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开始创办班级作文报,最初刊名为《南山青青草》,取自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014年更名为《野百合作文报》,我们不是一株草,我们要像百合一样努力,默默开出属于自己的花。2017年9月,结集为近15万字的班刊《百合花开》。现在看起来很粗糙,但是它真实记录了学生在文学的滋养下渐渐成长的过程。2019年,我申报哈尔滨市“十三五”课题《阅读与作文教学双轨并行策略及可行性研究》,现已结题。在课题目标指引下,展开为期近三年的读写结合探究,收到很好的效果。参编一本著作《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中的灵动运用》,发表了《含笑耕种,快乐收割——阅读与作文教学双轨并行法探究》《优质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之我见》《细读〈背影〉,深度感知父子关系》《激发古文学习兴趣之速背比赛》《做萧红踏查,品深度语文》等文章,内容均体现语文与生活互为整体。我还自编三册阅读教材《寻找遗落的记忆》,为学生拓展阅读提供辅助资料。
我通过深度阅读、顺势推介、榜样引领、夜读活动、自编拓展教材等方式,一对一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不疾不徐,相信持续做下去,一定有效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做摘记,摘记后练习仿写。我每周给学生留两篇练笔,字数不限。学生最初不喜欢写,我便采用积分升级的方式激励学生。学生的每篇练笔满600字可得到100积分,每写出一个精彩的句子另加10分;优秀作品被《野百合作文报》选用可得到200分。每200分换一张积分卡,累积10张卡换1张奖状,得1张奖状后升级为三级写手,再得1张升为二级,依次类推,顶级的为精英写手。一次次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都盼望新一期作文报出版。学生们为自己的作品见报欢呼雀跃,家长也为孩子感到自豪。
以下两个片段作文是上学期学习《昆明的雨》,学生根据第7段段式进行的仿写。
王思宇:校门口小吃可真多。我最喜欢凉皮,柔滑鲜嫩,咸辣入味,十分劲道。加入黄瓜丝、洋葱丝、胡萝卜丝,再与芝麻酱、花生酱、辣椒油搅拌均匀,还可放入适量的芥末。一碗凉皮,色泽鲜亮、爽口,吃上一碗,让你大饱口福。凉皮四季皆可食用,有冷热两种吃法。春吃可解乏,夏吃可消暑,秋吃可祛湿,冬吃还可驱寒。加热的凉皮虽然口感不及凉拌的劲道,但也挺好吃。
冰糖葫芦是北国冬天里的招牌小吃。冰糖葫芦可开胃、清火、养颜、缓解疲劳。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把山楂洗净,串成串,裹上糖浆,冷却后即可食用。山楂去核,填入豆沙等馅料也好吃。山楂吃多易倒牙,黑枣的糖葫芦最好,软软的、甜甜的,无论吃多少都不会腻。
棉花糖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小吃。它的外表像棉花似的蓬松,入口即化,味极香甜。其黏性太强,沾到手上不好处理。大风天气最不适合吃棉花糖,被风一吹就化了,即使不化,也容易沾上灰尘。棉花糖的颜色不一定都是白的,也有淡粉、浅蓝等颜色,不过是商人变着法儿吸引小孩子买罢了。它的形状也不一定是圆的,也有伞形、帽形的。
张鑫瑜:校门口的小吃真多。
糖葫芦是东北的小吃名片,北国的冬天来得早,卖糖葫芦的小摊遍地都是。橘子、草莓、山楂、灯笼果……被穿成五彩缤纷的一串一串。圆形山楂糖葫芦圆润饱满、晶莹剔透,像是上好的红宝石,为严冬灰暗色彩涂上一抹鲜艳的火红,给缺少温暖与感动的眼睛带来几许慰藉。少女们樱唇微启,咬得冰糖葫芦“咯嘣儿”直响,有几分率真可爱,亦有几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妩媚。
“烤地瓜,烤地瓜……”我向喇叭声传来的方向望去,一群学生正围在冒着热气的烤炉旁,急火火地消费。老板捏捏这个,按按那个,嘴里发出“咝,咝”的声音,“别急,别急,火候到了才好吃呢。”学生们把称好的地瓜像得到圣旨似的一个个捧在手心里,低头笑着进校园了。
地瓜这种吃食在冬天吃最好,既暖手,亦暖胃。烤地瓜焦糊糊的,周身满是碳灰,嗅一嗅,香喷的味道令人垂涎三尺,急不可耐。吃上一口,香气马上征服你的每个味蕾,进入五脏六腑。
