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角形杯与来通杯:探索中国特色的饮器创新

角形杯与来通杯:探索中国特色的饮器创新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以推断,在世界范围内,人类都经历过使用动物角做饮器的时期,后来又发展到借用各种材料雕刻成角形杯,在西方,叫来通,其饮用方式与中国出土的角形杯不同。公元前2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文化交往在深度上的增加,来通杯开始影响角形杯,中国人利用来通的器形,别出心裁地加以创新利用,使来通具有了中国特色,使之中国化,创造出中国的角形杯器。

角形杯与来通杯:探索中国特色的饮器创新

◎学 文

细心的观众在南越王博物馆内观赏玉角杯时,会发现其英文译文是Jade Ryhton,译成中文便是来通,来通与角形杯很有关系,分析一下它们的关系可以看出东西文化互相影响的痕迹。

Ryhton这个词是从希腊语rheo(意为流出)派生出来的,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克里特岛,后传至希腊。那时候人们相信来通是圣物,用它注酒可防止中毒,其饮用方式比较特别,是由尖角一端举杯下注。祭祀时,高擎来通,把酒一饮而尽。西方甚至印度的好多博物馆都藏有来通杯。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已经有陶制的弧形杯,战国的铜器刻纹中有持角杯者的形象,西汉墓画像砖中出现持角杯饮者的形象。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角杯呈犀牛角形状,《辞源》里解释犀角“可以制器,也可入药。”“并引《汉书·南越王赵佗传》;谨北面因使者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做说明。这件玉角杯杯身上组合有线刻的夔龙纹饰,以及浅浮雕、高浮雕的云纹回环缠绕在杯外壁。综合墓里其他大量玉器,可以肯定的是,此件角杯是南越国自造。(www.xing528.com)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一件玛瑙兽首杯,兽头上有一对弯弯长长的羚羊角,口鼻上装了一个可以拆卸的小金帽。结合陕西博物馆馆藏三彩象首杯和洛阳博物馆馆藏的三彩龙首杯,可以看出来通在东渐过程中,给了中国人以启示。来通本没有把手,龙首杯在龙嘴上衔了一枝花,然后弯过来搭在杯沿,成了把儿;象首杯把象鼻卷了一个弯,做成把儿。玛瑙杯依然保留来通尖角下流和小活帽,但羚羊角却顺势弯过来与杯身相连。这就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借势”手法。来通向角形杯器的转化,大约在7世纪后期已完成。其时,正是唐初。

由此可以推断,在世界范围内,人类都经历过使用动物角做饮器的时期,后来又发展到借用各种材料雕刻成角形杯,在西方,叫来通,其饮用方式与中国出土的角形杯不同。公元前2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文化交往在深度上的增加,来通杯开始影响角形杯,中国人利用来通的器形,别出心裁地加以创新利用,使来通具有了中国特色,使之中国化,创造出中国的角形杯器。

◆第3辑第三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