央王朝进献的贡品。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南方在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百越、百濮、氐羌和苗、瑶等族系交错杂居。也正是南方,是世界上发现铜鼓数量最多、铸造和使用铜鼓历史最长的地区。虽然学术界对铜鼓起源地区尚有“越南北部”说和“中国南部”说,但是后一说法的影响力更大。虽然铜鼓流布于全球很多地区,但是在中国铜鼓持续使用了二三千年,铜鼓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枝瑰丽的奇葩。
我们来看铜鼓上的纹饰。一般把它们分为几何纹、动植物纹和立体纹饰,最主要的几何纹是太阳纹,它体现南方民族对太阳神的崇拜,也表现了统治者神化自己统治的用心。飞翔的鹭鸟,有人说是古越族的图腾,实际上北方也有以鹭饰鼓的习俗。立体装饰中最普遍的是青蛙。古代越族有敬蛙的风尚,《聊斋志异》中都有反映,还有人说这铜鼓上的蛙反映了古代民族的祭祀求雨之俗。铜鼓上的蛙,有的四只,有的六只,一般都是三足。还有的铜鼓上有叙述庞大场面的南方乐舞图。(www.xing528.com)
铜鼓在古代因为上面没有铭刻文字,又不是夏商周三代的文物,并没有受到金石学家特别的重视。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学者开始注意到铜鼓,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科学地研究它。目前,根据铜鼓的形制、纹饰、 铸造关系等因素,我们将铜鼓按照出土发现的地点分成八个类型(表格附后),大家一看,就会很清楚。
中国南方的铜鼓形制多样,纹饰繁舞,最初作为一种青铜乐器出现,表现了古代南方的经济技术所达到的水平,这应该是与南方社会分裂出阶级同步的。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心在北部黄河流域,古代的《尚书》《春秋》《史记》对铜鼓甚少记载。但是南方的铜鼓延续了数千年,浓缩了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习俗,是一部无字的珍贵文献。同时,在南方铜鼓上,我们会看出它与中原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对铜鼓的研究、认识得越深刻,我们对中华民族长时间的内部的血缘联系、文化融合的体会会更深刻。
◆第8辑第二版
中国古代铜鼓分类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