炸串,是一众小摊里新晋的人气王。鸡柳外面裹着厚厚的面包糠,被豆油炸得满身金黄,外酥里嫩。肥胖的肉丸子吃上一口,让你唇齿溢香。若是吃腻了肉类,炸娃娃菜亦是不错的选择,清淡的甘蓝搭配上浓郁的酱汁,鲜香又健康。
北国的冬天不仅有嘎嘣脆的糖葫芦、烤地瓜,还有美丽的雪花装扮生活,别有一番趣味。
当第一片多情的雪花满含娇羞从空中飘落,一切生命都变得脆硬起来。鞋子与雪地相啮,发出膨化食品碎裂般的脆响。大树以牺牲叶子的方式保全性命,光秃的枝丫回应蓝天的呼唤:“来吧,来吧,让雪落在我们身上,让走进校园的孩子们尽情吟诵《白雪歌》吧。”
夜晚,高楼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无语,大树依旧披着灰褐色的大衣战栗,路灯眼睫低垂,万物沉浸在无边的寂静里。一场罕见的大雪,铺天盖地而来,直至天亮依旧未停息。榆钱大小的雪花,悄然落在行人的帽上、肩头和靴子里,小汽车的轮子好像坐滑梯似的艰难前行。车流间满是急着上学的孩子,他们紧裹厚厚的棉衣,面上含笑,走一步踮一步。
万物静默,树木的枝丫上开满了如玉的白簪花,虽然没有发出香气,但早已令人沉醉,这样洁白的世界真干净!
课间,低年级的孩子们爬上几尺高的雪堆,像将军一样,一边喊“冲啊!冲啊!”一边自己往下跑。不知是谁把雪团投在另一个人的脖颈里,受害者回头急急地寻找目标,看到谁狡黠地笑,立即向那个家伙扔几个攥得结结实实的雪团子复仇,一阵欢笑之后,便是继续追打、群殴。
心量大的孩子,绝不会因打雪仗吃了亏而生气,听到铃声,迅速结束战斗,回到教室上课,下个课间,依旧重复刚才的故事。
没课的教师三五成群,戴上最艳丽的围巾,到处拍照。有需要美颜的,也有不用美颜的;有坐在雪地上的,也有卧在雪中的;有昂头看天的,也有低头注视鞋尖的。大家变换着令自己满意的姿势。照片配上几句感慨,一并发到朋友圈,师生单调的生活,因一场大雪而平添了无尽的趣味。
晚饭前下楼散步,走在铺满厚厚的白雪的操场,感受北风吹刮着的冷意,感受鞋子与雪地摩擦发出的脆响,感受寂静夜晚的格外的寂静,一切生命好像在思索着什么:老树思索着,旗杆思索着,楼宇思索着,路灯也思索着。路灯的思索显得与众不同,它把思路完全打开,向四面八方散射。
路上行人稀少,每个穿着鼓鼓囊囊棉衣的人像个巨大浑圆的包裹,移动在如白毡的雪地上,继续享受每片雪花献上的深情一吻。
行走在美好光阴的路途上,心中有无数声音在呐喊,令人忆起倚柴扉盼雪停的幼年时光。北国之冬,纯净、清丽、安静,冰雪营造的晶莹绮丽的世界,它会不自觉地吸引你。试问一声:想来吗?
冬天迟到了
王秋迪
冬天知道自己迟到了,于是匆匆忙忙地下一场雪,证明她来了。
清早,从同学口中得知下雪了,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急着与她来一场最美的邂逅。我匆匆拢起头发又抹了几把脸,洗脸水还没干就披上羽绒服跑出家门,却不小心被门槛绊了一下,重重跌坐在门口,“啊”的一声惨叫划破天际,刚想抱怨,抬头看见无数个洁白的小精灵在空中飞舞,嘴边的怨瞬间变成“好美呀!”脱口而出。
身边的淼儿将我轻轻扶起,低头看一眼狼狈的自己,又抬头看了看空中的小精灵们,不好意思地笑了,与今年的第一场雪相遇,我竟是这副狼狈模样。
缓缓走向学校去。“哒,哒,哒”小绒球们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我的身体,我张开手掌,几团绒球没能反应过来撞在我温热的手心上,瞬间变成几粒小水珠。
下课后,望向窗外,此时小绒球们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一匹匹白色骏马,尽情驰骋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毫无顾虑。
正午,雪停了,城市换上一套薄薄的白礼服,冬天送给小城一笔并不丰厚的“见面礼”。
转眼到了下午4点,冬邀请云朵魔术师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它不停地变换形态、变换颜色,桃红、浅橙、淡粉、水蓝,让我大开眼界,沉醉其中。
太阳仿佛被这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安静地待在西天上,一动不动。月亮也迟到了,六点半才挂上天空,她错过了云朵魔术师的精彩演出,被早就来到这里的风娃儿嘲笑了一番。月亮无比自责,她说自己不该与天狗切磋,不仅错过了演出,还败给了天狗,输得只剩下一弯窄窄的月牙。
冬会带着她的孩子们在这里住上几个月,让每个人都能看见她的身影。即便天暖了的时候终会离开,我也会时刻忆起这次狼狈的邂逅,以及她给我带来的无限乐趣!
