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越絮语展示方寸之印及陶文

南越絮语展示方寸之印及陶文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汉印章的功能之一就是以印封泥,“以检奸萌”。“中府啬夫”为何人1997年发掘的南越国御苑遗址,在石渠出口处带盖木渠面上的红烧土内,出半两钱一堆,并发现有一“中府啬夫”封泥,篆文,有田字格。“啬夫”应为乡级或相当于乡一级的机构或享受乡啬夫待遇的小官统称。“中府啬夫”即南越王的内库主币之官。这件封泥的出土,还可附带说明一些问题:南越国官制承秦而未必仿汉,不像其他诸侯国“制同京师”,是京官僚制度的照搬。

南越絮语展示方寸之印及陶文

◎吴凌云

封泥

封泥,或称为泥封,早期印章按于泥上作为门户和包裹封口的凭证。

在魏、晋以前,纸张虽已发明,但并未被社会广泛使用,文字多书写在简牍之上。在成捆包扎好的简牍外表,“缄之以绳,封之以泥,抑之以印”。通过这种方式的往来文书,可以防止私拆,从而起到保密的作用,其方法类似今天的用火漆密封文件,再加盖印章。秦汉印章的功能之一就是以印封泥,“以检奸萌”。这一时期印章大多印面不大且大小相仿,印文也多为阴文。阳文钤于泥上呈现阴文,易于辨识,印面不大则可避免封泥的自损,这些均收到了实用的制约。至于隋唐以后的印章越来越大,印文多为阳文,也是因为纸张代替了竹木,印色钤印代替了封泥,至此,封泥也就丧失了其社会功能而退出历史舞台。

“中府啬夫”为何人

1997年发掘的南越国御苑遗址,在石渠出口处带盖木渠面上的红烧土内,出半两钱一堆,并发现有一“中府啬夫”封泥,篆文,有田字格。

这个“中府啬夫”到底是什么人呢?他的封泥为什么会在钱堆附近被发现呢?

“中府啬夫”封泥(www.xing528.com)

査《辞源》,无“中府”条,但有“中藏”与“中藏府”为之佐征。汉内库叫中藏府,设有令丞,主管金钱货物等事,属少府官员。

中藏府为内库,省称中藏。见于《后汉书·盖勋传》:“吾多出中藏财物以饵士,何如?”略称中府,则见于《汉书·季布栾田叔列传》:“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赏之。”颜师古注:“中府,王之财物藏也。”陈直先生由临淄出土的“齐后中府”封泥推知西汉之初王国中有中府之官。这次封泥与钱币同出正说明这问题。

啬夫,官名,为先秦时期小吏,主管钱财。《左传》上就有“啬夫,主币之官”之说。汉承秦制,秦承六国制。“啬夫”主管钱财由此找到依据。“啬夫”应为乡级或相当于乡一级的机构或享受乡啬夫待遇的小官统称。也可能是如现在的“主任”一类的概称。“中府啬夫”即南越王的内库主币之官。

这件封泥的出土,还可附带说明一些问题:南越国官制承秦而未必仿汉,不像其他诸侯国“制同京师”,是京官僚制度的照搬。

(节选自吴凌云《“中府啬夫”考述》。)

◆第22辑第四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