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一个文艺家园-语文与生活

打造一个文艺家园-语文与生活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年5月23日,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帮我注册了公众号,取名“心有诗意过生活”。因为写公众号,我认识了天南地北的朋友,大家以文字为媒,敞开心扉交流,河南教师成长书院的同学向我要公众号二维码,她说要在全区培训会上隆重介绍我和我的“心有诗意过生活”。此时“她”正努力地吸收营养、茁壮成长。

打造一个文艺家园-语文与生活

我每天以简短的文字记录生活感受。随着文字越写越多,头脑中渐渐生出想法,为什么不写成文章交流呢?

2019年5月23日,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帮我注册了公众号,取名“心有诗意过生活”。最初注册公众号的目的是把文字保存下来,写着写着发现好处真多。

亲人和朋友喜欢读我的文字,朋友说每天睡前点开我的公众号读几篇,心中非常清净,有助于睡眠。因为写公众号,我认识了天南地北的朋友,大家以文字为媒,敞开心扉交流,河南教师成长书院的同学向我要公众号二维码,她说要在全区培训会上隆重介绍我和我的“心有诗意过生活”。学生说每次考试前看一遍公众号上的文章,考场作文就能顺利写出来。因为公众号,我还得到不少朋友真诚的指导,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我始终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行文字,本着为文字负责,为读者负责的原则书写我生命里的点点滴滴,心灵获得前所未有的充实,觉得连吃喝玩乐都特别投入。

我开始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生活纵有千万般不如所愿,日子总要向前,相信结果美好,心中便诗意盎然。

因为公众号,我更加关注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绿叶繁花、光影变幻、天边流云。对自然界中发生的小小变化十分敏感,对一朵小花、一棵小草常常心生怜惜,将情绪和灵感捕捉于笔下,写出一段灵动的文字。我努力创造陌生化语言,记忆的仓库里这样的语言越存越多。因公众号,从春到秋,从冬到夏,拍下800多张满意的照片,作为怀念昨天时光的信物。

有了公众号,我像照顾一个婴儿一样,渐渐把“她”养大,3年间发表原创文章270多篇,累计40多万字。此时“她”正努力地吸收营养、茁壮成长。

公众号满周岁的时候我写下一篇文章《小格格已满周岁》,杭州郑英老师发来这样一段话与我互动:祝贺呀!“格格”周岁了耶,有你这位有心有爱的“额娘”精心打理和照顾,定会出落得“楚楚动人”。

之所以勇敢地开设公众号,源于2019年4月那次西安之行,参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组织的全国语文诗歌研讨会,于我来说意义非凡,一度影响着我的教学生活。多年来,心中也许早就有一根弦,一直沉寂着,这次被轻轻触碰,竟然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次聆听、一场洗礼,结识那么多优秀的人,从此与诗歌结缘,开始通过练笔创造诗歌意象。陇原语文名师霍军写了一首小诗送给我,鼓励我一直写下去:

给拿着笔的悠然女士

草原已经躲到了梦里

诗歌意象成了青草的家

一支笔

是你能牵过来的白马

这时候所有的纸

捧住了

马蹄敲响的每一句话

骑着千里驹的卓玛

你驰骋在风之上

像一粒悠然飞翔的沙

还有多大的绿色世界

能盛下(www.xing528.com)

你马背上驮回来的野花

语文名师王君提醒我要珍惜每个写作的高峰期,多写文章,低谷期也要坚持,高峰期毕竟有限。

大家的鼓励如同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我,榜样们带给我无穷的力量。从每个如水的清晨开始,我把自己扎进诗歌的世界,贪婪地汲取时代的能量。我发现诗歌能温暖人、安慰人、带动人、教化人,灵动的文字潜入心湖,泛起的涟漪一圈又一圈……

喜欢诗歌的我,以一颗饱满的心,建造精致的精神小屋,这间小屋有黄玫瑰的屋顶、迎春花的窗棂、苔花铺就的软地毯、茶盏里盛梅花雪水、古筝曲悠扬动听、线装书卷卷有名、庭前榆叶梅正旺盛、曲径幽幽隐没于花丛……

充满诗意地生活,即便是等待也全然没了痛苦,反而变得诗意盎然。我爱上花、草、树、鸟、天边的流云、暮色霞光,能进入眼里的万事万物也悄悄潜入我心里。每天一睁眼,特别激动,终于可以尽情搜寻可入文的人、事、景,文心、诗心、人心,三心合一,奇思妙句源源不断,每天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并发朋友圈,4年多,竟然积累了19.6万字。

霍军老师说要靠自己去赢得自己的奥斯特里茨战役,自己成为自己的凯撒大帝。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为之努力,沉潜静修,笔耕不辍。

我把夏天的美指给学生看,把少年的眼睛领到花蕊的中心。孩子最喜欢模仿,他们说读我的文字比读作文选感觉。是啊,我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许许多多交集,因为熟悉,所以亲切。学生如是说:

