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凌云
歌谣既是民俗的反映,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早期岭南社会的语言材料已不复可找,但南方越族的歌谣却保留下来了两首。
其一见于西汉刘向著的《说苑》中,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鄂君子皙在游船上听越人榜枻歌唱,鄂君子皙开始无法听懂这首歌,请懂越语的人翻译出来,结果非常喜欢,重遇歌者。这首《越人歌》曾用汉字记音,并翻译成当时的诗歌形式:
今夕何夕兮,搴洲(当为“舟”误)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妤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翻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
今夕何夕呀,我们泛舟中流。今日何日呀,能与王子同舟。我满怀羞怯穿着华美呀,不计较别人的指责和羞辱。满心烦忧一直不停呀,就因为认识了您王子。山上有树呀树有枝,我全心爱您您却不知。
此歌谣率真质朴,有《诗经》意境,其内容近于现在湖南瑶族、广西壮族的对唱。从内容的表达看,船夫唱的是现成的越女子的情歌而稍加修改的。越人善歌、善舞,也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中,反之,今天许多少数民族的习俗也可作为千年前越人习俗的佐证。
从《诗经》和今天的民歌看,早期越族民歌都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并一直保留到汉代。——“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与汉武帝的“兰有秀兮菊有香,怀佳人兮不能忘”乃同一风格。
另一首乃民谣,见于《风士记》中的描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下:
(如果有那么一天),君乘高车,我戴蓑笠,他日相逢,一定要下车相揖。君若举笠,我若骑马,他日相逢,一定要拜在您之下。(www.xing528.com)
这首歌谣反映了早期部落间联盟的情况——并一直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样也说明,中国传统中维持人与人、集团与集团之间的“义”、“信”观念在早期社会中已相当普遍了。
与这种交结时尚相映证的,是彝、瑶、黎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今收一黎族歌谣抄摘如下(选自《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资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话说好同伴,如同白滕梢,
谈谈结群鸟,如同艾的梢。
家虽然很远,但人很亲近,
村西盖的房,那是咱兄弟。
如猎得野猪,咱也平均分,
如猎获小鹿,咱也平均分;
砍柴平均分,捉鱼平均分;
只因是弟兄。
◆第4辑第三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