我和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变换着花样,用自创的陌生化语言表达出来。始悟写作之道并非仅靠大量阅读,还要把文字的飘带系向生活深处。
语言就是存在的家园。我们本着为生命吟唱的原则,不祈求他人的掌声与喝彩,只求让每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发出自己的声音。
文字是一剂良药,是美容师,是朋友,更是生活的雨露琼浆。语文,是我们生命的母语,是行进的生活,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直到永远……
语文,也是一份热爱,一点温暖,一种力量,一片痴情。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学生的写作欲望真正被唤醒。我还鼓励文笔好的学生向报社或杂志社投稿,于佳玮同学的文章《最美的行走,最真的感受》刊登于首都师范大学《语文导报》,获中学组一等奖。徐灏郡、张鑫瑜、徐晓慧同学分获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杯文学活动黑龙江省预选一、二、三等奖;徐灏郡、张鑫瑜同题征文《我眼中的冬天》获“冰心杯”黑龙江省决赛一等奖;徐灏郡参加“冰心杯”网络评选获得“十佳文学之星”称号。
最美的行走,最真的感受
于佳玮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只有走在路上,使一切活动起来,我们才会凭借着山河找到大量真实的细节,真切感受到在天地间活过一次。”于我而言,对这个世界的一切感受与思索都真切地来源于游学时的所见所闻。那些秀丽的风景以及难忘的人,无不时刻不触动着我的思绪。
我在旅途中一路行走,一路感受,不断改变,不断成长。
风景之美
历史是有痕迹的,它藏匿于景色之中,我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便心有戚戚。杭州游学的一天晚上,我们和老师一起夜游苏堤,大家摇头晃脑地唱着《带你去旅行》,漫步在苏东坡曾走过的路上,看到西子湖水静得像一面镜子,月光均匀地涂抹在上面,眼前的世界静谧、诗意、美好。不知道苏东坡在难眠的夜晚会不会也走到这里,让无边的月色抚慰郁郁不得志的心怀。穿越历史,我们和古人赏的是同一轮月,我们品的却是古人的情。
旅途中,我不断追寻前人的脚步,于是时间变成了一个滚滚前进的车轮,把过去的岁月带走,成为历史,它又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到我的面前。深入延安枣园,我寻找一代伟人留下的深深足迹;走进莫高窟,我惊叹于古代工匠的杰出智慧。当眼前的景色化作绵绵情丝进入脑海,历史便多了一份厚重感。
景色是牵引人们感受历史的媒介,也是世人感悟的来源。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在于组成它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有自己的灵魂,当白日里的繁华散去,它们便会袒露出自己的纯粹。到达敦煌的第一个夜晚,老师带领我们登上鸣沙山。月光下的沙山格外的温柔,细小的沙粒儿都睡了,偶尔一阵清风吹过,翻起它们低低的梦呓。
天空如一匹洒满金箔的黑色锦缎,远处正在围着篝火跳舞的人们手拉着手,聚成一个小圈儿,又忽地散开。欢快的气氛携带着热浪一阵阵向我们扑来,思绪如一艘小船在宁静的湖面上飘飘荡荡。我似乎离世界更近了,又似乎离它愈发远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受像枝枝蔓蔓爬遍心中的每个角落。这一刻,我真正懂得了苏子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时内心的惊叹。当世界将它的广阔毫不掩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唯有走在路上,把自己融于自然中,我们才会真正发现,才能真正感受。
学习之乐
比起欣赏美景时的激动和喜悦,在车厢中度过的时间总会显得无聊,为了不让时间白白荒废,每次游学,老师都会让我们利用乘车时间读书、背古诗文。参加陕西游学营的时候,我们乘坐的火车在返回时遇到泥石流,铁轨被冲毁,火车无法通行,只能停在昏暗的隧道里,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不少乘客逐渐变得焦躁,跑到列车长那里抱怨、质问,只有我们沉醉在书香中,丝毫不觉得无聊难耐,列车长连连向我们竖起大拇指。
那次游学,我利用在车上的时间读完5本书,感受到文字抚慰自己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最令人陶醉的感觉。世界本是喧嚣浮躁的,但是只有读书才能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不断地积累,不停地感受,才能将所学沉淀,变成灵动的文字。(www.xing528.com)
人情之暖