洛鹏博:在我看来,齐老师的公众号是距离美最近的地方,平凡的生活,却拥有不凡的文字;普通的岗位,却拥有别样的意义,老师仿佛对什么都能有所感悟,即使是一碗牛肉面,一株在夹缝里顽强生存却不引人注目的小草,老师都可以品出他人所感受不到的美好。老师的公众号是生活气息最为浓郁的地方,字里行间写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家常小事,工作生活,没有什么是不值得写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棋琴书画诗酒花,只要是在老师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生动有趣,平实的语言,一颗赤诚的心,让生活充满诗意。老师的公众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每当心意不顺、悲伤失落的时候,读一读老师的公众号,看到老师所描绘的绿树、红花、蓝天、碧水、夕阳西下、刮风下雨,就会燃起对生活的热情,迅速从悲伤中走出来。老师的公众号,是一个寻找写作素材的好地方,那些素材源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是最真实的生活记录。每个人的生活看似相近,齐老师却善于发现不同,如果你在写作犯难之时,能从她的公众号里迅速找到素材,并学习到老师的语言魅力,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蒋佳音:我是一个见了日记和作文就头疼的人,感觉生活中可以写的东西太少。一年前老师有了属于自己的公众号,她几乎每天都在公众号或朋友圈发文章,操场缝隙中的小草、校园里的那棵老榆树、不起眼的小花在老师的笔下显得十分活泼可爱、充满生机,那时我才明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我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此,我开始关注学校后花园蒲公英树木,并将它们的美记录下来,虽然语言还不生动,但我已经能够真正发现身边的美了。

我的好友每次看到朋友圈中的好文字都会主动和我分享,我发现他们转发的正是我们班老师写的美文,我自豪地对他们说这是我班老师写的,老师还有个公众号,你们可以看,里面文章很好。朋友搜索之后惊讶不已,他们没想到上面竟然有200多篇原创文章。在我看来这些文章都比作文选中的好,这些文章写的都是贴近我们生活的小事。

于佳玮:从前,我是一个“薄情”的人,对生活中的美报以无视的态度,单调乏味的感情孕育不出美好的文字。我为此非常苦恼,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老师的公众号如同阴暗小屋里打开的一扇窗,每天放学回到家我都会打开手机,看看老师有没有更新文章。

文章的内容有时候是学校里的老树,窗台上的小花,甚至是操场上一株平淡无奇的小草。每读一篇,我都会在脑海里努力搜寻它们的身影,原来那么多美好都被我忽略了。于是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努力发现美好,把心留给生活,把感受写出来。稚嫩的文字点亮了我,我对写出美好的文字充满憧憬,作文水平一点点提高。我的几篇文章陆续登上老师的公众号后,我对写作的热情也像火苗一样越燃越高。

每当其他班学生和我聊起令他们闻之色变的作文,语气里就流露着对我们的羨慕。每每这时,我总会骄傲地向他们推荐老师的公众号。老师帮助我们培育出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往后的生活,就算日子再平凡,我们的眼睛也能看到那些美的、善的;我们的笔下亦是丰富的、多彩的;我们的心中也是幸福的、感恩的。

胡美佳:语文老师说过写出好文字就像奶牛产奶的过程,读过的好文章相当于吃进去的草,草质越好产出的牛奶质量也就越好。自从认识了语文老师,从此我便踏上了漫漫的寻找“好草”之路。

优质的文章自然有许多,但在选择如此之多的互联网时代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读过之后收获又大的文章却少之又少。我像一只海面上迷茫的不知往何方行驶的孤舟,却意外发现一座“灯塔”——语文老师的公众号被朋友推荐走进了我的生活。公众号里的文字似一道光照亮了我,老师和同学如绣珍宝一样琢磨出的文字令人赞叹不已。精致的云锦、操场缝隙中的小草、校园里的各色花朵……景物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细腻真挚,这些文字静悄悄地改变着我对文字和生活的态度。每次翻阅公众号都像打开宝箱,收获远比想象中多得多。

人,永远是创造的中心。从零到一,从一到万,过程中的辛苦,他人如何知道?收获的幸福,他人亦不可知。我和学生一起收获着难与人言的满足感!我愿意始终把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以自己坚持写作带动学生写作。

因为文字,我和很多想认识却无缘相识的人突然成为朋友。我不知道谁喜欢我的语言风格,但我知道真正产生共鸣的人即是朋友。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文,冥冥之中,一切是早就安排好了的。我不知下一刻,有谁会打开公众号链接,和我成为精神上相互依靠的人。

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思考的过程犹如辛苦孕育,出生后,给她穿最美最干净的衣裳。我的“小格格”已满3周岁,她的成长得到很多远方朋友的关注,广西、江苏、浙江、河南、甘肃、湖南等地的朋友纷纷转发我的文章,我于2021年10月写的散文《行遍清秋,歌未老》获310人点赞,152次推荐,1.1万次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若想引领学生热爱语言文字,从文字中发现美,感受美,最终变成美,必须自己先深入生活,用心观察,充分感受,写成文章。我每天把写好的生活记录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渐渐地,学生开始模仿、加工、创造,他们也爱上了写作。我始终以写作推进学生读书,慢慢发现学生的文字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我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发到公众号,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上了公众号,得到许多老师和家长点评,更加激发起他们对创作的热爱。他们不仅自己写,还能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写,文章越写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