旅途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让我在他乡的土地上感受到别样的温暖。甘肃游学,我结识了辅导员卢哥哥和导游梁阿姨,在大巴车上,卢哥哥耐心细致地为我们分享学习方法,梁阿姨向我们展示她在闲暇时间做的手工。几天的相处,他们对待生活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纵使自己每日为工作忙碌,也要始终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
临别之际自然是难舍难分,但我们之间的情谊并没有被距离阻断。中考前,卢哥哥通过微信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鼓励我们继续加油;梁阿姨从遥远的甘肃寄来亲手制作的敦煌艺术剪纸,祝福我们马到成功。
我惊诧于缘分的妙不可言,又感动于这份真挚的情感,不受时空限制,只是相伴经过一段难忘的时光,这份美好就被永远镌刻在心底。
最美的行走,美在风景,美在人情,美在读书学习。最真的感受,真在体验,真在感动,真在收获。我把行走中遇见的诸多美好在心里酝酿,如一坛美酒,岁月愈久,便愈加清芬!
我眼中的冬天
张鑫瑜
这个冬天,我像一只迁徙的候鸟,去海南岛追逐心中的夏天。冰镇西瓜海盐汽水,阳光沙滩蓝色海洋,还有穿长裙的自己。
蓝色记忆
是因为蓝而喜欢海,还是因为海而喜欢蓝,我说不清楚。看海的时候,总是希望温柔的海风无休止地吹拂着我,灵巧的浪花无休止地拍打着海岸和礁石,就让时间停泊在这一刻。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与繁华喧闹,有的仅是一份独有的宁静与安逸。喜欢住在海边,塞上耳机放一首单曲循环的慢歌,抑或随手翻开一本散文集,坐在落地窗前等一场日出和日落。
后海的黄昏,夕阳西下时,落日沉溺于橘色的海里,清风醉晚霞,沙滩上的小黄狗蹭着我的裙角。我想描绘几笔云的轮廓,写几句诗夹在诗集里,看天色慢慢暗下来,成为夜的前奏。
生活创造了太多美好,而这美好往往被冷却或忽略,孤寂淡薄地存在着,极少数人兴许怀着称赞欣赏的心情去感受它,绝大多数人却被无休止的欲望折磨了心灵,对诸多美好视而不见。我能做的是用一双手、一支笔把治愈我的瞬间记录。
琐碎浪漫
南方人总是有一种格外厚实的、活在世俗生活里的欢喜劲头,他们喜欢听风听雨听夜空,种花种草种春风。待春来,待夏至,不负好时光。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园子和自己的盆栽,庭院中,茂密的枝条和叶子是那样绿意盎然,玫粉色的花朵点缀在枝条上,又是那样明亮鲜美,叶绿花红,鸟声偶尔清脆响起,让院子里多了几分生动欢快。耳濡目染,如影相随,我也想在北国开辟一片蓬勃的小天地给自己。
藏在三亚清水湾里风景很好的书店,有很多爷爷奶奶在这里读书。一推门,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店内装修以黑灰色为主,像古代的藏书阁一般。坐在落地窗边的位置,看着熹微的光影一点两点漏过错落的树丛,穿过清漾的雾气,洒下一地斑驳。
读了一整天书,傍晚寄一份热爱于天地间,跳一支喜欢的傣族舞,再用油彩画出记忆中的落日,余晖透过椰树林映出婆娑的光影,湖光山色缓慢而笃定地印在纯白的画纸上。
汪老在《人间知味》中提道:“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事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四方食事,不过自己的一日三餐,一碗人间烟火。
他乡新年
家乡过年时,清晨与傍晚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在海南竟成了一种奢侈,这里的春节,是另一种宁静与安详。两种不同的感觉,勾起我心中那根思乡的弦,我想此时此刻,我的朋友们一定和家人团坐,看电视、包饺子、听爆竹声声。
海南的春节,酒店里有小型灯会,五颜六色的纸灯笼悬挂在室外的长廊上,垂落的一串串灯笼穗在风中摇摆,风姿绰约,像极了撑着油纸伞走在小巷里的江南女子发间的流苏,未经雕琢,美得空灵。华灯初上,红红的光影倒映在地上,照得人心头温暖生春。心中蓦地想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新的一年,愿阴霾早日消散,阳光铺路,温暖如初。
书香润心
这个假期过得很有意义,看了想看的书,做了想做的事,画了喜欢的风景,也在练功房挥洒过汗水和泪水。我读了很多类型的书,有散文《厚积落叶听雨声》《素年锦时》《老舍散文》《张晓风散文》《大雪将至》《奎妮小姐的石头大屋》《对白》《在大理》等,也有《意林》杂志,还有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傅雷家书》。
我很喜《素年锦时》这本书。生活的根基是一颗自然的平常心,如同涓流从心底消失,是我们与世间周遭人与事和睦妥当相处的道理,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愉悦,是不那么确定的事,不剧烈,也不荣耀,如花期一期一会。
书中清淡描写世间的清朗风月,如同一种静默的昭示。我记下了很多触动心灵的好词好句子,比如“世界空阔,你总在底处”。
爱尔兰著名作家王尔德说:“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废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
我想,在青春的好年纪,要牢牢把握每一天,好好生活,勇敢奔赴所爱的山海!
教育是由每个有耕耘有收获的日子穿编起的珍珠项链,每读一本儿书,相当于积攒一颗珍珠,写作就是那长长的丝线。以情感滋润文字,文字才会温暖。徜徉在文学的花园中,馨香满衣袂,相逢浅笑,欲罢不能。
学会与文字做朋友,你会越来越爱这个世界。爱越多,故事越美好;回忆越多,下笔越顺畅。清风一缕,明月在肩,心间有绿意拂过,哪天都是美好生活。
我为一直坚持读书,成绩处于班级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开办《不负青春》作文专栏,主要刊登学生的心路历程,为他们的文字创造展示的机会。为了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我安排优秀学生做导师,将学生分组,5人成团,互相影响和督促。学生根据独家记忆,通过笔尖传递心灵的声音,一稿、二稿、三稿……不断修改完善,有些学生写完第六稿才上交,每篇不少于一千字,平时他们可是连写一篇完整的作文都难呢。
通过书写,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下面是斯儀同学的作品《灵魂的救赎》节选。
那时,我就站在万丈悬崖边,以为跳下去,再挣扎几下,就是学会飞翔的捷径,可是我忘了自己并没有翅膀。
……
浓妆艳抹地走在大街上,被老师逮了个正着;带动全班近50名同学抄作业(那时很多人都已经不愿耗费很长时间去写作业了,就会上网搜题,有答案就互相传抄,可我们糊弄的一直都是自己);多次扰乱课堂纪律,搅得班级鸡犬不宁,还和别的学年不学习的学生姐妹相称。
负能量充斥着我的身体……不知多少个夜晚,内心悄无声息地崩溃,恨自己当初的错误决定,导致在歧路上越行越远,我输就输在根本没有勇气走回头路……
那段时间,我常和齐老师交流,老师更像是我的知己,她总能看到我的闪光点,并鼓励我把它发扬光大。
在她的鼓励下,我爱上了读书和写作,听不懂课的时候就用心读书和写文章,我专注地读书,能整个下午都把头扎进文字里。
听老师的建议,我开始写日记记录生活,后来我又开始写诗,我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变化,就给自己一些小奖励,一颗沉睡的心灵被鼓舞着继续向前进。
最初读书写字只是为了消磨时光,现在却变成了排解抑郁的最佳方法,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
世上任何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
后来,老师还让我用“边角废料”时间背单词和古诗,我就在小日记本上抄单词,上学、放学路上,甚至上厕所的时候我都在背单词,第一天,我就背下来四十几个单词和两首古诗。获得小小的成就感后,我信心大振,又开始整理英语语法和知识点,成效十分明显。
……
成长的路上,我跌过一跤,可是我并没有输掉整个人生,希望明年在中考考场,合上笔盖的刹那,有剑客收剑入鞘的骄傲。
这名学生最终考入一所普通高中,到了高中,她成为班级的风云人物,入学仅一学期,就写下20多首现代诗,多篇文章在校刊上发表。
教师要以长远的眼光,带学生走进文学殿堂、走进社会、参与生活,真正成为一个博学笃行、德美智优的人。
教书育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以担当精神,努力且智慧地工作,陪伴一批又一批学生健康成长。
门外的繁华与我们无关,莫羡灯红酒绿的生活,要将笔砚在深夜消磨,任灯光漂白四壁,青丝成雪,不负韶华,不辱使命,用奋斗定义教育时光。我们以渺小启程,必将携伟大回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